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路径研究

2022-12-28 05:1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观虚无主义党史

黄 秋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也是一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学史明理,学习党史有助于大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明确国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学史增信,学习党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信念之根,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学史崇德,学习党史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党的崇高精神与品质,并不断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学史力行,学习党史有助于大学生践履知行合一,激发大学生的实践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教育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1]这一方面强调了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和推进大学生党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1 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内涵

党史观呈现的是人们对党的历史的不同观念。准确把握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内涵,需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为参考。

1.1 立足依据: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的有关精神

唯物史观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中谈到了两个决议,分别指的是党在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决议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所出现的各种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它们是党和国家集体智慧的凝结,是学习党史应参考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党的百年历程史,是一部在风雨中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符合实际、探求真理的历史,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与时间的磨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这表明,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在做事情和看问题时将马克思主义贯穿其中,在党指导和带领下,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有关精神,把握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内涵。

1.2 厘清脉络: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群众为党的强大提供了支柱力量,党的根基扎根于人民之中。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主题主线就是不畏困难、不惧牺牲,时刻与人民共进退;就是艰苦斗争、顽强拼搏,时刻与人民同战线。党在历史发展中的主流本质是由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展现的精神、积累的经验以及继承的良好作风与光荣传统凝聚而成。不仅如此,拥有宏大视野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也指出:“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问题,我们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4]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和主流精髓,就是要厘清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脉络。

1.3 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评价党的重大事件、会议和人物

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党不断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实事”的态度弄清楚党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思考党史发展的“是”。对发生的事件与出现的人物要以科学理性的眼光加以审视。“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5]任何事物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遭受挫折与考验。党在发展的进程中亦是如此,不仅有成功时积累的正确经验,也有受挫时承担的惨痛教训。对于这些历史事实,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正视它们,不能以偏概全。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上出现的重大事件、会议与人物,科学全面地认识问题,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形成看待党史的正确观念,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基本遵循。

1.4 正本清源:批判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各种错误思潮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不断蔓延,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假借各种形式进行传播,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它以“重新认识和评价历史”为面具,掩盖或丑化中国历史,诋毁和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迷惑大众,阻碍了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试图扰乱平静,改变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趋势。总之,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历史虚无主义旨在破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腐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6]。党和人民必须共进退,在各个方面加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减小其危害性并防止其蔓延。正确党史观就是要鉴往知来,看透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本质,科学辨识社会中弥漫的各种错误思潮,同一切攻击和丑化党史的流言蜚语斗争到底。

2 大学生错误党史观的倾向表征

不同的观念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甚至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大学生们喜欢追寻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党史观出现错误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党的历史虚无化、党的历史庸俗化、党的历史抽象化和党的历史绝对化四种倾向。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各种错误党史观念横行的状况,大学生更要提高防备意识,时刻以正确的观念和要求约束自己。

2.1 党的历史虚无化倾向

欲亡国,先灭史。有多种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轻易否定历史。大学生犹如一股清风,为社会增添了活力与朝气。他们的一言一行是否得当,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息息相关。部分大学生的党史观出现党的历史虚无化倾向,罪魁祸首仍是历史虚无主义,它以“反思历史”为口号,以“还原真相”为面具,妄图推翻党的既定结论并瓦解党的历史。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和迷惑,在缺乏审慎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曲解历史事件与历史问题,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混淆不清,轻易否定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艰难历程,对构陷党与国家的话语和行为感到困惑与迷茫,进而逐步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153党的历史虚无化倾向使大学生严重偏离了唯物史观的正确轨道,既动摇了大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又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发起了挑战,给大学生正确党史观念的形成造成了阻碍。因此,大学生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权的颠覆。

2.2 党的历史庸俗化倾向

在当今社会中,错误倾向总会借机出现误导人民。例如,近年来泛娱乐化思潮的传播使部分大学生的党史观出现党的历史庸俗化倾向。在庸俗化倾向下,党的历史以浅薄空洞的形式呈现出来,各种编造的历史剧情和历史故事不断涌现,使“历史”成为卖点,这就使大学生在对党的历史进行学习和解读时产生了庸俗化倾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部分网络平台并没有完全尊重历史事件的事实,而是单凭个人理解,依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解读党的历史并进行传播,将党的历史作为娱乐的资源,对党的历史八卦津津乐道,严重误导了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的认知。例如,在对党的历史相关书目进行阅读时,大学生对党的模范人物与光荣事迹鲜少关注,而是更关注党史人物的个人“事迹”;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上和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很容易为了增加自身的关注度,用党史资源吸引他人眼球,以游戏态度对待历史,随心地编造和改写史实。党的历史庸俗化倾向误导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与评价,扭曲了我国的制度结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危害极大。

2.3 党的历史抽象化倾向

当代大学生要读懂党的历史,就需要借助丰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相关理论进行理解,否则就极易在思想观念上出错,产生党的历史抽象化倾向。党的历史抽象化将具体而丰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历史过程丢弃掉,只留下简单抽象化的党史理论知识。大学生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时,为了满足党史知识的考查要求,把党的历史看作冷冰冰的历史,将党史的框架体系与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对形象生动的党史故事和有血有肉的党史人物不做了解。这就使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接受不全面,无法弄清理论性质背后的原委,在生活中也很难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做事,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大减弱。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大学生忽视党史中理论的作用,而是强调要将历史叙事作为理论的前提,尽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历史是对过去的诠释,我们党的百年风雨历史是生动且有趣味的,而不是生硬枯燥的。党的历史抽象化使党史成了生冷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党史中触动人心的历史故事,仅仅让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层面和逻辑体系层面对党史进行认同,弱化了大学生情感认同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大学生党史观产生党的历史抽象化倾向,应该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和生活化地打造和宣传党的历史,让党史人物“活”起来。大学生也只有深刻铭记党的历史,认识到党的历史并不是抽象乏味的理论,认识到历史人物与故事的鲜活性,才能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2.4 党的历史绝对化倾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是由辉煌成就与失败错误共同谱写的。如果大学生没有一分为二地看待与分析党的历史,其党史观就很容易产生党的历史绝对化倾向。党的历史绝对化倾向认为对党的历史的认识非对即错,在认识党的历史和人物时以片面的目光审视而不加以思考。那么,这种错误的认知会造成大学生对党的历史进行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例如,部分大学生以绝对肯定的态度看待党的历史,而忽视党在历史进程中所犯的错误。反之,部分大学生只看到了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且无限放大这些错误,忽视了其成就与功绩。这两种都是绝对化的表现,是对事物不全面的认识。恩格斯指出:“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8]这种绝对化倾向,容易使大学生在思考与看待问题时缺乏辩证的眼光。大学生需要立足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客观辩证地分析史实,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党史。

3 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路径

上述问题表明,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党史观。虽然在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参与、协同配合,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要有所作为。大学生必须做好以下三点:学好党史,主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实事求是,科学评析党的历史事件;坚定立场,明确党史观的正确方向。

3.1 学好党史,主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学好党史,主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前提。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学好与党史有关的知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的磨练与百年的奋斗铸就了党的百年历史。第一,大学生要踏实学习有关党史的文献资料,从领略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中获得力量,从我们党的历程中建立起自信,从而扫除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同时,还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7]405。大学生要看到党一路走来的坎坷与艰辛,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第二,大学生要主动关注并积极参加有关党史的系列活动。大学生不仅要整理党史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将党史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进一步与党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党的精神落实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向社会贡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抵御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借用各种幌子在我国社会中传播蔓延,扰乱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秩序,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第一,大学生要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精髓,要承认历史并尊重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9]大学生要立足于唯物史观去看待社会历史现象并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第二,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因而,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

3.2 实事求是,科学评析党的历史事件

党的历史是铁铮铮的事实,不容随意编造与更改。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还是贯穿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条基本线索。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谈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0]大学生不仅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党的历史事件,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党的历史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还要弘扬党史中的主旋律,将党在长期实践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其次,要科学评析党史中所发生的事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始终为人民和国家着想的政党。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限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挫折和失败,但是在面对这些挫折与失败时,我们党并没有后退或逃离,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并转化为经验和智慧,支撑我们党一步步前进和发展。基于此,大学生必须坚持全面正确的历史观,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党的历史事件,既不能对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夸张宣传,又不能对错误全盘否定。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党的伟大历程,更好地树立正确党史观。

3.3 坚定立场,明确党史观的正确方向

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不笃定,在立场上不稳定,就很容易出大问题,大学生更是如此。首先,大学生要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其根本。政治立场展现的是人的根本态度,与大学生党史观的形成和树立密不可分,如果大学生政治立场不同,那么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就不同。其一,大学生要筑牢政治定力。在当前社会中,每一位大学生的身边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树立产生了大量的干扰和诱惑。大学生要保持警惕之心,以清醒的认知和明确的判断来应对这些纷繁复杂信息的冲击,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的重要地位,坚定地拥护党组织,热爱祖国和人民。其二,大学生要忠心守护群众,坚定人民立场。在审视和处理问题时要从广大人民的角度出发,要代表人民的想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大学生要紧紧依靠人民,并积极投身于人民,利用好人民这股无形的力量。其次,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明确其政治方向。大学生要着力把握政治目标与方向,坚持以政治方向引领党史观的方向。坚定立场与方向,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中体现,而不只是口头宣传。一方面,知识储备必不可少,大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党史知识,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并端正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培养和锻炼自己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以正确的眼光认识历史,以正确的理念评述历史。

大学生是栋梁之材,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起正确的党史观,能否以睿智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幸福安康。百年党史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大学生应当汲取其力量,在成长与磨炼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党史观。

猜你喜欢
史观虚无主义党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