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间经济居民满意度分析

2022-12-11 03:38俞诗婷张浩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圈象限重要性

□文/唐 洁 俞诗婷 张浩然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苏·徐州)

[提要]“夜经济”是城市繁荣的“风向标”,是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我国南北方城市“夜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选取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商圈规划、服务质量、参与结果等5个维度的30项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IPA分析法探究居民对当地“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以期从消费视域为“夜经济”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不再受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观念的制约,参与经济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以餐饮、购物、旅游等为主要产业形态、发生在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夜间经济逐渐成为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是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在提高城市生活设施利用率、拉动生产和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如今,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发展夜间经济。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已出台与夜间经济高度相关的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文件共82项。结合当前提倡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背景,夜间经济的发展规划更应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二、文献回顾

在国外,“夜经济”一词源于英国为改善中心城区夜间空巢现象、增加城市商区夜间人员而提出的经济学概念。Su-Jan Yeo和Chye Kiang Heng(2014)通过研究新加坡某地区普通居民的夜间经济活动参与行为,提出夜间生活对提升城市活力和建设宜居城市有重要作用。Jenny McArthur等(2019)认为夜间经济中的工作者行为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夜晚交通供给要兼顾时间和空间的公平性。可见,提振夜间经济已成为众多国际都市的选择。

国内学者对于“夜经济”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现象描述进行逻辑推进的定性研究。其中,金元浦(2019)认为新时代人们更高的文化需求和城市社会功能转型的需求是夜间经济发展的背后助推剂;申少铁(2020)分析城市规划要注重夜间经济的多元化,创造条件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杨荣华(2014)指出发展夜间经济要聚焦“消费好”的问题,提高夜间消费场所的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商家提升服务质量,使消费者买着放心、用得舒心,增添消费者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宋言奇(2004)以社会学视角观察,表明发展夜间经济在促进人际交往、满足个性化需求、缓解城市失业和控制城市犯罪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见,在众多定性研究中,学者们就发展夜间经济应当重视消费者需求这一观点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如瓦哈普·哈克力(2018)等首创性地将夜间灯光与旅游经济结合,选择1999~2013年中国区域内的夜间灯光亮度数据,分析其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性;宿奥宇等(2020)等利用AHP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IPA分析法,对影响哈尔滨中央大街夜间旅游商业街区游客体验度的各类指标进行重要性和体验度的实证分析,根据指标的差异性得分对当地夜间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刘慧玲等(2019)等采用IPA分析法分析游憩者(游客及当地居民)对福州市达明街美食夜市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提出了美食夜市今后关注和改善的重点;李富冬(2012)通过改进的钻石模型建立扬州市“夜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其发展的优劣势。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呈现以下特点:对于夜间经济的业态研究集中于美食夜市、夜间旅游两大类,业态丰富度开发不足;较少对特定地区的消费需求状况等影响夜间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忽视市场规律和微观需求;未考虑到本地居民的消费主体地位,缺少及时听取消费者的评价反馈这一促进夜间经济市场良性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为对地区夜间经济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本文运用IPA分析法探究南北地区居民对当地夜间经济发展的实际感知和期望评价,通过构建重要性条件和满意度情况的指标体系,实现对评价因子的象限划分,继而针对各象限特征所反馈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IPA分析法即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是Martilla和James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测量休闲活动与服务的理想工具。IPA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取受访者对各因素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以重要性均值和满意度均值的交叉点为坐标原点画出一个四象限图,从而将各评价指标划分到不同区域,进而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和服务。第一象限为优势区,应当谋求创新;第二象限为维持区,应当继续保持;第三象限为机会区,可在发展重点改进区后提升变成优势;第四象限为改进区,应尽快进行整改和提升。

(二)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包括两大板块:一是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是为了获取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及所处地区等,另有对居民参与夜间经济活动的出行方式、活动内容、活动时长、消费金额等的考察。二是调查居民对夜间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情况,该部分测量题从夜间经济“吃喝玩乐购”的各种形态、夜间经济行为从发生到结束所要经过的步骤等方面入手,并借鉴鄢志武等(2020)的研究量表,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最终从夜间交通出行、夜间经营场所基础设施、夜间经济商圈规划、夜间经济商家服务质量、夜间经济参与结果这5个维度共设计30项测量指标。每个指标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赋值,1=很不满意/很不重要、2=不满意/不重要、3=一般、4=满意/重要、5=很满意/很重要。

(三)数据收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场发放问卷受限,因此本文数据通过网络调查形式收集获得。通过在问卷星App平台设计并发布问卷,并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最终共发放调查问卷617份,回收617份,无效问卷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其中,包括南方城市325份,北方城市292份,南北地区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问卷结果显示南北方的样本数量分布比例适中。

(四)信度与效度检验。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重要性方面,采用α信度系数法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商圈规划、服务质量、参与结果五个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0.7,通过表2的效度分析得出重要性的KMO值为0.939>0.9,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概率0.000<0.01,由此认为在重要性方面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较高。在满意度方面,五大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皆大于0.7,KMO值为0.939>0.9,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概率0.000<0.01,满意度方面信度和效度也较高。因此,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是合格的,问卷设计合理,所得数据可靠。(表1、表2)

表1 信度分析结果一览表

表2 效度分析结果一览表

四、实证分析

为清晰划分南北方居民对所在地区“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量化南北方“夜经济”的发展差异,将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按南北城市的地区差别分类汇总。所得的617份有效问卷中,南方城市样本量为325份,北方城市样本量为292份,且问卷数据通过了信度与效度检验,故可以进行南北方城市的横向比较。

(一)样本特征分析。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3所示,在性别方面,南方城市男性占比45.23%,女性占比54.77%;北方城市男性占比46.92%,女性占比53.08%,可见南北地区参与“夜经济”活动的消费者均以女性居多。在年龄方面,18~25岁的青年群体占比最大,南方为57.23%,北方也高达62.67%,说明南北地区参与“夜经济”活动均以青年群体为主。从学历上看,参与“夜经济”活动的人群学历多为大专及本科,其次是硕士学历。在职业方面,南北地区参与“夜经济”活动的都是学生占大多数,其次是企业职员。而月收入水平方面,各个层次段的都有,但南方城市高消费群体比北方城市要多,南方城市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占比达14.77%;而北方城市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占比4.79%。(表3)

表3 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一览表

对于“夜经济”活动各方面的偏好选择,在夜间出行方式上,南北地区居民都以步行、电动车、公共交通为主,其中57.23%的南方人更倾向于步行;59.59%的北方人更倾向于公共交通。对于夜间活动内容,68.31%的南方人倾向于餐饮美食;近半数北方人更倾向于商超购物。在活动时长方面,南方人单次“夜经济”活动的平均时长大都控制在2小时以内,仅有3.08%的南方人会超过4小时;而北方则以2~3小时为主,超过四小时的占比高达16.10%,可见北方人“夜经济”活动时长明显高于南方人。对于“夜经济”消费金额,南北方人平均每次“夜经济”活动所花费金额差别不大,大都控制在100~300元的范围内,这与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有很大关系。

(二)维度上的IPA分析。从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商圈规划、服务质量以及参与结果五个维度上看,南北方居民对于五个维度的满意度均值均小于重要性均值,可见我国“夜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如表4所示。在重要性方面,南方居民认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在“夜经济”的发展中最为重要;北方居民则认为“夜经济”活动的服务质量最为重要。在满意度方面,南方居民对于交通出行的满意度最高,而对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最低,可见南方地区的夜间交通发达,但商家服务质量略显不足;北方居民对于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最高,对于夜间交通出行的满意度最低。(表4)

表4 五大维度IPA分析一览表

根据表中数据,测量南北城市在五大维度上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总均值。南方城市以(3.8593,3.6353)为坐标原点,横轴为重要性,纵轴为满意度,构建如图1所示的南方城市维度上的IPA分析图。(图1)

图1 南方城市维度上的IPA分析图

第一象限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属于在“夜经济”发展中比较有优势的区域,南方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入此区域,可见南方城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众满意度。第二象限为低重要性、高满意度,南方城市的交通出行、参与结果两个维度落入此区域,说明南方居民对这两个维度的建设与发展是比较满意的,仍需保持。第三象限为低重要性、低满意度,无一维度居于此区域。第四象限是高重要性,低满意度,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区域,南方城市在服务质量和商圈规划两维度的居民满意度较低,需要大力改善。

北方城市维度上的IPA分析图以(3.7837,3.4024)为坐标原点,如图2,北方城市在各维度上的重要性均值和满意度均值相比南方城市都略低。(图2)

图2 北方城市维度上的IPA分析图

北方城市无一维度在第一象限,五个维度的发展现状与南方相比都不具有优势。北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参与结果落在第二象限,应继续保持。北方城市的交通出行落在第三象限,这与南方居民对于夜间交通出行的满意度相差较大。可见,交通出行属于北方城市“夜经济”发展中的短板,这可能与北方城市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北方城市服务质量和商圈规划落在第四象限,与南方城市情况类似,同样存在提升空间。

(三)指标上的IPA分析。对于各评价指标的设计如表5所示,其中指标1~6属于交通出行维度,指标7~12属于基础设施维度,指标13~20属于商圈规划维度,指标21~26属于服务质量维度,指标27~30属于参与结果维度。(表5)

根据表5的数据,分别计算南北方城市30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得分,构造出如图3、图4所示的南北方城市指标上的IPA分析图。(图3、图4)

表5 30项指标IPA分析一览表

图3 南方城市指标上的IPA分析图

图4 北方城市指标上的IPA分析图

第一象限是优势区,意味着受访者的满意度及重要性认知程度均较高。针对南方城市,共有7个指标;针对北方城市,共有10个指标;二者均处于各自优势区的指标共5个,分别为夜间交通安全程度、整体卫生环境、政府监管力度、商品质量保障以及商家诚信营业,说明南北城市的“夜经济”均在这些环节表现较好。南方城市“夜经济”在夜间交通通畅程度、通信基站设施方面表现良好;北方城市夜经济在夜间照明情况、夜间经营场所营业时间、商家信息备案、商家准入门槛、商家服务态度方面表现良好。

第二象限是维持区,意味着受访者的满意度较高,重视程度较低。针对南方城市,共有9个指标;针对北方城市,共有8个指标;二者均处于各自维持区的指标共5个,分别是安全保障设施,夜景美观程度,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促进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以及夜间活动满足消费欲望。受访者认为南方城市“夜经济”在步行可达夜间经营场所的便捷程度、夜间出行价格、夜间照明情况、商家准入门槛环节的把控较好;而北方城市“夜经济”在夜间交通通畅程度、通信基站设施、商品价格水平环节的把控较好。南北方城市应当相互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三象限是机会区,意味着受访者的满意度及重要性认知程度均较低。针对南方城市,共有6个指标;针对北方城市,共有5个指标;二者均处于各自机会区的指标共2个,分别是夜间经营场所周围停车位规划以及了解城市文化底蕴、开拓个人眼界,说明南北城市在“夜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完善、地区特色不鲜明的共同问题,需要加强重视、重点攻克。南方城市“夜经济”在政策扶持带来的商圈规划成熟度、商圈宣传推广力度、商品价格水平、商家服务态度方面有待加强;北方城市“夜经济”在步行可达夜间经营场所的便捷程度、夜间出行价格、治安管理状况方面存在不足。

第四象限是改进区,意味着受访者的满意度较低,重视程度较高。针对南方城市,共有8个指标;针对北方城市,共有7个指标;二者均处于各自改进区的指标共5个,分别是夜间城镇公共交通覆盖率、公共厕所设置、夜间经营场所空间集聚程度、经营业态多样以及商家经营特色,这些环节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环节。南方城市“夜经济”在治安管理状况、夜间经营场所营业时间、商家信息备案方面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北方城市“夜经济”在政策扶持带来的商圈规划成熟度、商圈宣传推广力度方面仍需改进。

五、政策建议

从消费者的满意度和重要性认知程度来看,南北方城市“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商圈规划、服务质量、参与结果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城市“夜经济”商圈规划。南北城市应以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夜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需求,加快公共交通、经营场所、安全保障设施的全方位布局,为“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

第二,提升“夜经济”活动服务质量。城市媒体可以加大对“夜经济”活动的宣传力度,重点报道特色“夜经济”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打造“夜经济”地区名片,借助艺术、乡村文化等助推消费潜力的释放,合奏城市活力振兴的动人乐章。

第三,加大对“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商家延长经营时间,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区域合作,点燃城市“夜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同时,提高“夜经济”商家准入门槛,严格把控夜间消费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环境。

猜你喜欢
商圈象限重要性
勘 误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基于四象限零电压转换PWM软开关斩波器的磁悬浮列车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