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教材过渡期内新增知识点高考考查分析
——以2022年湖南省选考“土壤”相关试题为例

2022-11-30 13:33广东黄云枝戴何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阴坡阳坡土壤有机

广东 黄云枝 戴何明

2021年全国共有八个省份开启新高考模式,而新版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才开始使用。换言之,2021年为旧教材新高考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新旧教材过渡期。通过对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分析可知,虽然2022届高考使用的是旧教材,却考查了新教材新增的部分知识点。本文旨在通过对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归纳分析,并结合学术论文命制相关地理创新试题,以期提高新旧教材过渡期高考备考的精准性。同时也为当前仍使用旧教材新高考阶段地区的学生复习备考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202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卷分析

表1 2022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卷分析

续表

湖南省在2021年开始新高考改革,虽然2022届毕业生依然使用的是旧教材,但由上表可知,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查内容中已经出现了土壤、植被以及粮食安全等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看,需要对这些新增考点的试题进行设问、素材情境、立意等方面的分析。由于新增考点对考生而言属于陌生内容,因此命题者在试题图文素材的设计方面既要考虑考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也要注重素材情境对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有效的考查,因而对这些新增考点的试题素材情境剖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土壤”相关试题的学术情境分析

下面以考查新教材新增模块——土壤(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的第11,1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1】(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题)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表2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1题。

表2

1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该题试题背景素材来源于张晓龙等人的论文《黑河下游胡杨群落多样性沿河岸距离的变化特征》(生态环境学报2021年第30卷第10期),试题中的表格来源于论文表3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沿河胡杨林样地,如下所示:

表3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沿河胡杨林样地

论文中对题目的阐述是:在沿河梯度上,土壤含水量与群落盖度、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沿河岸距离梯度上,胡杨群落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沿河岸垂直距离的增加,草本植物数量有所增加,使得胡杨群落盖度在沿河岸距离500~800 m之间有所增加,同时受草本植物增多的影响,该区域有机质输入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持水能力增加,使得胡杨群落整体发育趋好,群落盖度相对较高。在荒漠地区,水盐条件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尤其限制和调控着浅根性草本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通过表格对比可知,命题者对论文中的表格做了简化处理,删除与题目无关的信息,并做了重新的编排,这当然也是依据命题需要,从论文中选择表格的常见处理方法。题目的设置涉及土壤的特点和主要组成,但考生通过筛选和提取图文信息就能解题,特别是注意试题文字材料通过加括号的形式对表格中新名词进行注解的部分表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例2】(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8题)(节选)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图1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图1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的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该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郭晓伟等人的论文《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学报,2015年第35卷第23期),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杂志原图组图1的Ⅰ图(样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2的第一个图(0~1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如下:

图2 海南尖峰岭60 hm2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形(Ⅰ)

图3 0~1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

通过对图像的对比分析可知,命题者把论文中的两个图组合成一个图。而论文中关于题目和图像的阐述主要源于结论部分:山脊线样方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山坡、山谷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地形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台风侵袭造成样地倒木多,尤其是位于山顶较高样方内的植被,倒木的腐烂进一步增加了山顶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同时,坡顶光照强度大,植被光合作用相对较强,从而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植物的根系,促进其根系生长和根的分泌物增加,因此促进了碳向地下部分输入;而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合作用,继而影响植物生产力和凋落物归还量及其分解,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存在差异。由此可看出命题者是根据论文结论组织的图文材料和设问。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考生需具备一定的土壤相关知识才能解题,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三、“土壤”知识点设计创新试题举例

“土壤”部分为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增章节——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内容,笔者基于新教材,在参加《教学考试》杂志社2022年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时,命制了一组考查土壤相关知识的试题,该试题通过了征集活动的复选,题目如下:

【例3】(原创)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阴阳坡坡向效应显著,阳坡全年平均风速均较阴坡大,地表植被覆盖度较阴坡低但覆盖均匀。阴阳坡效应对地表土壤日冻融循环现象(一天中土壤日最高地温>0℃而日最低地温<0 ℃)影响较大,阳坡多于阴坡。阳坡冻土活动层厚度大于2.5 m,阴坡常年处于冻土层内。在坡向差异的长期影响下,阳坡土质粗粒化程度明显。图4为北麓河阴阳坡土壤剖面示意图。

图4

(1)简述该地阳坡日冻融循环现象次数多于阴坡的原因。(6分)

(2)推断暖季阴阳坡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的变化幅度特征,并说明依据。(6分)

(3)阴阳坡效应使阳坡浅层地温的差异较小,而2.5 m以下地温的差异较大,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4分)

(4)分析坡向效应使阳坡土质粗粒化的过程。(8分)

【参考答案】(1)阳坡土壤含水量低于阴坡,土壤较干燥;(2分)阳坡植被覆盖度较阴坡低;(2分)阳坡地表日间增温和夜间降温迅速,日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高于阴坡。(2分)

(2)特征:阳坡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阴坡较缓。(2分)

依据:暖季各层土壤水分融化,阳坡表层土壤质地较粗,水分垂直迁移大;(2分)阴坡土壤质地较细,水分垂直迁移较小。(2分)

(3)阳坡植被覆盖均匀,使得地表性质差异较小,所以浅层地温分布相对均匀;(2分)(或答阴坡的植被覆盖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表层土壤性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所以阴坡场地内的地温差异较大)2.5 m以下地温,阳坡由于处于活动层内,活动层的冻融循环作用能够改变土壤结构、水分和容重等,易造成土层性质差异化,所以阳坡深层地温差异较大。(2分)(或答阴坡常年处于冻土层中,土层性质相对均匀,因而深层地温差异较小)

(4)阳坡地温较阴坡高,土壤含水量较低,植被覆盖度较低均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2分)阳坡植被覆盖度较低,不利于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使土质粗粒化;(2分)阳坡风速较大,加强地表侵蚀,使得土壤颗粒较大;(2分)阳坡日冻融循环较强,引起水分迁移,带动细颗粒在垂直方向上重分布,使土壤质地粗粒化。(2分)

【设计说明】本综合题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阴阳坡地表能量和浅层土壤温湿度差异为背景进行考查,材料来自期刊《地球科学进展》第36卷第9期兰爱玉、林战举、范星文、姚苗苗撰写的论文《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阴阳坡地表能量和浅层土壤温湿度差异研究》。

本题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土壤”被纳入到新教材(2019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二是体现在考查地理过程性的自然地理推理类题目。2021年高考起,湖南省高考地理采用自主命题的形式,而从2021年1月初八省联考和2021年全国高考卷来看,无论是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或是全国卷,均有涉及对地理过程类题目的考查,且难度不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在高考命题方面,以学术情境作为命题材料的比例较高。因此为适应新高考题型以及新教材的考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故以学术论文为基础,命制“土壤”相关知识的试题。

四、备考建议

2023年部分省份将首次采用“新高考新教材”模式,对于这些“新高考旧教材”时期出现的新考点,可以采用上述的分析思路进行处理。当然,考虑到模拟试题命制需要的时间较长,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图像、表格等资料,配以若干问题,通过“图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熟悉素材情境。这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手段,值得尝试。

猜你喜欢
阴坡阳坡土壤有机
阿尔泰山天然林不同采伐坡向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山坡羊
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生长状况分析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冀西北阳坡硅藻土矿地质特征及应用前景
有关林线高低问题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
土壤有机碳转化研究及其进展
AMDIS在土壤有机污染物鉴别中表征性统计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