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咖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营中管理模式的研究

2022-12-26 01:08齐雨桐权慧祯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咖啡厅创业项目咖啡

齐 强 齐雨桐 权慧祯

(延边大学农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因为贴合学生特点,校园咖啡厅创业项目应运而生。校园咖啡厅正好为学生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掘创业潜能。

一、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交融发展

(一)校园咖啡厅的开设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多元文化理念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其中咖啡作为外国传统饮品强势在中国市场扩张,在学生、上班族等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比较流行的有星巴克、上岛等咖啡连锁店。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也在外来刺激下不断焕发新活力,本土品牌贡茶、喜茶等脱颖而出。饮品和休闲文化密切相关,校园人口密集,群体年轻化,素质高,易于接受外来事物,所以成为咖啡文化入驻主要场所,咖啡厅已然成为师生群体之间沟通交流和展示自我魅力的重要场所,某种程度上讲,咖啡厅所提供给消费者的精神价值已超过其物质价值。高校周边通常聚集了众多咖啡厅,其市场竞争激烈,在一些发达城市达到饱和状态。在校园开设咖啡厅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我优势,为消费者创造差异化价值,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校园咖啡厅创业实践组织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SWOT剖析

为准确找准定位,需要利用SWOT分析法,趋利避害,降低经营风险。优势:校园咖啡厅相较于商业街等地用户黏度大,消费者一般是师生群体,来咖啡厅为了静坐学习或沟通交流,长期良性体验形成依赖程度和再消费期望程度高。地理位置优越,在校园内离学生宿舍、教学区域、餐厅和图书馆等较近,来往人流量大。劣势:消费者群体可拓展性差。校园咖啡厅主要面向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客源单一。大学生作为消费主力,由于尚无独立收入来源,资金消费额度受限。机遇:国家政策和高校均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校园咖啡厅项目在启动时会受到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够从自我消费经历角度改进咖啡厅项目运营管理,提高咖啡厅在校园内的接受度和用户满意度。在茶饮连锁店广泛进驻校园的市场背景下,咖啡厅必然在校内存在诸多竞争对手。通过以上分析,创业团队需要制定相应策略,首先做到趋利避害,启动资金应主要用于采购制作咖啡饮品的必要设备和用品上,通过前期盈利,逐步加大投入,改善咖啡厅内外环境。一般在项目中期时,资金问题可通过与校园社团合作,为一些活动提供优惠饮品,或寻找社会投资。其次,联合其他潜在竞争对手开发营业项目,目的在于提高咖啡厅项目质量。

2.组织管理

首先为保证创业组织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需制定创业组织管理办法和校园咖啡厅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创业项目立项、申请、审批和经营管理等步骤方法,采取鼓励性措施支持参与创业组织的师生。定期对创业实践组织活动和计划评估,评为优秀可给予奖励。参与实践组织的教师可根据其对项目的指导时长和参与深度计算其指导工作量,参与实践组织的学生可在各类评奖评先活动中给予一定加分。其次,加强实践组织队伍建设,选聘校内外专业商业管理人员或教师参与创业队伍,担任队伍教育和培训指导,支持团队人员考取相关营业资格证书或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等,有条件者邀请成功企业家或校友作为先进典型担任客座讲师,以自身经历指导创业实践。再次,为使实践团队更快速、高效掌握咖啡厅运营中的市场信息,准确作出相关决策,应辩证看待按年级增长晋升的组织管理体制,资历知识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并非决定因素。组织中分级不能过多,而是减少层级,弱化指令性管理功能,以服务职能作为组织活动导向,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大学生对新事物追求度较高,可选择性采取轮岗制,广泛增进创业技能。最后,创业活动需进行项目化管理,项目管理者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在扁平化组织基础上,弱化指挥与控制基调,重点在于引导和激发项目参与者积极性,增强整个创业实践组织的战斗力,加大活动执行力度。在落实咖啡厅经营项目之前,将各个工作环节目标任务清晰拆解并向参与者充分表达,有意愿参与的人员进行竞争上岗,上岗条件不拘泥于年级和专业差别,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实现其才华。

3.运行机制

校园咖啡厅以盈利为运营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实现盈利意味着项目失败。一般市场上咖啡厅主要是商业投资者,而校园咖啡厅则更多是学校政策支持下学生团体合作努力而进行的创业项目,不仅追求盈利,更具有大学生创业实践价值和高校文化思想交流价值。首先以创业文化为依托,追求创业能力。一是经营者需以相关市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如保持干净卫生的营业环境,选用优质原材料,培养员工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经营形象,赢得市场口碑;二是利用好校园文化,校园咖啡厅承担着思想文化交流责任,这种文化定位使得其区别于商业模式咖啡厅,更能彰显其文化传播作用;三是咖啡厅应成为一座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开发校园LOGO创意咖啡杯,附带图书借阅和经营,售卖小饰品等文化产品,还可开设咖啡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咖啡店文化创意环境,挖掘与咖啡经营利益相关的产品,实践优质商业运转模式,促进文化交流;四是坚持动态均衡经营,校园咖啡厅是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文化思想交流场所,商业气息相较于其他类型咖啡厅少,因此运营不能完全以利益为导向,也不能以完全服务师生为导向,而是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经营是动态的,寻求过程也应是动态的。

二、茶与咖啡项目开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改变学生创业观念,树立明确的创业目标

茶与咖啡作为时尚饮品深受年轻群体喜欢,将时尚项目和学生创业需求结合起来,可让创业经营活动更具自主性。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创造更多财富,二是解决就业问题,三是为了自身内涵和能力提高。总的来说,创业是一个人创造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体现。但目前不少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主动性差,创业动力不足,对创业缺乏实践导致认知偏差,具有畏难情绪,或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创业热情高,但初期速度猛烈,减速又非常明显,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所以,茶与咖啡作为一个与校园文化契合度较高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风险相对较小,政策支持力度大,易于经营,利于帮助创业者科学看待创业形势积累经验,正确分析大学生创业项目。此外,本项目使得学生创业由个体向团体转变,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时,还让更多的学生收获了创业因子,让大学生创业能“成功部分人、带动一批人、影响多数人”。

(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校以接受系统化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但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实操技能也是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的核心关注点。现实中,一些毕业生不仅专业技能不扎实甚至缺乏实际经验,不了解基本行业情况,在求职中多遇挫折。茶与咖啡项目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参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一方面在创业项目中汲取新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意识,将其自觉运用于专业学习中,运用开拓性思维,准确分析市场需求导向,主动领会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参与茶与咖啡创业项目可有效弥补专业课缺陷,因为创业实践涉及知识面广,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来推动专业教育,在实践中能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通过渗透和强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理论成果转化。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茶与咖啡创业项目是集经营和管理经济实体于一体的服务性活动,要有足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做支撑,对参与者信息搜集处理、组织协调、合作沟通能力等具有一定要求,利于大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茶与咖啡项目的开展基于校园文化潮流趋势和市场实际需要,符合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尊重参与者主观能动性,注重通过项目开展激发未知潜能。一方面,创业实践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其完善创业人格。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压力、挑战随处可见,没有经过磨炼造就的积极乐观态度和顽强拼搏精神,很难适应更长远的人生经营管理。参与茶与咖啡创业项目,能够让参与者在较为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中逐渐掌握自我调控能力,注重心理训练拓展,正确对待创业活动中的挫折和危机,更好地适应社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市场风险意识,学生创业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创业、资金和团队上,对于市场风险认识不足,茶与咖啡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市场的机会,从经营项目上学会洞悉市场变化,从自身客观条件出发来规划,让学生了解创业激情固然可贵但理想状态是在激情引领下,各创业环节有步骤地科学谨慎进行。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帮扶措施

(一)精准定位创业方向,搭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平台

延边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专业涵盖较为全面,其中包含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校应结合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茶与咖啡校园创业项目涉及的专业性的指导,均可以通过相关专业在项目进行中为其提供相关专业资源和技术支持。同时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延边大学可将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园,作为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场地资源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对接、财税会计、法律政策、管理咨询等深度服务及推广帮扶。延边大学拥有较多的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此类平台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宣传推广,鼓励专业教师、实验室老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多种类型的培训(或资格认证)证书。

(二)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争取和企业及科研院所资源共享,搭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平台。立足创业项目和相关组织合作,从资金、商业、技术、产品、市场、人力等方面帮助创业早期阶段的学生创业项目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借助互联网,如筹备创办属于高校创业者社交App平台让创业者互通有无,同时大范围地吸引高校创业学生和投资者参与。其次,加强高校创业大学生团队与地方联系,提高创业实践社会影响,争取政府、企业、学校“三帮一”,打通大学生创业与教学、学校资源、政府帮扶政策、社会资源的关节,加大对创业团队扶持。建设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创业大学生快速申办微型企业和领取营业执照。

(三)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大学生创业多数白手起家,部分是依靠小额贷款,但风险较大。融资困难导致在创业投资中疑虑过多,畏首畏尾,易出现决策性失误,错过发展机遇。所以要建立多渠道创业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个人和企业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典当融资等方式可用性,开通创业基金“绿色通道”。此外要加大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本,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尝试建立创业融资信用评价体系,将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积累的信用等级和综合素质转化为融资信誉,金融机构可通过定量分析大学生项目盈利、偿债能力、运营情况等,形成合理的创业融资评价指标,为创业融资提供有效依据。

(四)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

正确的创业舆论导向能够为项目开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开展系列讲座活动营造出学校内的创业氛围,增加学生对茶与咖啡校园创业项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改变学生的创业观念,减少学生对创业活动的顾虑,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创业目标。指导老师需要多询问创业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和困难,鼓励其发挥聪明才智,保持创业激情和活力,对项目设立和开展既不能过于吹捧,也不能在遇到挫折时冷言冷语,而是引导舆论以平和的心态鼓励引导,营造出“创业是高水平就业”的整体氛围,为创业项目开展扫清思想障碍,为探索新的创业模式提供宽松的舆论空间。以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增大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机会,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让广大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创业实践中,积极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高校创业大学生团队与地方的联系,提高创业实践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高校的发展,可与驻地就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联系,建立校地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大团建”的区域合作机制及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完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校地联合这座桥梁,让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与地方企业等相互交流,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以便创业阶段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也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帮扶的一项新举措。

四、结语

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教学新理念、办学新模式,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延边大学校园茶与咖啡厅创业实践,利用“茶与咖啡+”的模式扩展茶与咖啡跟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逐步形成咖啡厅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使咖啡厅成为校内学生具有影响力的休闲聚会场所,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创业经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而且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学生提供免费咖啡师培训服务,颁发咖啡师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综合性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咖啡厅创业项目咖啡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T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厅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咖啡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