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2022-12-12 02:51孙良婷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译林文本阅读教学

孙良婷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阅读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基于学生在英语词汇积累、开口说英语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近几年,随着新课改方案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效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维品质作为新课改理念的代表改革元素开始走进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为了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英语学习特点,探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是课外资源的涉猎,都离不开有效的阅读。同时,阅读是一直困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阅读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习惯采用逐词逐句的翻译阅读教学模式,并没有教会学生有效、科学的阅读方法。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农村小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还停留在读懂的浅表层面,认为只要会读、读准确就行了,因此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史丽芳 2020)。

(二)学生方面

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农村小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学习时容易出现阅读疲劳的现象,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朗读和翻译任务,不得不逐词逐句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长期重复、枯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觉得英语阅读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因此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度不高。同时,农村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习惯采用默读的方式,遇到不懂的词汇就查词典,导致阅读速度较慢,阅读效率较低。在这种生硬的阅读学习中,学生单纯从字面理解句子含义,忽视了上下文的衔接,容易出现翻译误差较大的现象。

另外,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很多教师习惯采用“灌输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很多学生习惯等待教师讲解文本内容,导致自身阅读理解、分析探究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提取插图信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改版后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作出了很多改动,如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与语篇内容相吻合的大量插图。这些插图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简单易懂,且贴合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同时包含大量具有推理价值的信息。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雷静 2019)。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阅读文本主要围绕“物品询问”展开,且Story time板块出现了大量的插图信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制作好的插图课件进行“看图猜测”的导入活动:隐去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只呈现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猜测阅读文本的大概内容。为了朝正确的方向思考,教师可以围绕插图内容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导他们观察插图包含的重要信息。在学生发现每一幅插图中都有文具物品后,教师可以追问:“Whose pencil is this?”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个人的分析、判断,能给出合适的答案。教师不必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只要他们能根据插图内容大胆猜测并展开分析即可,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插图信息的提取分析,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新课内容,而且在“只看图、不看文字”的推理分析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文中信息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英语阅读文本通常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信息元素进行有效提问,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分析、评价。质疑性教学策略应用范围较广泛,可以在阅读开始前使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阅读后使用,培养其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雷静 2019)。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6 In the kitchen时,阅读文本内容围绕学生刘涛回家后与父母发生的一段对话展开。其实,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会跑到厨房看看妈妈在做什么美食。课本中的插图给出了一些食材,如meat、potatoes、bread、carrots、tomatoes等。为了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激励他们自主探究阅读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Everyone,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to eat?What kind of food did the mother cook?”首先利用“Everyone,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to eat?”这种贴近生活的提问,吸引学生关注阅读主题,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然后,引入本堂课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找一找对话中的妈妈烹饪了哪种美食。利用质疑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带着疑团接触新的知识。同时,对话也涉及其他食物名称。学生需要发挥批判思维能力,找出答案。

(三)衔接生活日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出现的某些元素、场景等,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衔接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鼓励他们围绕身边的人、事、物阐述个人观点。通过开放性互动、沟通的方式,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葛炳芳、洪莉 2018)。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描绘自己喜欢的某一种动物。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不同,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动物,如鸡、鸭、鹅、猪、牛、羊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些动物的外观特征。在学生熟悉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如“My animal friend is...”“One leg,one tail,one pair of wings”等描述用语后,教师可以组织“My animal friend”的阅读分享活动,要求其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以“鸭子”为例,学生可以这样描述:“My animal friend is duck.It has two legs and a pair of wings.It can swim.”当然,在这个环节,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些农村没有的动物进行描述,只要语言表达完整、准确即可。通过贴近生活场景的阅读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描述中巩固阅读文本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句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更多语言。借助农村现有资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进行拓展性提问或者互动,引导他们从课本阅读内容中走出来,使其思维空间变得更加宽广。

(四)细节探究提问,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深度学习是一种值得关注和提倡的教学形式,主张改变浅表性阅读方法,通过任务驱动、阅读互动等方式组织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重要信息,以此锻炼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普遍不高,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阅读文本的细节出发,开展由浅入深的阶梯式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舒雯2017)。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阅读文本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爱慕虚荣的国王被两个骗子欺骗的故事。故事富含人生哲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的不同阶段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细节方面的探究。在Story time板块,针对课本中图1的文字阅读内容,教师可以提问:“Why can two swindlers win the king’s trust?”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皇帝不仅喜欢漂亮的新衣服,而且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针对图2的文字内容,教师可以提问:“Did the king put on his new clothes?Why did the king lie?”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皇帝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不聪明,即使没有看到衣服,也觉得自己穿上了新衣服。针对图3和图4的文字内容,教师可以提问:“Did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see the king’s new clothes?Why do they lie?Why do children laugh?”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大人们和国王一样,都是爱慕虚荣的人,他们为了取悦国王会说一些谎话”。但是小孩子不一样,他们会根据眼睛看到的东西说出事情的真相。经过系列化的问题探究活动,学生从每一处的阅读文本中都能提炼出关键信息,明白故事蕴含的哲理。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隐含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改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语用、语感、理解等方面的阅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思维品质,让其逐渐变成会思考的人。教师要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创新、探索多元化阅读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英语阅读基础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思维品质的培养进度。

猜你喜欢
译林文本阅读教学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