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2-11-27 00:47格桑卓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乡镇新课标读书

格桑卓玛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小学 西藏昌都 854500)

在新阶段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更应有意识地把新课程理念内涵渗透到其中,在实施阅读教学的同时,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激发新的生命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不足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分析教学现状,是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必过的一关。在当前,虽说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还没有完全得到改善与解决,这一现象在较偏远乡镇地区基础学校教育教学中尤为明显,乡镇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仍过多地重视引导学生的“写”。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看书上对学习没有意义更没有帮助,也就使得学生在茫茫题海之中不能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便得不到保证,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和阅读的乐趣,不仅影响阅读兴趣的养成,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更难以发挥出新课标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缺少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性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因受传统语文教育思维的影响,他们依旧采取的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专注地听,学生缺乏主动学习、阅读意识”这样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模式,常常是为了解决阅读问题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往往将教辅资料中的阅读解析作为唯一且标准的答案,教学方法固定且缺少创新性与灵活性。这不仅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思路的开阔,从而导致了其在实际参与读书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较为被动,既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更难以发挥出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潜在教育价值。

二、阅读在乡镇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老师,是小学生系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动力因素。在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可以打造语文高效阅读课堂,而且为学生在今后更广泛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一阶段教育引导乡镇地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探索文章内涵、设想和创造文章结局等,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还可以逐步调动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在感受读书魅力的同时,也可以在兴趣的影响下积极而主动地开展语文阅读和读书研究活动,并在帮助其培养好读书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偏远乡镇学校语文课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为乡镇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做好铺垫。

(二)提升学生作文书写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骨干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阅读”都十分重视,他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和新课标背景下,良好的阅读是实现高质高效教学和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语文新课标课程阅读教学的全面开展,并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具体意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在帮助小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不断整理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使其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化和积累,并将其升华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因为这样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在作文书写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书写内涵,助力其作文书写能力的不断成长与发展。

(三)拓宽学生知识认知视野

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小学时期学生的阅读量不应少于145万字,这不仅是在数字和文字阅读量上的积累,更可以引领学生从长时间的读书和反思过程中,找到语言与文字背后的“新世界”。并可以让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横向、纵向深入阅读内容,以在帮助学生实现对课堂阅读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拓展的同时,既可以促进对小学知识视角的扩大,也可以有效克服其由于年纪较小而生活经验较为欠缺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阅读中既能有效掌握文章内涵,也能深入感受作品情感内容,在丰富小学生思维与情感认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助力其语文学习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原则

(一)人文性原则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也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更是引导小学生了解和学习祖国文化的教育课程。在组织开展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语文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孤立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阅读,而是要在人文性原则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感知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与情感寄托,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单纯的语言积累上升到对家国情怀、社会道德、社会情感、民族精神、价值观的认知等方面,使其在高效率参与语文阅读的同时,能够获得综合语文学习素质的发展。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应当让中小学生更多地直观了解语文学习材料,在大规模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使用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给予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和引领,还要坚持实践性原则,以不断优化阅读教学观念,并在“教语文”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在为小学生提供阅读交流和有效指导的过程中,促成其语文阅读能力的显著提升与持续发展。

(三)综合性原则

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综合性原则,其注重的是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发展,并且从古至今就有“熟读唐诗词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就此,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遵循综合性的教育指导原则,借助语文中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与互通关系,使乡镇学习资源缺少地区的小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阅读文本的描述和复述,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强化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进一步助推其语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四)课内外联合原则

我们应采取课内外教育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引领小学生对课本中基础知识内容的诵读和开展校内读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可以引领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内容,并可以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资源来扩大他们的读书空间,从而实现课内外语言知识内容的有效互补,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

四、提高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之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规律与学习特点展开具体的语文教学。因此,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立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优选适宜的且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的阅读题材。同时,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小学生主动地挑选自己感兴趣并需要阅读的图书;又或者针对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性格特点等,给小学生介绍适合自身的图书,以在满足他们读书兴趣和成长需要的同时,更有效引起小学生读书的专注力,让小学生可以更积极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之中,并能够在阅读中感知生活中的“千滋百味”,认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与丰富多彩,拓展学生知识与认知视野,助力小学生综合阅读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二)使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标环境下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与传授标准答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合理、正确的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即要帮助学生在拿到朗读文本后迅速通读本文,了解本文的大意内涵;紧接着再细读问题,并带着疑问展开再次的阅读,以便于能够达到有目的的阅读;在答题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照答案再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以保证回答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继续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做“阅读理解”试题的答题技巧,进而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既能够提升阅读理解的做题准确率,又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更好地感知文本背后的意境,体会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使其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三)创建阅读教学情境

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但玩耍是这一阶段的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创设有趣的读书情境,以提高小学生的读书热情。可以说,创设科学、有趣的读书情境,不仅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小学生较为青睐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和具体的事件帮助学生达到对读书内涵的更深入了解,既优化了学生的读书体验,又优化了阅读教学氛围。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对话类的文本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表演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实际的对话表演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在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生活阅历不足的问题,使其能够迅速融入阅读“世界”当中,体会阅读的精彩,同时也促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四)建构小组合作式阅读教学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全新读书方法,而在新课程阶段的乡镇基础学校语文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不但要主动参加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阅读教学指导活动,给孩子们创造参与读书、开展语言读写互动活动的时空,而且在进一步更新自身教学思想的同时,在新课程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建立班级协作型的读写模式教学。并根据小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穿插分类,确定各小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均衡性,同时认命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而不管是学生在课堂上对阅读问题的研究,或是课后阅读作业的完成,都需要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元在小组长的引导下完成,以在增进生生交流、增进生生熟悉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成效。

(五)营造“家校共育”式阅读学习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直接影响,环境也是重要的教学影响因素,同时也被称作是学生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第三任“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主导阶段,形象、具体的事物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够借助直观的环境来加深相关知识与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所以,在家园共育理念的引领之下,教师不仅要主动联系家长,引导家长深刻认识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成长的意义,更要引导家长在家里为学生构建良性的书香阅读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加强朗读训练

新课标背景下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科学朗读练习,通过朗读、默读、示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读出文字的旋律、读出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等。此外,老师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在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整体把握,进一步促成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结语

综上,新课标背景下的乡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础语文老师,我们既要能够意识到阅读在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价值,又要有意识且有计划地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引导学生感知阅读文本当中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知识视野的拓展,还能够在深入感悟文本的过程中,从文字中积累和汲取优秀文化营养,以在进一步提升乡镇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助力偏远乡镇地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与可持续高质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新课标读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