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升陷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理论探讨及临证心得

2022-11-27 13:29谢晓桦杨胜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胸闷气虚益气

蔡 静,谢晓桦,杨胜辉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是由于大量暴露在有毒颗粒或气体中而导致气道和肺泡异常,引起呼吸道症状及气流受限[1],该病可通过预防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中医学将COPD归于“肺胀”“咳嗽”“喘证”的范畴。中医认为“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气之用,不离宣发及肃降,从而调节气的升降出入;气逆者宜降,气闭者宜开,气脱者宜固,气陷者宜升。COPD核心发病机制为宗气不足、大气下陷,故可应用益气升陷法治疗COPD[2],现将益气升陷法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论述如下。

1 COPD的中医病机及与胸中大气的关系

《灵枢·胀论》言:“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言:“是动则病胀满,膨膨而喘咳。”两条论述均指出肺胀的发生由手太阴肺经经气异常变动所引起,病位在肺,以咳嗽、上气喘暍为主要表现,与手太阴气的盛衰虚实相关。《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太平圣惠方·治上气不得卧眠方》言:“肺气虚弱,邪之所攻,则肺胀气逆。”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在肺,以肺气亏虚为内因,易被邪扰,肺气壅滞,肺失宣降,而肺气的充盛与否取决于胸中大气的盛衰[3]。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肺司呼吸,依赖于胸中大气:“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4]大气虚而欲陷,无力包举肺外,宣发肃降失司,内外之气难以续接,此时呼吸短促急快,由于大气未完全下陷而发生代偿反应。大气统领周身血脉,居于胸中,以贯心肺,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大气虚陷,不能助心行血,气不行则滞,血不行则瘀;肺失治节,水津不布,痰浊内生,阻塞气道脉络,加剧呼吸不利,胸腑失养,心无所附,胸闷阵作,亦可致心脉痹阻而发生心悸胸痛。另外,大气为诸气之纲领,虽在胸中,实能统摄全身之气,虚陷于内而不出,不能宣布于营卫,故反复易感受外邪,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痰、喘反复发作。若大气虚陷至及,内外之气完全不相通,浊气不能向外发散,上犯于脑,则呼吸即停,危在旦夕,COPD后期发生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与此相关联。因此,肺主呼吸、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功能都需胸中大气统调。

2 益气升陷法治疗COPD的理论依据

2.1 大气溯源及生理功能

张锡纯细究《内经》,参后世医家之言,提出“大气即宗气”并其下陷学说:“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4]大气始发于肾脏命门,即“少火生气”,充于后天水谷,盘踞于胸中。《灵枢·五味篇》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大气居于胸中,为人之气海,胸中大气包举肺外,鼓动肺脏,司呼吸,宣降有序。故大气足,呼吸有所依附。《素问·平人气象论》言:“胃之大络名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又《灵枢·邪客篇》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遂。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纵观上下,张锡纯提出大气贯膈络肺,别出左乳下,即虚里之处,脉宗气,故言“大气即宗气,为生命之宗主”,具有“贯心脉、行呼吸”的生理功能,为诸气、周身血脉之纲领。

2.2 大气下陷的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膈上大气入膈下脏腑,是谓下陷。大气下陷有轻症、重症之分。“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4]大气虚陷,不能鼓动肺外,清气不能入,气陷不能升,内外之气难以续接,故觉呼吸不利、胸部满闷;气陷不充于四肢,故肢体酸懒,精神疲乏;气陷不能上荣于头脑,心思脑力迟缓;气虚陷至极,无气于膈上包举肺外,呼吸顿停而死。大气陷即为宗气陷,关乎人之生死,维系全身,不可不重视。

2.3 大气下陷的治疗

张锡纯创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升陷汤重用黄芪为君药,张锡纯言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4],其性微温;知母甘寒,温润相济;柴胡入少阳经,引大气之陷自左上升;升麻入阳明经,引大气之陷自右上升,柴胡、升麻同用,升升清阳之气而举陷也;桔梗,入肺经,为药中之舟楫,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其后加减,虚极下陷者加人参、山萸肉。人参、黄芪皆补气尔,人参偏于补气,黄芪偏于升气,故大气陷而气分之根伤者,即下陷之重症,加人参数钱。山茱萸味酸性温,收敛元气,防气分耗散。

3 益气升陷法治疗COPD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气通于肺。”人体之气与自然之气通过呼吸、皮毛相关联,总属于肺系范畴。大气升,则肺叶举,内外之气自然相通,呼吸顺畅;输布津液,水饮不成,痰无所聚。益气升陷治法可明显改善喘息、气短、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道症状。COPD可根据气陷的程度分为轻、重证。

3.1 COPD轻症

大气下陷未剧,以喘咳、气短、胸闷为主要表现。张建华[5]以升陷汤联合吸入剂治疗COPD缓解期,与单纯使用吸入剂相比,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另洪广祥教授[6]提出,对于肺胀之肾不纳气证,要将“补肾纳气”置换到“补益宗气、益气举陷”思路上来。肾所藏先天之气,禀成父母之精,若直接采用补肾纳气法,难以奏效,而元气赖后天之气充养,基于宗气与元气的关系,故可在补宗举陷基础上配合使用补肾药物,临床疗效更佳。

3.2 COPD重症

大气下陷虚极,气息将停,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COPD持续气流受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发展可合并呼吸衰竭。邱笑琼等[7]认为宗气虚衰、大气下陷是该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病机,升补宗气是该病的重要治法。张锡纯于升陷汤方解加减:“气分虚极下陷,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COPD合并呼吸衰竭属急危重症,大气虚极,以升陷汤益气升陷,加入人参补之、山萸肉敛之。COPD由于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进而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徐浩教授[8]认为肺动脉高压主症为气短、疲劳、乏力等,其基本病机为大气下陷,并合并有血瘀证,常以升陷汤中酌加活血药物。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宗气不足,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对于COPD患者,保证其宗气充足而不下陷,可以预防向肺心病的进一步转变。另外,COPD呼吸困难主要原因之一为呼吸肌疲乏。呼吸肌主要为膈肌、肋间内肌及肋间内肌,位于胸中,为胸中大气所充养,肌肉收缩,鼓动肺脏。大气下陷,肌肉收缩无力,加重呼吸不利。关于益气升陷改善呼吸肌疲乏,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及动物研究来证实。

4 病案举隅

某患者,男,77岁,2020年5月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10余年,喘促6年。刻下:咳嗽,咳白痰,喘息气促,动则明显,深吸气后舒,胸闷,汗出,疲乏,喉中痰鸣,口渴不甚,四肢温,饮食一般,睡眠差,二便尚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吸烟40余年。查肺功能提示:FEV1/FVC:67.36%,中重度通气障碍。辨证为肺胀之大气下陷、痰浊阻肺证,治以益气升陷、健脾化痰,方用升陷汤合六君子汤加减:黄芪30 g、知母15 g、柴胡、桔梗各6 g、升麻3 g、党参、茯苓各15 g、白术、陈皮、半夏各1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1剂/d,分两次温服。二诊: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疲乏症状减轻,活动后气促,食欲增加,舌脉同前,守方继服15剂。三诊:患者活动后气促、胸闷,咳嗽咳痰基本缓解,口干,二便可,舌淡红少苔,遂以升陷汤合生脉散加减:黄芪30 g、知母、麦冬各15 g、柴胡、桔梗各6 g、升麻3 g、西洋参 9 g、醋五味子10 g、山萸肉10 g,连服1个月。四诊:活动后无气促,可从事轻体力活动,口干消失,未再发喉中痰鸣。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每月服用10剂,随访至今,患者无急性加重,活动可,如常人。

按:COPD症见反复咳喘、胸闷短气。病位初期主要在肺,缓解期为虚,多累及肺、脾、肾三脏。患者吸烟史40余年,熏灼肺叶,耗伤气阴,咳喘日久,胸中大气耗散下陷,故喘促,动则加剧,疲乏无力。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母病及子,肺病及脾,脾虚失健,水湿内生,上聚于肺,故见咳嗽痰多,苔白腻;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于口,故口干。脉沉细无力是为里虚,纵观症状及舌脉,辨为大气下陷证。以升陷汤为主方,升举下陷之气,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呼吸顺畅。合六君子汤,一可充养胸中大气,大气始生于元气而盛于水谷之气;二可健脾化痰,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治其标。二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守方继服。三诊,患者以本虚为主,痰浊已去,伴口干,故改六君子汤为生脉散,益气养阴生津。

5 结语

胸中大气对COPD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是属于“气”的病变,非单一肺脏的病变。胸中大气充足,肺叶开合,宣发肃降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大气虚陷,宣降失常,易致咳、痰、喘、闷,甚者呼吸骤停。诚如张锡纯所言:“愚愿业医者,凡遇气分不舒之证,宜先存一大气下陷理想,以细心体察,倘遇此等证,庶可挽回人命于倾刻。”另值得注意的是,COPD病情反复,虚实夹杂,临床常需细审虚实多少,对于气逆或气郁不舒引起的喘咳,不可与之。

猜你喜欢
胸闷气虚益气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益气补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