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缺视域下《红楼梦》回目的俄译研究
——以帕纳秀克1995年译本为中心

2022-12-07 01:25南京大学
外文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译法意译译本

南京大学 丁 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集中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其他中国小说相比,《红楼梦》在译本文字和版本数量上均遥遥领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红楼梦》共有34种语言的译本,其中18种语言孕育出36个全译本。(唐均 2016:30)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古典名著外译成为了国内学界热议的话题。《红楼梦》俄译本在俄语国家和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这部名著的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相较于英译本研究,国内学界对《红楼梦》俄译本关注较少,有代表性的成果屈指可数:李磊荣(2004,2010)的博士论文以《红楼梦》俄译本为例,论述了民族文化的可译性问题,该论文经过修订已出版为专著;李锦霞(2007)曾对《红楼梦》1958年帕纳秀克译本的翻译特色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章小凤(2015)的博士论文指出了《红楼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并探析了译者对文化空缺现象采取的补偿策略。应该说,几位学者对《红楼梦》的俄译本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但他们选用的语料主要出自《红楼梦》俄译本的正文,较少涉及回目。事实上,《红楼梦》回目翻译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相关成果参见崔溶澈(2010)、刘泽权、王若涵(2014)、黄小谊(2014)、吴珺(2017)等学者曾分别研究过的《红楼梦》韩译本、英译本、日译本的回目。。“好的回目翻译,不仅可以忠实地传递原书作者的意图和艺术功力,而且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唯美的艺术天地。”(崔溶澈 2010:281)缘此,本文拟从文化空缺视角,对《红楼梦》帕纳秀克1995年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红楼梦》回目的特点

“章回小说是一种再现社会生活、展现历史风云变幻的文体。”(陈美林等 1998:14)回目是章回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回小说最早的雏形宋元讲史平话中业已出现了各种故事的标题,这就是小说回目的前身。后来,受杂剧的影响,加之中国韵文的发展,小说的回目逐渐从参差不齐发展到整饬统一,由单句独题发展到偶句对仗。相较于其他章回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不但结构整齐,对仗工整,而且浑然天成,富有诗意。(2)需要指出的是,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回目并不完美,部分回目存在与正文内容脱节、与正文故事顺序不符、对仗不够工整、用词艰涩等问题。参见刘永良(1995)。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所有回目均为对句,每句各八字。上下两句除了字数相同,断句也一致。此外,回目中大量运用叠音、叠韵、双声、对偶、互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叠音、对偶),“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叠韵),“林潇湘夺魁菊花诗”(双声、借代),“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对偶),“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互文、借代),“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比喻)。

从内容上看,《红楼梦》回目具有以下功能:1)提纲挈领。如“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这些回目对人物的结局都有所交代。2)综括全章。如“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脂砚斋(2011:558)曾批“除夕祭宗祠一题,极博大。元宵开夜宴一题,极富丽,拟此二题于一回中,早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措手处,乃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首叙院宇匾对,次叙正堂匾对,字字古艳。”正文从小处入手,回目却从大处着眼,极具综括之效。3)点补情节。如“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正文中看“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的内容只有寥寥十几字,似乎是不重要的情节。但在故事发展中,“贾夫人仙逝”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贾夫人仙逝,贾母念及黛玉无人教育,才派人前来接她进京都。黛玉进了贾府,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故事。作者在回目中仅凭三言两语便点补了正文中略写的情节,足可见回目之功。4)刻画人物。回目中出现的“一字评”是《红楼梦》作者品评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刻画人物具有重要作用。如“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作为《红楼梦》独特的评价模式,“一字评”弥补了正文叙事中作者评价的不足或隐曲。(李英然 2014:273)此外,《红楼梦》回目常见的功能还有暗示情节、预叙、营造氛围,等等(黄小谊 2014)。

二、《红楼梦》回目中的文化空缺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直接反映文化的现实与内涵。中国文化以儒家伦理文化为基础,而俄罗斯文化的核心则是东正教精神。不同文化基础上衍生的俄语和汉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对方国家人民不理解、莫名其妙、易于误解的东西,索罗金(Ю.А.Сорокин,1936—2009)等苏联翻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空缺”。(王秉钦 2007:119)这些“空缺”投射在语言中便出现了各种文化词汇空缺。

文化词汇空缺根据所属类别不同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词汇空缺(包括称名词汇、饮食词汇等)、精神文化词汇空缺(包括文学词汇、医学词汇、宗教词汇等)、制度文化词汇空缺(包括民俗词汇、礼仪词汇等)、特有语言文化词汇空缺(包括俗语、歇后语、成语等),等等。在《红楼梦》的回目中,文化词汇空缺现象随处可见。在物质文化方面,人名和地名是最常见的空缺词。出于对仗的需要,《红楼梦》回目对同一人物往往有不同的称名方式:有的地方直呼姓名,有的地方单使用名,有的地方使用姓加字,还有的地方用借代的手法指代人物。例如,作者用宝玉、公子、怡红、神瑛指称贾宝玉,用黛玉、林潇湘、潇湘子、潇湘、颦卿、颦儿、绛珠指称林黛玉,用蘅芜君、薛蘅芜、宝钗指称薛宝钗,类似的还有史太君、贾太君(贾母),凤姐、王凤姐(王熙凤),尤二姨、尤娘(尤二姐),贾天祥(贾瑞),薛小妹(薛宝琴)等等。《红楼梦》回目中出现的地点既有扬州、苏州等城市,又有具体的处所。如荣国府、宁国府、铁槛寺、馒头庵、大观园、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怡红院、芦雪庭、暖香坞、柳叶渚、绛芸轩,等等。在精神文化空缺词方面,《红楼梦》回目中使用了诸多文学词汇和医学词汇。如西厢记、牡丹亭、词、诔、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金丹,等等。在制度文化空缺词方面,《红楼梦》回目中多次出现与节日、婚丧相关的民俗词汇和礼仪词汇。如中秋、元宵、除夕、出闺、地府、冥曹、薨逝、登太虚,等等。在特有的语言文化空缺词方面,《红楼梦》回目中多次使用成语和俗语。如泼醋、金兰、鸳鸯、葫芦案、虎狼药、河东狮、中山狼、云雨情、喜出望外、杯弓蛇影,等等。

三、《红楼梦》回目的俄译策略

《红楼梦》目前共有两个俄语全译本:1958年译本和1995年译本。1958年译本采用程乙本的校注本为底本,诗词部分由孟列夫(Л.Н.Меньшиков,1926—2005)翻译,其余部分由帕纳秀克(В.А.Панасюк,1924—1990)翻译。“这是欧美人翻译的第一部《红楼梦》西文全译本,因而引起国际红学界的普遍重视。”(章小凤 2014:292)1995年译本是1958年译本的重译本,诗歌部分由戈卢别夫(И.С.Голубев,1930—2000)翻译,其余部分由帕纳秀克翻译。入选“大中华文库”项目的《红楼梦:汉俄对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俄语部分选用的就是1995年译本。

1995年译本对1958年译本改动较大,这一点在回目上便有明显体现。1958年译本的回目并非完全按照底本翻译,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概括每回的主要故事情节。回目译文的上下两句采用分句形式,由连接词将两个分句合并在一起。1995年译本则是完全遵照底本翻译,回目的上下两句在译文中处理成了两个句子,用分号相隔,格式上也进行了分行处理。对比之下,1995年译本更能体现《红楼梦》回目的特色。面对回目中众多的文化空缺,帕纳秀克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处理。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示出来的方法,这是最贴近原文浅层形式的翻译方法。帕纳秀克在翻译《红楼梦》回目中的人名、城市名等物质文化空缺词时多采用音译法。例如:

(1)

原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

译文:Чжэнь Шииньвидит в чудесном сне одушевленную яшму;

Цзя Юйцуньв суетном мире мечтает о прелестной деве(3)本文所引《红楼梦》语料中文出自曹雪芹、高鹗(1974);俄文出自曹雪芹(2008)。为使行文简洁,以下仅标出章回或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红楼梦》开篇出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假语存”。《红楼梦》开卷即说明书中已将真事隐去,称该书是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的故事,故以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转述故事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人物。译者采用音译法,将两位人物分别译作“Чжэнь Шиинь”(甄士隐)、“Цзя Юйцунь”(贾雨村)。对于回目中出现的其他人名(以姓名或名称呼)和城市名,译者一般也采用音译法。如贾宝玉(Цзя Баоюй)、林黛玉(Линь Дайюй)、薛宝钗(Сюэ Баочай)、扬州(Янчжоу)、苏州(Сучжоу),等等。除甄士隐、贾雨村外,《红楼梦》中其他人名,如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等也大多具有深意。此外,回目中一些人物的姓名形成了对仗。如“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译者使用音译法翻译回目中的人名,只实现了人名的指称功能,没有体现人名的内在含义,可能给读者阅读作品和理解人物造成一定困难。由于汉俄语结构存在差异,音译后的人名更无法体现对仗的特点。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将一种语言的语词不按照字面意思,而按照目的语接受者的习惯,揭示语词内涵的翻译方法。帕纳秀克对《红楼梦》回目中出现的成语、俗语等特有的语言文化空缺词汇多采用此种译法。例如:

(2)

原文:薛文起悔娶河东吼贾迎春悮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

译文:Сюэ Пань берет в женысварливую девицу;

Инчунь выдают замуж зажестокого юношу

此回目中包含的两个典故都与中国历史相关。宋代的陈慥,其妻柳氏悍妒。苏轼曾写诗戏弄陈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柳姓望族居住的地方,“河东狮子吼”指陈慥的妻子柳氏发怒的场景。后世因此将嫉妒而蛮横的女人称为河东狮。中山狼的典故出自古代寓言:赵简子在中山国打猎,把一只狼赶得走投无路,东郭先生将狼藏进口袋救了它。赵简子一走,狼反而要吃了东郭先生。后遂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回目中的“河东吼”和“中山狼”分别指薛蟠的妻子夏金桂和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两个比喻十分恰当妥帖。“河东狮”“中山狼”在俄语中属于特有的语言文化空缺词,译者采用了意译法将它们分别译作“сварливая девица”(爱吵嘴的姑娘)、“жестокий юноша”(残忍的年轻人),基本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回的回目原文并不押韵,译文反而押韵,这体现出译者对译文音韵的考究。对回目中其他特有的语言文化空缺词,译者也多采用意译法。如泼醋(вызывать ревность)、虎狼药(негодное лекар-ство)、信口开河(глупые речи льются рекой)、寻根究底(докопаться до правды)、杯弓蛇影(страдающая чрезмерной мнительностью),等等。

(三)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反目的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在目的语中完全留存原文语词指称意义的翻译方法。帕纳秀克对《红楼梦》回目中出现的个别特有语言文化空缺词采用了这种译法。例如:

(3)

原文: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老老一进荣国府(第六回)

译文:Цзя Баоюй познает чувстватучки и дождика;

старуха Лю впервые является во дворец Жунго

“云雨”的典故出自《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通,神女临去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世遂以“云雨”指男女欢会。(周汝昌、晁继周 2019:660)帕纳秀克采用直译法,将“云雨”译作“тучка и дождик”(云和雨)。直译法保留了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使译文充满了异域情调。就此处的“云雨”而言,由于俄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读者在阅读回目时可能产生困惑,只有阅读正文了解警幻仙姑秘授宝玉云雨之事后,才能理解“云雨”之意。考虑到读者的接受问题,译者在《红楼梦》的回目翻译中较少使用直译法。

(四)音译/直译+意译法

在翻译《红楼梦》回目中出现的特殊人物称呼、部分小地点名称等物质文化空缺词时,译者多采用音译/直译+意译法。例如:

(4)

原文: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十回)

译文:Вдова Цзиньради собственной выгоды сносит обиду;

Доктор Чжанпытается отыскать причину болезни

译者采用音译+意译法,将“金寡妇”“张太医”的姓音译,其余部分意译。“Вдова Цзинь”(金寡妇)、“Доктор Чжан”(张太医)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俄语的表达习惯。略显不足的是汉语中的“太医”与俄语中的“доктор”不完全等同:“太医”是皇家的医生,而俄语中的“доктор”既可以指民间的大夫,又可以指宫廷的御医,将太医译作доктор无法体现人物的身份。再如:

(5)

原文: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十五回)

译文:Вкумирне Железного порогаВан Сифэн проявляет свою власть;

в монастыре Пампушек Цинь Чжун предается наслаждению с юной монахиней

铁槛寺和馒头庵都是贾府的私家佛寺,两座佛寺的名称源于范成大的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南朝时的智永禅师以书法闻名天下,求书者络绎不绝,门槛都被磨穿了,只得用铁叶包起来。“铁门槛”由此借指家道的繁盛。而“土馒头”指的是坟墓。由“铁门槛”和“土馒头”化出的“铁槛寺”和“馒头庵”的名称,暗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命运。在1995年译本中,“寺”(кумирня)、“庵”(монастырь)、“馒头”(пампушек)都采用了意译法,而“铁槛”(железный порог)采用了直译法。这是因为在俄罗斯没有“寺”“庵”“馒头”等物象,这类词属于绝对空缺,而“铁门槛”在俄罗斯也存在,只是不存在汉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属于相对空缺。与直译法和意译法相比,音译/直译+意译法能更完整地表达原文意思,也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类似的译法还有荣国府(дворец Жунго)、宁国府(дворец Нинго)、水月庵(монастырь Шуйюэ)、大观园(сад Роскошных зрелищ)、怡红院(двор Наслаждения пурпуром)、梨香院(двор Гру-шевого аромата)、栊翠庵(кумирня Бирюзовой решетки)、凸碧馆(Лазоревый бугра)、凹晶堂(павильон Кристальной впадины)。

(五)替代法

《红楼梦》回目中人物的称名方式比较复杂:有的地方直呼姓名,有的地方单使用名,有的地方使用姓加上字,还有的地方使用借代手法指称人物。译者在翻译人物的正式称呼(姓名或名)时一般使用音译法,对人物的特殊称呼往往使用替代法。例如:

(6)

原文: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第六十五回)

译文:Цзя Ляньтайком беретЮ Эрцзе;

Ю Саньцзе намеревается во что бы то ни стало выйти замуж заЛю Сянляня

这条回目中出现了4个人物。除尤三姐外,其他几个人物的称呼在译文中都使用了替代法,分别译作“Цзя Лянь”(贾琏)、“Ю Эрцзе”(尤二姐)、“Лю Сянлянь”(柳湘莲)。由于《红楼梦》回目中人物的称名方式比较复杂,译者在处理不同人物的多种称呼时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常见人物的不同称呼译者一般根据原文,采用不同译法,而对其他人物的不同称呼译者往往使用替代法,统一译名。使用替代法有利于增强回目的叙事功能,帮助读者厘清人物关系。与此同时,为使译文音韵和谐,在翻译部分回目时译者也采用了替代法。例如:

(7)

原文: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第五十七回)

译文:Хитраяслужанкальстивыми речами испытывает Баоюя;

добрая тетушка ласковыми словами утешает Чернобровку

1958年译本中帕纳秀克完全参照底本,直接音译了紫鹃的名字。(4)1958年译本第五十七回回目为“Глава пятьдесят седьмая, из которой читатель узнает о том, как мудрая Цзы-цзюань исполненными чувств речами испытывала Бао-юйя и как добрая тетушка словами любви утешала Чернобровую”。参见Цао Сюэ-цинь(1958: 804)。而1995年译本采用了替代法,将“紫鹃”译作“служанка”(侍女)。从内容上看,1995年译本淡化了人物,削弱了回目的叙事功能。但从音韵上看,“служанка”(侍女)与“тетушка”(姨妈)词尾相同,具有押韵的效果。1995年译本中这条回目上下两句在句法结构、发音方式上都极为相似,富有骈文和律诗的美感。由此可见,帕纳秀克在翻译回目时,并非简单追求与原文一一对应,音韵和谐也是译者的目标之一。将“紫鹃”译作“служанка”(侍女),不仅传达出原文的意美、形美,还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实乃妙译也。

(六)删译法

对于《红楼梦》回目中的部分内容,当正文中没有明确提及时,译者往往删除不译。例如:

(8)

原文: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七回)

译文:Жена Чжоу Жуя разносит барышням подарочные цветы;

Баоюй во дворе Нинго знакомится с Цинь Чжуном

在这条回目译文中,译者删去了上句中的“贾琏戏熙凤”,只保留了周瑞家的给各位小姐们送宫花。而1958年译本则按照底本完整翻译了这条回目,译作“Глава седьмая, повествующая о том, как Цзя Лянь развлекался с женой, когда принесли цветы”(第七回讲述了有人来送花时,贾琏正在和妻子玩耍)。显然,1995年译本删去回目中的部分内容是译者有意为之。在《红楼梦》的正文中,“贾琏戏熙凤”的情节只有短短几行:“(周瑞家的——笔者注)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房门槛儿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儿地往东屋里来,只见奶子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悄儿问道:‘二奶奶睡中觉呢吗?也该清醒了。’奶子笑着,撇着嘴摇头儿。正问着,只听那边微有笑声儿,却是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人舀水。”(85)乍看来,似乎这些文字并未描绘“贾琏戏熙凤”。但脂批(2010:60)指出“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声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由此可知,这段文字隐晦描写了贾琏与熙凤在房中的“风月之事”。相较于原文,1958年译本将“贾琏戏熙凤”译作“Цзя Лянь развлекался с женой”(贾琏正在和妻子玩耍)带有更明显的性意味。囿于篇幅,1995年译本的回目只保留了“送宫花”,删去了“贾琏戏熙凤”。如此处理也是译者的无奈之举。再如:

(9)

原文: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第六十三回)

译文:Во дворе Наслеждения пурпуром устраивают ночной пир;

во дворце Нинго хоронят умершего от пилюль бессмертия

这一回的主要故事是贾宝玉生辰那日,众丫头和众小姐们入夜后在怡红院为他贺寿。正当他们说笑时,东府派人传来了贾敬殡天的消息。后来,尤氏出面料理了丧事。回目中的“寿”指的是生日,而“群芳”“独艳”分别指为宝玉贺寿的一众丫头小姐和尤氏。帕纳秀克使用不定人称句将这一回的回目译作“Во дворе пурпуром устраивают ночной пир; во дворце Нинго хоронят умершего от пилюль бессмертия”(怡红院里举办夜宴,宁国府里埋葬死于不死药的人)。“不定人称句着重行为本身,不强调行为主体是谁,或认为没有必要指出行为主体,或不知道、无法确定行为主体。”(黄颖 2008:375)而在原文中,“群芳”“独艳”均有明确所指,“寿”的意思也非常清楚。译者在翻译时囿于篇幅,遵照目的语习惯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删减,在追求建筑美的同时,减弱了回目的预叙功能。

帕纳秀克的译文一般忠实原文,较少使用删译法,只有在回目中信息过多时才使用这种译法,且译者删除的往往是正文中没有强调的内容。

(七)补译法

为了追求语言精练、对仗工整,《红楼梦》回目常常省略主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但这种句子直译成外文往往不符合外文的语法,难以被外国读者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根据句子意思对省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

(10)

原文: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六十九回)

译文:Коварная Фэнцзезамышляет совершить убийство чужи-ми руками;

Доведенная до отчаянияЭрцзекончает с собой

这一回的主要故事是王熙凤接尤二姐入贾府,借秋桐之手害她,最后尤二姐吞金自尽。原文回目显然省略了主语。译者采用补译法,补充了回目中缺失的主语。译者对回目的补充不限于原文省略的内容。以这条回目为例,译者将“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译作“Коварная Фэнцзе замышляет совершить убийство чужими руками”(阴险的凤姐预谋借他人之手完成谋杀)。译文用“阴险”一词评价王熙凤,这也是译者对原文的补充。由于译者的补充,回目译文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甚至比原文更加突出。使用补译法翻译的回目还有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Цзя Ляньсопровождает гроб с телом Линь Жухая в Сучжоу)、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Цзян Юйхань даритБаоююпояс, присланный из страны Юсян),等等。但使用补译法要求译者对原文非常熟悉,对故事理解十分到位,这样才能在译文中补充合适的内容,否则便容易出现误译。例如:

(11)

原文: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第二十回)

译文:Ван Сифэн поносит завистливогоЦзя Хуаня;

Линь Дайюй насмехается над картавойСянъюнь

在这一回中,宝玉来到薛姨妈处,恰巧看见贾环和莺儿赌钱,贾环输了不认账,宝玉说了贾环几句。贾环不敢作声,回到赵姨娘处,又被赵姨娘骂了一顿:“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235)可巧王熙凤从窗外经过,听见赵姨娘骂贾环,凤姐隔着窗户说道:“‘大正月里,怎么了?兄弟们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样话做什么?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玩去。’贾环素日怕凤姐,比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便赶忙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出声。”(235-236)脂砚斋(2011:212)在此处做了两条批注:“嫡嫡是彼亲生,句句竟成正中贬,赵姨实难答言,至此方知题标用弹字甚妥协”“谈(弹)妒意正文”。由此可见,王熙凤教训的并非贾环,而是赵姨娘。帕纳秀克使用补译法,将第二十回的回目译作“Ван Сифэн поносит завистливого Цзя Хуаня”(王熙凤痛骂忌妒的贾环),显然属于误译。

在翻译时使用补译法,有助于增强回目的叙事功能,便于异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在处理一些“疑难”回目时,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往往综合运用删译法和补译法。例如:

(12)

原文: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

译文:Цзя Жун покупает сынудолжность офицер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гвардии;

Ван Сифэн берет на себя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ворцом Нинго

脂批(2010:97-98)指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由此可知,曹雪芹曾对这一回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删改。现在的回目“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令人费解,俞平伯(2017:65)也指出:“秦可卿丈夫捐得龙禁尉,似乎也不应该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呵。”帕纳秀克发现了这一问题,没有按照底本逐字翻译,而是使用了删译法和补译法,将其译作“Цзя Жун покупает сыну должность офицер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гвардии”(贾蓉为儿子购买皇宫卫队军官的职务)。译文简洁明了,尽显回目预叙之功,但略微偏离了故事情节,有曲解作者原意之嫌。《红楼梦》第十三回写道:“贾珍因想道:‘贾蓉不过是黉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149)恰巧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前来上祭。“贾珍心中早打定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149)随后将一千两银子送到了戴权家。由此可见,为儿子买官是贾珍所为。译者没有完全理清人物关系,误将买官之事算在了贾蓉头上。

(八)音译/意译+文内注释法

对于《红楼梦》回目中个别特有的语言文化词和精神文化空缺词,帕纳秀克采用了音译/意译+文内注释法。例如:

(13)

原文: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第三十回)

译文:Баочай из-за пропавшего веера отпускает два колких замечания;

Лингуань, предавшись мечтам,чертит на песке иероглиф《цян》—роза

《红楼梦》第三十回写道,“此时正是五月,那蔷薇花叶茂盛之际,宝玉悄悄的隔着药栏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龄官——笔者注)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别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拿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拿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个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蔷’又画一个‘蔷’,已经画了有几十个了。”(365-366)宝玉认为龄官画“蔷”是见蔷薇花开起了作诗填词之兴,实际是她对贾蔷暗生情愫,写下意中人之名。1958年译本采用意译法,将“画蔷”译作“чертила на песке иероглифроза”(在沙子上写“蔷薇”),只体现了汉字的意思,忽略了语音,如此便无法将画蔷与贾蔷联系在一起。而1995年译本采用音译+文内注释法,将“蔷”译作“иероглифцян—роза”(汉字“蔷”——蔷薇),兼顾了汉字的音和意,翻译效果更佳。再如:

(14)

原文: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第七十八回)

译文:Старый ученый-конфуцианец задает тему для стихов о полко-водце Гуйхуа;

Безрассудный юноша сочиняет поминальную песнь деве—Покровительнице лотосов

“诔”是叙述死者事迹、哀悼死者的文章,在俄语中属于特有的语言文化空缺词。《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所有诗文辞赋中最长的一篇,是贾宝玉为悼念晴雯所作。帕纳秀克采用意译+文内注释法,将“芙蓉诔”译作了“поминальная песнь деве—Покровительнице лотосов”(献给姑娘——芙蓉花保护神的悼亡词)。

音译/意译+文内注释法既揭示了概念的实际意义,又体现了原文本的语言文化特色,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译法。但在回目翻译中,这种译法使用频次较低,这主要是篇幅限制所致。在回目翻译中使用意译/音译+文内注释法容易导致回目译文上下两句长度不均,破坏回目的建筑美。

四、结语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回目创作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相较于正文,回目的篇幅极其有限,所以翻译起来更加困难。面对《红楼梦》回目中的各种文化空缺,帕纳秀克采用多种翻译方法进行处理,其翻译策略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补偿类(包括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音译/直译+意译法、替代法、补译法、音译/意译+文内注释法)和不补偿类(删译法)。

面对文化空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一方面受到回目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制约,另一反面也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心态。帕纳秀克对《红楼梦》回目中出现的大部分文化空缺词进行了补偿,这体现了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透露出平等的文化心态。虽然帕纳秀克的译文也存在一些瑕疵:部分内容补偿不够,或者没有补偿,部分内容曲解了作者原意,出现了误译。但是瑕不掩瑜,他的译文大体还是成功的,为《红楼梦》在俄语国家和西方世界的传播,为中俄文学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译法意译译本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