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27 00:47任姝芳刘骏灏邓乐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疫情

任姝芳 刘骏灏 邓乐怡

(珠海科技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2],更是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疫情防控成为时代主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关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二是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把握舆论方向。

本文将立足于思政教育基础,综合网络思政与疫情发展,结合全校范围在疫情下的实际境遇,探讨和研究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为解决高校提升网络思政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网络思政工作的提升路径加以明晰,为各高校的网络思政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各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受疫情影响,许多高校的思政工作被迫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在众多思政工作者的努力下,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建立了从先进思想接受者到先进思想产生者再到先进思想传播者的路径,开创了思政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号召学生就地进行思政践行活动,通过参加志愿活动、抗“疫”活动等,通过网络思政的学习发现世界、认识世界。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呈现“泛娱乐化”特征

疫情影响下,学生的社交途径从线下逐渐转移到以线上为主,随着现代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和各类社交媒体软件日益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上课路上还是在饭堂宿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碎片化的娱乐来消磨时间,现代网络媒介已悄然渗透到当下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和话语方式。[3]可以见得,这些新兴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各高校在疫情期间便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网络思政教育“泛娱乐化”,主动拉低姿态,拉近与学生距离,利用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浓厚兴趣,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网络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二)利用疫情资源开展鲜活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如何深刻学习理解伟大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从抗“疫”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是一个重要课题。各高校在思政工作中充分汲取伟大抗“疫”精神养分,充分利用疫情资源开展鲜活思政教育,利用身边的先进事例,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结合新兴传播方式,以多种形式向学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三)引导学生参与疫情期间思政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高校思政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思政教育工作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疫情期间,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措施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开展思政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疫情期间思政实践。例如,某高校开展了“我身边的防疫故事”征集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用独特创新的形式,讲好身边的防疫故事。

二、高校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困境

疫情背景下催生了许多创新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普遍性困境,仍待思政工作者解决。

(一)学生对思政教育接受程度低,参与活动不活跃

受到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影响,高校思政课缺乏吸引力,教学内容偏理论化,缺乏创新和亮点,大多数学生对思政教育课认识度低、缺乏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教育接受程度低,思政课效果大打折扣。同时,高校思政活动形式陈旧单一,部分活动只浮于形式,没有走入学生当中,学生参与活动不活跃,活动开展效果差。

(二)思政教育非网络主旋律,处于边缘地位

在目前的现代网络环境下,诸如短视频、微信推文、微博热点话题、综艺娱乐节目等逐渐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侵占了大学生的时间,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关注的不再是时政热点、国家大事,而是娱乐新闻、明星八卦。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洪流中,网络主旋律被碎片化网络信息所侵蚀,思政教育处于边缘地位,缺乏话语权,学生关注度低,思政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网络思政技术落后,存在技术瓶颈

如今,在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各类新兴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然而思政工作者受限于技术,无法快速掌握新兴信息平台,网络思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网络思政需求,使得满足远落后于需求。思政工作者在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生产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教育产品,存在明显的技术瓶颈,难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使得网络思政工作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

(四)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与所需不匹配

目前,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学生的扩招,高校师生比不断扩大,对网络思政教师队伍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处老师开始加入网络思政教师队伍中,他们都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4]但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思政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呈现出队伍建设的短板与网络思政发展所需不相匹配的显著问题。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机制的构建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让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新格局落地开花,网络思政工作凸显出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疫情常态化之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仍占据重要地位,在归纳整理前期面临的困境后,继续发展网络思政已具备良好基础。

(一)从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入手,探索提升网络环境中主旋律教育的话语权

网络中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从原本的报刊,已经转变为以网络环境为主,各类报刊也逐渐从纸质变为线上线下同步发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 年2 月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 亿,其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累计占比19.8%。[5]高校学生成为极其重要的网民群体,网络也成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掌握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成为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机制的重要一步。

随着疫情期间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成功抓住契机,大力推广网络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逐步接受网络思政教育,自觉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新风,被正能量抗“疫”模范事迹所鼓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校应该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从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入手,探索提升网络环境中主旋律教育的话语权和地位。

一是培养属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网络主旋律”,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政工作的情感认同,增加网络思政工作在学生群体中的话语权,注重学生思想层面的引领,充分挖掘网络话语权的作用,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培养新的“网络主旋律”,提升网络环境中主旋律教育的地位。二是提高高校媒介素养,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话语权的有效传播,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合理引导学生在网络信息洪流中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和网络参与度。三是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同上一堂思政课,形成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上,要合理利用学生关系的时事热点,弘扬高校正能量,将高校信息传播平台打造成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媒介。

(二)从丰富内容形态入手,探索以通用的技术手段实现现有网络思政需求

前文提到,网络思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网络思政需求,存在技术瓶颈。在网络思政工作需求紧迫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好现有通用技术手段来满足网络思政工作的需求是当前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机制的关键一环。当前,网络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发展迅速,在高校网络思政技术开发缓慢的情况下,高校应当合理分配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手段,利用其优势性特点,探索将其应用于当前网络思政需求,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形态,满足学生对课堂新事物新形态的需求,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水平。[6]

(三)从辅导员队伍建设入手,抓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教师队伍需求量的激增,辅导员开始加入到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当中,并且逐渐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与学生接触的第一线,与学生的接触最频繁,有着天然的接近性优势,更懂得学生的特点。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提高,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7]从辅导员队伍建设入手,抓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是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机制的制胜一招。

四、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提升路径

受到疫情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影响,线下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开展缓慢,而网络思政教育在疫情之下展现出了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思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多种宣传媒介和社交软件,通过新的媒介创新给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体验。同时,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给予思政工作更为丰富的工作形态,利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更快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掌握舆情,进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方式,使得思政工作大幅度创新,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特点,对传统思政资源进行针对性改造

面对疫情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如何利用好网络环境中的互联网媒介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资源丰富、互动性好、及时性强、渗透力高、传播速度快以及个性化的媒介特点,主动吸收各方面的思政资源,对传统思政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利用视频、SVG、动画等新兴技术发扬传统思政资源的优点,同时使其更适合通过网络思政渠道进行传播,在传统优秀思政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创新性思政资源,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水平。

(二)主动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接受程度

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坚持“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工作理念,注重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合理调整工作方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不断靠近学生所需,探索新兴网络技术,充分挖掘学生喜好,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推进线下思政教学活动与线上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正确思想引导。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媒介特点,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局面,掌握网络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建设新型课程体系,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优秀网络思政资源,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改变网络思政话语权,创造思政教育新局面。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思政能力建设,改进网络思政教学方法

网络思政作为主旋律与网络平台的融合,需要素质过硬的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作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要把好辅导员队伍入口,选拔理论素质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教师。对现有的辅导员队伍也要定期开展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8]组织网络思政教育专题研讨会,分析学生思政工作案例,提高工作水平。同时,邀请优秀的网络新媒体平台教学人员,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科学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培训,提高辅导员对网络环境的认识,切实提高网络思政能力。

此外,在网络思政教学上,高校应当广泛应用优秀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和优化,借助互联网这一高效工具,将思政课程同新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微信等主流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发送思政正能量内容,搭建同学生之间的快速沟通渠道,及时获得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形成有效沟通正循环,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结语

网络思政工作在高校中已经显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当前思政工作发展阶段性的基础上,对网络思政工作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高校在当前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在归纳发现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探寻丰富网络思政的形式和内容的路径,提高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水平,帮助各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推进育人成效进一步彰显。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疫情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战疫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