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条”背景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12-27 04:03梁小利邓青川向俊蓓刘四顺
科教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调研设置

梁小利,刘 萍,邓青川,向俊蓓,刘四顺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于2019年1月正式印发,提出巩固和发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2]。作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现简述如下:

1 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1.1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要求、修订程序等核心内容。

1.2 对接岗位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成立由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医疗单位技术骨干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政行校企联合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等,针对区域卫生健康人才需求,细化医疗卫生岗位职业标准[3],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岗位(群)职业知识、能力及素养分析报告,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2.2 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工作任务分析设置课程体系[4],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注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对接产业紧密、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结合学院特色,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含人文社科)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公共任选课)模块共五个课程模块,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包含有选修课程的课程模块设置了最低选修学分。此外,对于开设有专门化方向的专业,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和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对照能力要求,设置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实现课证融通[5]。

1.2.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突出技术技能培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融通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逐级递进,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特色,实现系列化、过程化、系统化,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3410”实习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4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

通过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组建专家团队、结构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专家团队主要指导前沿医疗技术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结构化教学团队实施“一课多师”分工教学模式改革;导师团队由学院思政教师和行业先进工作者组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引导他们成为有为青年。

1.2.5 素质教育设计与实施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职场环境”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借力第二课堂,配合主渠道发挥育人作用;通过职场环境育人,实现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素质教育。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南丁格尔获奖者、抗疫先进个人等到校开展讲座,学生深入医院、企业参观见习,培养其医药卫生文化素养,利用国际护士节和学校文化活动周等做好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

1.3 论证并确定实施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修订后,学院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在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党委会审定后按程序发布执行。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2.1 调研工具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制订了用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的满意度等。

2.2 调研对象

学院各系部共计158名任课教师、27名教学管理人员和122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涵盖了学院各系部和各专业。

2.3 调研结果

①教师层面。87.98%的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示了解;86.08%的教师认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各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详见表1。

表1 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践教学满意度(n=158)

②教学管理人员层面。100%的教学管理人员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示了解;81.48%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各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详见表2。

表2 教学管理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模块设置和实践教学满意度(n=27)

③学生层面。92.14%的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示了解;98.9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表示满意;91.2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实用。

④反馈建议。个别教师和学生反馈公共基础课程课时较多,导致专业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在校实践课时相对偏少,个别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重复。

3 讨论

3.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86.08%的教师和81.48%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98.9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表示满意,说明人才培养修订得到了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科学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作为基础,学院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深度联合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等,结合调研结果,充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使课程设置紧密对接岗位需求,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

3.2 遵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突出办学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又要结合区域人才需求特点和学院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我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辅以专门化方向”的宽口径、自选择的课程体系,将“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专门化方向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开设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门化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了儿童康复专门化方向,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顺应了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了自身的办学优势。

3.3 结合调研结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反馈建议科学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时,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对教学内容有重复的课程组织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深入探索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6]。

4 结语

“职教20条”背景下开展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是聚焦新时代医药卫生类人才需求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既重视德育、美育、体育等素质教育,又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参考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调研设置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医药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