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诊断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

2022-12-12 23:50曹琳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密度胆总管胰腺炎

曹琳琳

胆总管结石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发因素[1],可导致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痛的症状常见于吃饱饭后或者是饮酒之后,疼痛感非常剧烈,而且呈现持续性的疼痛,位置是在上腹的正中偏左的位置。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延伸到两侧的腰背部,呈现放射痛[2]。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主要位于右侧上腹部,疼痛逐渐向左侧移动,向左肩与左腰背部呈现放射性疼痛。临床常对患者进行非损伤性检查措施,如CT 检查,该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数据。基于此,本文针对2019 年1 月~2020年12 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研究CT 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CT 诊断。其中男15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35~70 岁,平均年龄(53.84±2.6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排除标准:①存在传染性病变;②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30 min 以及扫描之前口服2%的泛影葡胺300 ml,待患者胰腺组织呈现出横位后使用螺旋CT对其展开扫描工作,电压设置为120 kV。患者CT 扫描时头部先进入检查仪器,且仪器的准直器宽度为6 mm×0.6 mm,旋转时间设置为0.75 s/r,重建间隔大约为1 mm,重建层厚则为1 mm。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检查,再对患者使用造影剂进行检查,同时使用非离子造影剂80~100 ml。患者进行CT 增强检查时,需要保证造影剂在30~40 s 可以注射完,且使用团注法对其进行动态的CT 检查之后,保证胰腺均匀强化,有利于将胰腺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病变通过平扫清晰呈现出来。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胰腺形态、梗阻部位、结石密度、梗阻末端形态。根据胆管与胰腺关系,将胆总管结石的梗阻部位包括胰上段梗阻、胰内段梗阻以及壶腹部梗阻;根据结石密度的CT 数值分布情况,将CT 数值>60 Hu 定义为高密度结石,CT 数值在20~60 Hu 为略高密度结石,CT 数值<20 Hu 为混合密度结石。

2 结果

2.1 胆总管结石胰腺形态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5 例,其CT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出密度不均匀,可以发现患者存在出血坏死病灶,且进行增强扫描时,患者CT 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均匀强化,肾脏周围存在部分间隙积液以及胰腺周围组织存在积液。间质水肿型胰腺炎患者25 例,其中存在胰腺尾部肿大5 例,胰腺头部肿大8 例,胰体肿大12 例。

2.2 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情况 上段梗阻11 例,胰内段梗阻2 例,壶腹部梗阻17 例。

2.3 胆总管结石密度情况 高密度结石19 例,略高密度结石8 例,混合密度结石3 例。

2.4 胆总管结石梗阻末端形态 本次CT 检查中,14 例患者胆总管远端呈现出高密度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阴影,3 例高密度靶征,5 例略高密度结石呈半圆形突入腔内,并与软组织密度相似,胆总管下端较多,8 例为低混杂密度影。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发生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属于胆道良性疾病[3]。主要是由于胆道内感染或者胆汁淤积导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或者高热现象,且腹部伴有较大肿块出现[4]。临床常采用抗感染和抗休克处理进行治疗,严重患者需要手术取石[5]。胆总管结石大部分为胆色素结石,来源分为两类,一种源发于胆总管内结石,另一种源发于胆囊或肝内胆管,通过排石进入胆管内。胆总管结石患者症状轻微时,易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症状相混淆[6]。随着疾病进展,出现急性胆管炎、胰腺炎,甚至会出现休克情况,严重者会危及生命。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CT 检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X 线检查,CT 分辨率要更高,能够清晰显示细微病变,甚至可发现几毫米微小结节[7]。特别对于胸部、腹部占位性病变,通过CT 增强检查可以明确占位性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病变血供情况,从而提示病变是倾向于良性的还是恶性[8]。

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 检查诊断时,可以发现患者原本存在的胰腺肿大症状、肾筋膜增厚以及胃后壁增厚情况,患者会表现为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的情况。此外,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 扫描时,可以发现胰腺间质水肿患者在胰腺血管扩张的同时,血管通透性也会显著升高,一旦发生大量液体外渗后,极易向胰腺周围以及腹膜周围发生扩散,形成蜂窝织炎,最终导致患者胰腺周围以及肾脏周围间隙存在积液[9-12]。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进行CT 扫描时,会发现胰腺周围肿大情况,胰腺周围边界比较模糊,通过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可以发现其存在强化状况,且胰腺周围存在的蜂窝织炎程度较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 扫描时,可呈现大片低密度区域,出血区域呈现出小斑块状的高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后低密度坏死病灶以及强化后的正常胰腺组织结构会形成鲜明对比,且发生坏死的区域强化程度不够,如强化处于正常状态,可排除胰腺坏死可能性[13-15]。此外,胰腺周围或者胰腺外部存在的积液,常会导致患者发生合并感染情况,同时可导致患者胰腺脓肿以及腹腔脓肿情况。部分渗出液体逐渐被纤维组织以及结缔组织包围,形成一种假性囊肿。因此,通过CT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判断疾病类型,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效果[16-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 检查可以清晰呈现胆总管结石合并及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形态、梗阻部位、结石密度、梗阻末端形态。为医生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诊断依据,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CT 诊断用于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可以清晰显示结石情况和病灶位置,有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高密度胆总管胰腺炎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也许就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