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关药标本馆建设及发展趋势

2022-11-27 13:29姜大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材标本吉林省

赵 磊,马 彧,赵 艳,姜大成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四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 四平 136000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吉林省未来发展规划医药健康产业,提出发展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优化医药产业布局,提升特色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扶持。通化、长春地理优势走廊核心圈,打造辽源地区、梅河口地区、白山地区、敦化地区、延边地区等功能廊带支撑圈,辐射带动辖区内生态廊道环境圈。形成关药科学体系和品牌体系,建设长白山国家北药基地,完善人参、鹿茸、林蛙等特色资源建立医药研究机构,促进医药融合促进医养结合,建设长白山国家康养基地;促进医机配合,形成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新模式[1]。

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在我国道地药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关药中的道地药材系统性和规范性研究还远远不够,且我国无系统化建设的关药标本馆,因此建设中国关药标本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进关药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生产、提升中药材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5]。

1 关药馆建设背景

关药是指地理位置位于山海关以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为我国道地药材十大药系之一。目前一般公认的关药有近百种,著名的关药有哈蟆油、五味子、人参、鹿茸、防风、细辛、黄柏、知母、关木通、关白附、龙胆、刺五加、朝鲜淫羊藿等五十余种,其他及冷背品种大约有上千种。吉林省药用植物有96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道地药材种(养)植产业发达,是我国道地药材关药的主产区,人参、鹿茸、蛤蟆油药材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然而截至目前,关药仅仅是地域药材的一个统称,作为一个药系,缺乏全品种集中展示的载体,缺乏系统的关注研究,缺乏“关药”品牌的聚合力和传播力。因此,在吉林省建设“关药标本馆”,可以搭建传统道地中药材学术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关药产地地标、产业品牌、文化传播名片作用,必要且重要[6-13]。

2 关药馆建设属地选择特性

2.1 在关药产地建设关药馆

吉林省是辽、吉、黑、蒙四个关药产区之一。无论关药产区还是全国各地,中药材标本馆、中医药博物馆等规模不一,林林种种,尚无一家 “关药标本馆”。吉林省位于辽、吉、黑、蒙中心,建设关药馆占有“地利”,也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四平市恰好处于吉、辽、蒙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正在建设的四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易地建设项目恰好做中药标本馆使用,建设为“关药标本馆”亦是“天时”。关药馆建设吻合关药地域特性及具象属性。

2.2 以关药馆建设突出关药药系的地位

全国十大药系,关药为首。尚未检索到全国以药系冠名的中药标本馆,关药馆建设当属先河。前期调研,吉林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建有各类博物馆、药材标本馆(室)近30个,较具规模的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吉林省抚松县的“中国人参博物馆”、长春市高新北区的“中国湿地植物标本馆”、长春双阳的“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的“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吉林省北药加工有限公司在建的“吉林北药中医药博物馆”。集中分析看,各类馆宏观到自然、地貌、藏物;范围宽泛到中医药、中药,但规模均较小,全国影响力不足,与特质不突出有关。地域药材品牌效应突出的是“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关药产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占北药产区也不过10%,药材标本馆的建设定位不宜空泛地撑大门面。“关药馆”定位地域特征明显、指向性强,在泛泛的中医药和具体到品种的藏馆建设中独树一帜,凸显关药的中观性与辨识度。

3 关药馆建设顺应医药产业发展战略

3.1 与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相契合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省都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发展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好时机。东北道地药材“关药”资源得天独厚,黑龙江、辽宁两省已经率先提出“龙九味”“辽药六宝”,吉林省也提出“十大吉药”(在研项目),东北道地药材的身份被重描。吉林省提出形成关药科学和品牌体系,建设长白山国家北药基地。提出“关药标本馆”建设理念,顺应关药道地药材发展大好趋势,与吉林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方向相契合,为产业变革挖掘资源,形成“关药”科学体系和品牌体系当先行,恰逢其时、恰领其要,占据“人和”。

3.2 助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

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四平市虽然有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优势以及中药材种植、养殖和药品生产加工业,但并未被纳入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四平市药品生产企业18家,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家,拥有吉春、一正等地方制药龙头企业;位于四平经济开发区的医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8 hm2,已有10余家医药企业入驻;中药材种植养殖形成迅猛发展势头。2019年伊通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2 840 hm2,种植品种30多个,产值3.2亿元,2020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 907 hm2。吉林吉春现有放养牧场1 060 hm2,天然放养优质梅花鹿3 600余头,荣获“中国梅花鹿鹿王”称号。公司投资10亿元,新建厂区占地30万m2,致力打造以鹿系列保健酒为龙头,高端鹿系列产品为核心,集旅游观光、鹿文化博物馆、鹿产品展销为一体的鹿产品特色园区。梨树县吉林创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全国唯一的鲜龙葵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00 hm2,是广东、北京、广西等省鲜龙葵果高端原药材唯一供应基地,2018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鲜龙葵果产业联盟”,2020年总投资6 500万元的“年产3 000万袋鲜龙葵果现代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获中央预算资金支持1 200万元。省局四平检查分局和我所积极帮助种植户、林场、专家联合,组织去伊通实地考察,利用四平山门镇、叶赫镇、石岭镇退耕还林的万亩坡地推广中药材种植,并向双辽引接推广。

2020年8月9日,中共四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向北融入,强力推进长平一体化,深度融入长春都市圈;向南开放,打通陆海联运主动脉,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内经济大循环”“打造东北区域重要物流集散地”。四平市经济开发区已经开始谋划占地12 hm2的原汽车零配城改建,拟招商建设中药材、食品、化妆品等商品集散地。

四平市拟以“关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药材集散地联动建设,带动四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药香四平,融圈入廊”作为四平医药产业发展建议考虑,助力“十四五”期间四平跻身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并入功能廊带支撑圈,发挥“创新引领、联动融合、特色发展、开放共享、设施保障、文化底蕴、绿色生态、民生福祉”八大功能作用。

3.3 关药馆建设是关药科学体系建设和资源挖掘的需要

关药馆建设促使形成关药实物标本体系,包括完善辽、吉、黑、蒙地方药材标准的实物标本体系,可发挥关药馆重要的技术研究平台作用,汇聚力量,开展关药种植(养殖)技术、炮制加工技术、质量标准技术等系统研究,推进关药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生产,促进关药的品牌形成和资源进一步挖掘,助力我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4 关药馆建设促进学术研究交流,提升学术领域全国知名度

随着关药馆建设逐步完善及关药学术带头人的产生,关药会得到中药学术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关药研究和学术交流,增强十大药系的沟通互动,增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吉林省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迈进。

4 项目建设整体规划

4.1 建设地点及规模

四平市东南生态新城四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筑面积1 750 m2。

4.2 四大系统

标本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数字化标本馆系统、动态电子影像系统、模拟实景互动系统软硬件配置。

4.3 标本收集

拟收集“千种万份”标本。“千种”系指著名关药材、常用关药材和关药产区冷背药材的品种收集所达的馆藏标本种类。“万份”系馆藏关药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植株及药材、饮片标本收集以及伪品标本的收集总份数。

5 关药馆共享发展趋势

打造全国唯一的关药科学教育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关药道地药材“学术交流、产业品牌、文化传播、生态旅游、民生福祉”五位一体功能,融入长白山国家北药教育基地建设,弘扬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

5.1 业务发展,开展学术交流

建成的标本馆,通过有形的标本,可以研究药材的特性和演变规律,开展学术交流,对提高药材资源的开发达到促进作用。“关药”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完全满足当前我省(以及东北地区)对道地药材研究的需求。当前东北三省虽然提出了各自道地药材优势品牌,但是一些关药大品种由于历史原因、栽培技术和自然因素不同等,各品种药材质量差距大,性状变化也十分复杂,典型的如防风、黄芪、柴胡等,各类野生品和栽培品外观变化复杂,不易鉴别。而“关药”博物馆恰恰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满足对道地药材品种和质量研究的需求。根据种植采收不同时期标本,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可以客观公正地制定药材种植产生的价值规律,为指导药材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5.2 科普教育,拓展养生宣传

中药的科普教育是提高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科普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生活及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中医药科普宣传力量很薄弱,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加深中小学生、广大群众的学习意识能够提升保健养生作用,达到防未病的作用,标本馆也可发挥科普宣传作用。

5.3 建成中国“关药”博物馆的经济价值

以“关药”博物馆为依托,丰富的关药药材资源,必然吸引各地药商纷至沓来。药材为药材集散地形成药市的重要内容,故药市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受其制约。四平资源丰富,并有着药材种植的历史。药材资源对药材集散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显著,道地药材就像一个药市的名片,其在医药行业中的知名度,扩大了药市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道地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优于别地所产同种药材的疗效,吸引了各地药商前来采购,从而促进了药材集散地的繁荣。丰富的药材资源提供了药市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最开始药市上的药材大都是药市所在地区及其周边所产地产药材,因此丰富的药材资源必然会对药市的形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4]。

药材的种植对促进药材市场的产生及其繁荣。天然野生的药材必然不够,因此为满足药市的需求,以及利益的驱动,当地农民转而开始种植药材,这些药材则补充了野生药材的不足。药材加工业的发展,药材集散时迫切需要加工,以便于药品的销售及应用。药材加工能促进药材市场的发展,药材加工技艺好,疗效好,促进了药材销量的增长[14-15]。因此可以断定,形成药材集散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全国性的药材交易必然离不开药材的运输,运输是药市经营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的货运方式主要为水运,陆路运输亦较为便捷。药市交通条件促进其形成和发展,保障药材便捷流通,繁荣四平物流产业。健全物流体系能使得药材更为快捷、专业。需要进行物流体系的打造,以期更快捷地运输,适应药材集散地的发展。尽快完善物流通道、开辟物流园区、打造物流体系,使药材运输更加及时、快捷、可靠、规范。仓储、物流、金融等服务体系也是一个药材集散地综合实力的体现,能大大提高行业竞争力,金融、仓储等各种围绕药市的服务体系亦需建设和完善,以适应药材经济的发展。发挥道地优势,围绕其道地药材打造成其特有品牌,加强知名度,从而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字招牌。当今虽然由于交通方式的变化,道地产地的局限性被大大降低,但一个药材集散地的特色产品以其优越的疗效与良好的口碑仍能吸引药商纷至沓来。实行药材加工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中药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传统中药业正向现代化转型,传统加工炮制工艺已不能适应药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产业化是传统中药发展的必然,药业亦应与时俱进,逐步实现种植、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紧跟时代潮流,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形势,取得更好的发展。完善市场分工、管理,围绕药材交易这一中心,细化分工,并统一、严格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药材集散地不断发展,对经营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分工的专业化可使得药市交易更为快捷、专业,而规范的管理一直以来都制约着药市的发展,对提高药市信誉、声誉具有重大的作用[14-15]。

完善药材质量监督体系,制定出适宜于中药材的药材质量检测标准与质量监督规范,进一步区分原药材、药材粗加工品、中药饮片。东北主产的药材,运输到南方,经精细加工后回购到东北,完善的行业标准,推进饮片加工,带动饮片加工企业的发展[14]。

在信息化的今天,药市的发展与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药市需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信息网络,这极大地关系着药材的运营和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仓储、交易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备的产业区块,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药材标本吉林省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登泰山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