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法治教育主题单元设计
——基于新课标的法治观念及素养培育*

2022-12-17 05:31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王从斌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段双减观念

文/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王从斌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202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施放了国家决心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引发了人们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绝好契机,促进了教育发展的优化。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道法课标》)强调,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于是,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把学生的时间与精力用得有价值、如何将政策要求落实到思政课程中去、如何使青少年法治教育“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及核心素养等,成为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应当深入思考、准确把握、精准落实的课题。

一、法治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课标内涵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应坚持“大思政”理念,将单元教学重于课时教学。其中,主题单元设计更具有整合性,因此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对学生知识单一性建构与应用的有效补充。

2022年秋季学期之后,2022年版《道法课标》开始执行。该课标明确将“法治观念”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并对它们的概念、主要表现、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围绕“法治观念”核心素养展开。在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对法治观念的内涵及表现进行了表述: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在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对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学段目标也进行了规制:

第一学段(1~2年级),“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常用的求助信息”。

第二学段(3~4年级),“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树立平等意识,互相尊重”“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

第三学段(5~6年级),“知道宪法,感受宪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知道民法典,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知道违法要承担责任,形成守法意识”“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

第四学段(7~9年级),“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在课程内容方面,2022年版《道法课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法治教育,并分学段对其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起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各位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治教育主题在课程内容中的表现,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纳。

?

在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还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概念,即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课标就法治观念维度相关的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四个学段进行了描述:

学段相关的学业质量描述核心素养能够准确讲出中国的全称,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够识别道路交通和安全标识,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第一学段(1~2年级)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在家庭、学校等生活情境中,能够遵守与他人的约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知道感恩,遵守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维护学校秩序,入学适应良好,爱护公共设施。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简要分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够结合实例讲述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意义,知道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学段(3~4年级)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能够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够结合实例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能够结合实例简要说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结合实例论述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政治认同、责任意识法治观念能够完成学习和作息计划,形成健康生活习惯,能够用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段(5~6年级)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公共秩序与社会安全,遵守法律规定。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能够结合生活实例阐述如何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能够辨识失信失德的行为表现,知道诚实守信的意义。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能够自我保护,有安全意识,抵制不良行为与违法行为,拒绝参与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法治观念能够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法治观念能够结合实例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第四学段(7~9年级)政治认同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能够结合实例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阐明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在附录“核心素养学段表现”中,对小学与初中“法治观念”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进行了说明:

核心素养小学学段(1~6年级)初中学段(7~9年级)法治观念了解宪法常识,初步认识宪法的地位,具有初步的平等观念,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形成规则意识,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等等。

二、法治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法治教育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对建设法治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之后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时间事件意义2020年底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2021年初 中共中央印发在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线图”清晰可见。到2025年 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2.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现实要义

2017年4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亲自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因此,必须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信仰。

3.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要件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培养法治观念的黄金阶段。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法律知识、缺失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不强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仍然存在,家庭暴力、学生欺凌、社会侵害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素养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对其开展法治教育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学法用法好习惯,争当尊法守法好公民。要帮助青少年增强自身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要让他们学会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合理运用法律成为当代青少年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综上,广大青少年学生需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范,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素养,健康快乐成长。

三、法治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课堂路径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开展法治教育的路径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为了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法治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是思维活动也可以是实践活动;运用方式可以多元,既能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起引领作用、承载作用,又能在教学后起检测作用;运用场景可以丰富,既可以在思政课中进行设计,也可以跨学科开展全科设计,还可以进行校内外结合的“大思政”设计。

1.打造思政课“主阵地课程”,做到全方位育人

在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为“法治教育专册”。其中,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主题是宪法法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宪法;在高中阶段,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的必修3册为《政治与法治》,选择性必修册为《法律与生活》,选修册为《法官与律师》。可以看出,小初高教材是严格按照“法治教育主题单元大中小学一体化”进行设计的,这样做可以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以及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做到全方位育人。

那么,思政课是如何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呢?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单元分布在《道德与法治》各教材中,包括“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六年级上册),“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八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七年级下册),“做守法的公民”(八年级上册),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法治教育的专栏等。教师可以依据2022年版《道法课标》以及教材中的各单元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但也不必拘泥于以上主题,可以直接考虑大单元的法治教育教学设计。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出有系统性、灵活性并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法治教育教案,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2.营造“主战场课程”,达到全学科育人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要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如: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件,向学生进行公平正义、违法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历史教学要关注法治发展史的教育,要重点讲述依法治国的历史范例;生物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

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等方式开展法治教育,将真实的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

学校还可以把法治教育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以及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增强法治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理性思考法治事件、法律案例。通过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法治教育环境,为青少年营造校园法治教育氛围。

3.创造“主战线课程”,直到全社会育人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通过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难点,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因此,除了要建设好“主阵地课程”思政课和“主战场课程”全学科法治观念及素养培育之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学生家庭之间的协调配合,要积极引导学生家长重视传统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让他们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广泛组织动员国家机关、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实现学校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效交互,打通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最终,让青少年学生在案例式、体验式、专题式教学的“大思政课”中对所学课程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自身对新时代党的法治理论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提升运用法治理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总之,法治教育应该通过结合大单元的核心概念与教学目标探索合适的主题单元设计策略,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价值与实践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及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学段双减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健康观念治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