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评估与改进研究

2022-12-18 06:47王艺豌何培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发音口语

王艺豌,何培芬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Gil(2016)指出,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说英语的民族,因为功能性英语使用者仍然占少数[1]。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很弱,也就是说他们对英语有广泛的了解,但却觉得在真实的生活场景用上它很困难[1]。对于研究者来说,口语似乎是懂英语的中国人最薄弱的技能[2]。对于中国的高职生来说,口语能力薄弱的情况同样存在。

Goh & Burns(2012)指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只能通过博识的老师和有效的教材才能实现[3]。Dat(2003)也指出教材设计与教学法相一致[4]。本课题基于前期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法及口语教材开发两方面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研究,以及一定量的教学数据采集与调研,以《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基础篇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五版)为例[5],试分析高职英语口语教材开发及教学应用的特点与问题,探讨口语教学质量提升之途径。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与教材现状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6],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的掌握方面都存在问题[7],如词汇量较小、语法基础不扎实[8],在准确拼读英语词汇方面存在困难[6];发音受方言影响,地方口音严重,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欠缺[9]。学生的听说能力薄弱,有待提高[8];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欠缺[10],口语表达不理想的突出表现为“英语语言连贯表达能力普遍较弱”[9]。除此之外,许多学生虽然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是在英语口语方面缺乏信心,有惧怕心理,不敢开口[9]。

在教学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输出的重视不够[6]。应试仍是高职阶段的主流[11],考级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考核标准[12],这导致教师依旧侧重单词、语法、阅读和写作的训练[10],分配给英语口语的教学课时不足[12][13]。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职学生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习惯死记硬背,口语交际少,较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仍呈“哑巴”英语的状态[14]。

在英语口语教材方面,高建梅(2012)指出在中国市场找到有效的口语教材很困难,并且现有的口语教材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所以无法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15]。相似地,叶梅(2014)也指出现在市场存在的口语教材具有随意化和不系统化的缺点[16]。英语口语教材存在口语教材不好,且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高职口语教材“不能满足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需求”[13],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口语教材匮乏,且“严重落后于当前时代需求”等问题[17]。

二、高职英语口语教材评估

(一)教材选择与评估内容

综上所述,除了应试教育、课时偏少等影响因素,缺乏有效的口语教材也是导致学生口语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将从英语口语教材出发,通过对教材的评估与改进,提升口语教学质量。以下将展开教材选择和评估细则的讨论。

本研究选用的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基础篇Ⅰ》(2018 年4 月第5版)。该教材一共12 个单元,本研究选取第三单元进行展开。结合口语教学法和开发口语教材的文献著作和高职生的实际需求,列出以下具体的评估细则。

1.口语教材的有趣度

2.口语教材的实用性

3.口语教材能否体现口语情境的真实性

4.口语教材是否对学生的词汇、发音和语法的掌握有帮助

5.口语教材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二)教材评估

根据以上五条评估细则,展开教材评估。

1.口语教材的有趣度

根据意见反馈,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三单元的话题及内容有趣,但依旧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这一单元存在的不足和一些改进方向,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内容和句子不够简单易懂,语言不够口语化;

(2)对话过于简单,文章篇幅不够,故事内容不够丰富,对话深层次或者有生词的语句不够多,希望可以学到熟词生义的词;

(3)对话在情感方面有欠缺;

(4)有关问路的方法和表达太少,希望可以多一点(生活中的)例句。

2.口语教材的实用性

在实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三单元的话题及内容是实用的,认为不够实用的学生也指出了教材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介绍不够多;

(2)问路对话发生的场景不够多样化;

(3)课后习题较少;

(4)在对话拓展性和情节方面有欠缺。

3.口语教材能否体现口语情境的真实性

教材第三单元的话题包括问/指路、天气、交通,这三方面都是日常生活中会谈论到的话题,因此在话题方面这部分口语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口语情境的真实性。并且,对话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汇,如“cool”和“dorm”,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真实性。然而,教材中的对话整体语气词和体现情感的词汇、表达偏少,因此在语气和情感表达方面这部分教材缺失了一定的真实性。

4.口语教材是否对学生的词汇、发音和语法的掌握有帮助

教材第三单元中的New Words 板块中列出了一些词汇的音标、词性和中文意思,同时提供了课文音频方便学生进行模仿和跟读;在Learn it and speak it 和Learn it and use it 两个板块中有关于词汇的拓展和练习,如形容词的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形和与“drop”有关的表达的拓展(如“drop off”、“drop by/round”、“drop me a hint”),也融合了一些语法知识和训练,如“on”、“from”、“at”、“in”的用法,因此在词汇、发音和语法的掌握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发音方面,教材中所提供的音标只有英式发音,而课文音频中对话朗读者的发音是美式发音,音标和音频发音的不统一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关于形容词的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形的内容,教材中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形容词原形写出比较级和最高级,没有给出具体的语境和例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因此该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5.口语教材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教材第三单元中的第一部分Warming Up 由听力练习和小组合作组成。在完成Warming Up A 中的听力练习后,Warming Up B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根据图片编问答,这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对话后的课后练习中,Situational Dialogue 1 中的Task B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中文口头将英文小对话补充完整,然后与搭档练习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 3 中的Task B 要求学生选择句子补充英文对话后练习对话,但没有清楚说明是要求学生以个人单独练习的形式还是小组合作的形式练习对话。这两个课后练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开口(假设Situational Dialogue 3 中的Task B 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练习对话),但因为对话的内容为翻译(中翻英)和照读所给的英文句子为主,这些练习机械的成分偏多,交际的成分偏少。

Situational Dialogue 2 中的Task B 要求学生采访三位同学,提问五个关于天气和季节的问题,记下回答并展示采访结果。这五个问题分别围绕学生自己家乡春、夏、秋、冬的天气和最喜欢的季节展开。但是由于学生都来自中国,且大多数都来自同一个省份,家乡的天气、气候都差不多,大部分回答都具有可预测性,交际的成分依然有所缺失。最后,Focus In 中的任务B 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地图和情境编一段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在这一练习中学生有选择路线和表达方式的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三、高职英语口语教材改编和改进

前文从“口语教材的有趣度”、“口语教材的实用性”、“口语教材能否体现口语情境的真实性”、“口语教材是否对学生的词汇、发音和语法的掌握有帮助”、“口语教材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五个方面对口语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下文将根据评估内容和结果,针对教材现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改编和改进。

(一)增加口语化的表达

如对话中的“I am looking for the nearest subway station.”中的“I am”可以变成“I’m”,“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China at this time?”中的“What is”可以变成“What’s”,“It is not so chilly.”中的“It is”可以变成“It’s”,“You should have gone to”中的“should have”可以变成“should’ve”。对话中出现了“cool”和“dorm”等比较口语化的词汇,但“Oh”、“Wow”、“Well”和“Hmm”等常用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地使用这些语气词可以让对话更自然、真实、贴近生活,并且更多地体现出情感。比如在描述天气时,教材中的回答“It is not so chilly.”可以改为“Well,it’s not so chilly.”;在感慨交通堵塞带来的不便时,教材中的“That’s terrible.”可以改为“Oh! That’s terrible.”;在 回 答“I play for the college hockey team.”和“I like summer.”的 时候 可 以 加 一句“Wow,really?! ”。

(二)丰富对话和故事内容,增多真实生活中会使用的表达和句型

对话中关于“地铁”的表达用到了“subway”一词,但英文中“地铁”并不仅限于这一表达,相关表达还有“underground”和“tube”。另外,对话中关于问路的内容止于地铁站的寻找,可以再拓展到地铁线路(line)、换乘(transfer)等表达,由此加深对话层次,让内容更丰富、充实。这部分关于问路和指路的内容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如让学生观看一个中国人在伦敦问路的视频,并学习以下拓展词汇和句型:

●Do you know where the underground is from here?(你知道地铁站怎么走吗?)

●Sorry,what line do I need for Baker Street?(不好意思,去贝克街是坐几号线?)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tell me how I could get to Sherlock Holmes’ house?(请问福尔摩斯的家怎么去?)

●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a photo for me?(打扰一下,你可以给我拍张照吗?)

除了进行词汇和句型的拓展学习,教材和教师还可以通过该视频鼓励学生在国外大胆、自信开口说英语,由此来改善前文提到的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缺乏信心、存在惧怕心理的状况。

(三)增加跨文化的内容,同时丰富课后习题,使习题内容多样化

教材中Situational Dialogue 2 的内容涉及“天气”和“季节”的讨论,如前文教材评估的第5 点所述,由于大部分学生家乡的天气、气候都差不多,这会导致这一练习的答案和结果具有可预测性且比较单一,做这一练习的过程也会缺乏趣味性。因此,改进方法可以为让学生分别角色扮演来自世界各个城市的人,如北京、纽约、东京、伦敦等,对他们进行这些问题的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感受到乐趣。除此之外,这一练习还可以改变形式,比如请学生做一个演讲,介绍一个城市的天气和气候,这样不但丰富了习题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练习层面和形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在Situational Dialogue 3 关于“交通阻塞”话题的讨论中可以增加关于不同国家交通规则和地铁标识辨认的内容。

(四)在发音方面更系统化

在New Words 板块中将英式音标和美式音标都标出供学生选择和参考,或者将提供的音标与课文音频的发音统一,如课文音频是美式发音,提供的音标则对应为美式音标。另外,除了提供中文意思,在这一板块中还可以加入英英释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确切学到单词的意思和使用语境,还可以通过同义替换拓展词汇量,并且培养英语思维逻辑。在Learn it and speak it 和Learn it and use it 两个板块中,除了让学生根据形容词原形写出比较级和最高级,还可以加入具体的语境和例句让学生进行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可以更深入地学到单词的意思和用法。例如关于单词“clean”、“smart”、“fresh”的变形,教材中给出的练习是:

clean-______(比较级)-______(最高级)

smart-______(比较级)-______(最高级)

fresh-______(比较级)-______(最高级)

在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增加通过语境和例句让学生选词填空的练习,例如:

They think that Lily is the______student in the class.

The air is______in the countryside than in the city.

Your room is a lot______than mine.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可以直接跳过最基础的第一步,即根据形容词原形写出比较级和最高级,直接进行后一阶段,即让学生在语境和例句中进行判断和选择。最后,为了鼓励更多口语输出和运用,教材最后可以根据所给的词汇、语境和例句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个性化问题邀请学生回答,如“Who do you think is the smartest student in our class?”,“Do you agree that the air is fresher in the countryside than in the city?Why?”,“How do you make your room cleaner?”等。

(五)增加促进口语交际的练习

如前文所述,教材中的练习机械的成分偏多,交际的成分偏少;一些练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开口,但回答和结果具有可预测性,交际的成分有所缺失。为了增加交际的成分,可以设计一些有更多信息缺口、更灵活的任务,比如上文提到的在Situational Dialogue 2 的采访练习中增加一个角色扮演的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来自世界各个城市的人。除此之外,在问路和指路的练习中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拿着两张有信息缺失的地图,在不看对方地图的前提下,两人需要通过口语交流从对方口中获取信息,将自己的地图补充完整。或者,另一个练习方法可以是一位学生拿着地图,一位学生拿着白纸(这位学生看不到另一位学生手上的地图),两人通过口语交流,拿着白纸的学生试着画出另一位学生手上拿到的地图。

结论

本研究对《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基础篇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这部分口语教材具有一定的有趣度、实用性、真实性,并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发音和语法,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但在各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如增加口语化的表达、跨文化的内容,增多真实生活中会使用的表达和句型,增加促进口语交际的练习等。由于《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基础篇Ⅰ》只是《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系列中的一本,且本次研究只选取了整本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还可以通过扩大评估范围、切换评估角度、丰富评估细则等展开研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本次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发音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Playing with u_e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