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2022-12-01 05:15任英华倪宇昕谢安琪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导板牙列义齿

任英华,倪宇昕,谢安琪,杨 芬,刘 学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口腔科 广东 深圳 518052)

牙列缺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1]。牙列缺失会严重影响牙齿原有的功能及美观,会对患者身心带来很大影响,应当尽早修复。目前,以功能及美学修复为主的牙种植技术已成为牙列缺失患者主要的牙列重建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然而种植体植入位置的精确性对修复效果及并发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往研究显示[3-4],正确精准的术前定位能够避免对牙槽神经、血管的损伤,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提高修复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影像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导板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其能够在术前对种植体位置进行规划设计,实现牙种植体的精准植入[5]。本文就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0~68岁,平均(60.43±3.26)岁,15例为上颌牙列缺失,10例为下颌牙列缺失,牙槽骨高度为(2.57±0.20) mm;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0~70岁,平均(61.52±4.39)岁;14例为上颌牙列缺失,11例为下颌牙列缺失,牙槽骨高度为(2.64±0.25) mm。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上颌牙列缺失或下颌牙列缺失患者;②患者年龄50~70岁;③牙槽骨吸收≤1/3根长,具备牙种植手术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的诊疗依从性较好;⑥能够耐受全口牙种植手术。

1.2.2 排除标准:①伴有糖尿病、感染、肿瘤、凝血功能异常、骨代谢性疾病等;②伴有磨牙症等口腔副功能表现;③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④张口受限,口腔卫生较差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牙种植修复方案。术前进行口内锥形束CT扫描检查,将检查数据导入至软件中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牙槽嵴的宽度及高度对种植体型号进行选择,对牙种植体的植入方向及深度进行确定。制备种植窝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骨增量手术,植入后进行即刻固定义齿修复。

1.3.2 观察组:行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下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方案。术前制作半口活动义齿作为术后临时义齿,利用该义齿制作放射导板,对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检查,将获取的患者上下颌骨及义齿戴入后的数据导入至Simplant软件中,进行数字化导板的设计;将所有数据发送至Materialise公司,对黏膜支持式种植手术导板进行制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化导板的试戴,确认导板就位后,制备种植窝进行种植体的植入,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骨增量手术,植入后进行即刻固定义齿修复。

1.4 观察指标

1.4.1 于修复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种植体精度,主要包括冠部误差、根部误差、深度误差、角度误差。

1.4.2 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咀嚼效率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数字模拟法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分,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语言功能越好,采用称量法对患者的咀嚼效率进行评价。

1.4.3 于修复后1个月,采用视觉数字模拟法对种植体的外形及色泽进行评分,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种植体的外形及色泽越优。

1.4.4 于修复后对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种植体精度的比较:两组冠部误差、根部误差、深度误差及角度误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体精度比较 (例,±s)

表1 两组种植体精度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头部误差/mm 根部误差/mm 深度误差/mm 角度误差/°观察组 25 0.49±0.12 0.51±0.26 0.43±0.11 0.12±0.05对照组 25 0.80±0.27 0.84±0.28 0.72±0.20 0.19±0.08 t值 4.572 4.683 4.129 4.70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语言功能及咀嚼效率比较:修复前,两组之间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均较修复前1个月明显增高(P<0.05),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 (例,±s)

表2 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比较 (例,±s)

注:*表示与修复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语言功能评分/分 咀嚼效率/%修复前 修复后1个月 修复前 修复后1个月观察组 25 5.22±1.86 8.47±1.12* 54.38±6.70 83.60±8.54*对照组 25 5.30±1.75 7.10±1.05* 52.29±6.41 71.49±7.22*t值 0.427 3.972 0.681 4.258 P值 0.573 0.000 0.319 0.000

2.3 两组美学效果比较:两组种植体外形及色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体外形及色泽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种植体外形及色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种植体外形评分 种植体色泽评分观察组 25 90.27±3.46 91.36±3.80对照组 25 88.54±4.19 89.40±3.75 t值 0.628 0.751 P值 0.372 0.249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植入158枚种植体,发生4枚种植体周黏膜炎,3枚创面开裂,4枚基台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6.96%(11/158);观察组共植入160枚种植体,发生1枚植体周黏膜炎,1枚创面开裂,1枚基台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1.88%(3/16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许多因素会导致牙列缺失的发生,而牙列缺失会对患者的口腔功能产生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美观产生影响,给患者带来不良心理情绪。牙种植技术是临床治疗牙列缺失的主要手段,能够对患者的咬合功能等进行有效改善。但有研究[6-7]显示,在牙种植术的常见并发症中,错误植入位置的发生率>10%;牙种植术前的错误定位,能够导致基台松动、种植体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而以往研究发现[8-9],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导板,能够减轻手术创伤,辅助种植体进行精准植入,提高种植修复效果,降低并发症。

数字化导板技术分为动态与静态数字化导板。本研究中采用的是静态数字化导板,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动态数字化导板技术能够对颌骨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能够指导医生对种植体的植入方向及深度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种植体的最佳植入[10]。数字化导板技术能够对后期修复进行预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牙种植手术的敏感性,提高种植成功率[11]。任何数字化导板技术都会产生误差,相关临床研究证实误差超过2 mm则能够对种植体周围结构造成损伤。本研究中,修复后1个月,观察组的冠部误差、根部误差、深度误差、角度误差分别为(0.49±0.12)mm、(0.51±0.26)mm、(0.43±0.11)mm、(0.12±0.05)°,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精确性好。观察组的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种植固定义齿修复能够改善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的语言及咀嚼功能,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数字化导板技术能够降低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并发症。总结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优点:①术前获取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数据,有利于种植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12];②数字化导板有利于医患沟通,医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模型的演示向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依从性[13];③数字化导板能够对种植体植入的方向、位置及深度进行控制,有效减少种植体三维位置的误差,提高修复效果,降低并发症[14-15]。

综上所述,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中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精确性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及咀嚼功能,降低并发症。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没有进行长期效果观察等,笔者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导板牙列义齿
冷轧机防缠导板结构比较
楔横轧制导板粘料影响因素分析探究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液压侧导板在南钢中板厂的应用
新型Hy-Vo齿形链异型导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