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对其病情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2-03 23:30刘景锋
智慧健康 2022年25期
关键词:瑞舒伐颈动脉斑块

刘景锋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7

0 引言

脑梗死即脑部血管闭塞而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早期无明显表现,患者多在受到巨大刺激后(如情绪大幅波动、惊吓等)引起急性发作,引起头晕、头痛、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老年人受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血管弹性降低及多种慢性并发症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易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发人群[1]。当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有药物溶栓与介入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为首选,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及时的药物溶栓取得较佳疗效[2]。常规的溶栓治疗措施,以降颅压、营养神经细胞等药物为主,虽有一定应用效果,但缺乏对患者粥样硬化动脉的调节作用,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疗效。而瑞舒伐他汀为临床常用降脂药物,作为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中依赖的生物酶而取得显著降脂效果,并以此取得调节机体血脂代谢作用[3]。将其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可有效弥补常规方案中对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使用局限,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4]。且瑞舒伐他汀主要经肝脏生成的酶进行代谢,故而对肝功能的副作用较低,不会增加患者药副反应。基于此,本文就瑞舒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1~12月诊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76±6.43)岁;体质量23~26kg/m2,平均(24.63±1.03)kg/m2;发病至就诊时间1~5h,平均(3.96±1.01)h;合并症状:合并高血压17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8±6.02)岁;体质量22~26kg/m2,平均(24.58±1.02)kg/m2;发病至就诊时间1~5h,平均(3.58±0.97)h;合并症状: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8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本研究取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合并高血脂症状(血清生化检查血脂指标异常升高);②均为首次脑梗死发病;③入组前1年无颅脑手术治疗史。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严重脏器衰竭、精神疾病、语言障碍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感染等,病情进展或继发脑出血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吸氧、抗血小板凝聚、抗凝、改善微循环、调节水电解质、保护脑细胞及建立呼吸通道等常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可定;IPR Pharmaceuticals,INCORPORATED;国药准字HJ20 160545;规格:10mg×7片/盒;使用剂量:1次/d,1次/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参考《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议》[6]制定的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90%~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下降41%~89%;进步:NIHSS评分下降21%~40%;无效:NIHSS评分下降不足2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所有例数×100%。

(2)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3mL,常规离心处理后,同为患者血清标本均分为以BS-2000M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水平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

(3)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探头频率6~12 MHz,取仰卧位,暴露颈前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与连续扫描双侧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总动脉分叉,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等,并按回声特点与表面形态等对斑块进行定性描述,分为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和混合斑块。同时测量内-中膜厚度(IMT),若IMT≥1.2 mm定义为颈动脉斑块。并以同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及BA(基-底动脉)等颅内血管进行平均血流速度(Vm)超声检查。

(4)以NIH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量表主要包括13个方面,量表分值在0~42分,分数越高,评定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5)以改良的mR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此量表为5级评分制,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评分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成反比。

(6)以SF-36量表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此量表主要包括8个维度组成,共36个条目,满分100分,评分与生存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有效率通过(%)表示,开展χ2检验,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各项评分均以()表示,开展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00%(42/50)、96.00%(48/50),常规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均无对比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对比(,mmol/L)

注:a 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b 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无对比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内-中膜厚度及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和混合斑块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对比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Vm/m·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Vm/m·s)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mRS及SF-36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及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NIHSS及m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mRS 及SF-36 评分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mRS 及SF-36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急性脑梗死,作为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特点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属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危重疾病[7]。

当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以恢复梗死脑组织供血供氧为重点,而作为以脑组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血栓堵塞脑部血管的疾病,快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其治疗重点。因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为常规治疗方案,但此治疗方案虽有一定应用效果,但缺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针对性疏通作用,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慢性炎症反应,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常规治疗方案则缺乏其抗炎作用,对脑血管闭塞而导致的血管内皮损坏、炎症反应等无改善效果,故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疗效[8-9]。

而瑞舒伐他汀作为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分解,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属于临床常用降脂药物,且可通过降脂效果,减少粥样斑块的形成和降低粥样斑块的厚度,从而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瑞舒伐他汀其降脂效果可阻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取得清除自由基及下调可溶性CD40配体发挥抗炎作用,取得控制炎症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增加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表达,进一步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另外,瑞舒伐他汀还可通过干预环氧化酶2及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以此取得抗黏附、抗纤溶等作用。这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巨噬细胞及组织因子生成,一定程度上修复破裂斑块,起到稳定斑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内皮一氧化氮合成等作用,再以此缩小脑梗死体积,保护脑神经功能,进而取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局部梗死部位的脑组织供血供氧的治疗目的。有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祖细胞对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这表明,瑞舒伐他汀具有促进脑血管再生的作用,这对加速局部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常规组患者(P<0.05),且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其血脂水平、内-中膜厚度及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和混合斑块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瑞舒伐他汀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确有显著疗效,且综合应用价值较高。但本研究对象选择中未考虑地域差异,且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可作为深入研究资料依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斑块形成与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颈动脉斑块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