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思考及初步探索

2022-11-27 00:4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趣味性数学知识新课程

白 旭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海明小学 吉林白城 137000)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要求,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呈现出了许多的弊病,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形成。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做出了重新定义,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新要求,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标准,这也是老师当前的重点任务。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趣味性缺失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需要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有一个更加出色的课堂表现,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状态与学习成效存在直接联系,注重趣味性教学,也是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度问题,关系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趣味性不足的问题,老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与血神高度学习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以概念教学为例,在讲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老师会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背诵,然后在反复做题过程中,逐渐的理解概念,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趣味性不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反复的背诵概念,会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状态,课堂趣味性不足,无法发现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逐渐形成厌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课堂互动不足

小学生生性好动,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互动元素的应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模式,大幅度的增加互动元素,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有助于课堂教学质效的稳定提升。实际上,许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违背了互动教学元素,老师对新课程改革重要思想的理解程度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入互动元素,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体之间,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量也明显不足,课堂提问模式陈旧,问题不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大量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的情况比较严重,课堂风气下降,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形成。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对课堂结构做出了重新定义,老师要在教学中,重新规划课堂机构,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采取各种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新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学生主体地位突显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状态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更加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更容易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就现有形势来看,在许多的数学课堂中,都存在学生课堂地位不明显的问题,老师没有根据课程改革思想,及时调整课堂结构,没有提出学生的主体性,仍然以老师为课堂主体,对课堂过度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限制,无法有效发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效不高,学生状态消极,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重要思想。

(四)不注重资源拓展

课堂教学对课堂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合理的引入课堂资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丰富的资源作用下,也能开阔学生视野,学习状态得到有效激发,这也是构建优质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课堂元素,拓展课堂教学资源,能有效改变之前的学习状态,在丰富课堂体验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打造优质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看,许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存在资源单一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陈述,对其他教学资源没有过多的引入,出现了形式化的教学问题,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生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出现被动学习的问题,思维发散受到很大的阻力,学习效率变低,教学质量无法达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这种教学问题,老师一定要给予高度高的关注和重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积极的引入文化元素或者游戏元素,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课堂教学质效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学生状态的激发方面更是有显著成效,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而且这也是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就目前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教学难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学习状态低迷,由于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学生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乐趣,注意力集中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学科兴趣无法有效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有突出优势,在多媒体的作用下,课堂教学模式会发生显著变化,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另类呈现,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逐渐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资料文件,营造一个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各种商品的标签,让他们的找出数字的特点,一些学生会发现许多的数字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小数的概念,展开深化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意义,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形成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出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特点,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入生活化元素,构建生活化情境,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打造优质数学课堂的必要手段。比如在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本章节内容,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对自己家周边的商铺类型和数量进行统计,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置,能实现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的有效关联,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状态,他们会以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完成老师的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的分析课堂内容,融汇课堂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巩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简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搭配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关于广角搭配的事物,利用这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此种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有效碰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老师要科学分配小组探究任务,合理的设置课堂问题,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性,并且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充分一致,老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的引导作用下,各小组成员会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分析,在研究数学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比如,在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中,遇到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各小组要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物体,自行的分析梯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课堂教学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加速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融入数学文化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堂趣味程度存在直接联系,如何打造趣味课堂,也是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数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名人事迹,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伟大数学家的探索和努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趣味性事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史的融合,老师可以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故事的讲述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利用课堂资源的拓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动力,改变之前的学科学习态度,进一步的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数学史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正面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价值,并且不断引入这些元素,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比如在学习运算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历史学家祖冲之的故事,阐述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通过数学文化的融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且以数学家为榜样进行学习,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从而为学生数学基础的形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项目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导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阶段,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措施,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加速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特别要重点关注知识的活用能力的培养。在之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导致课堂氛围较差,学生的思维不活跃,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而且也限制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形成。项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实现教学创新,老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学习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清知识本质,促进学生优秀个人能力的形成,其优势作用可见一斑。比如在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制订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行的完成统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融入课堂知识,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活用能力,促进他们优秀个人品质的形成,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老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创新,遵循实践性和趣味性原则,融入新课程改革重要思想,打造优质数学课堂,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数学知识新课程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以画之名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