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8 05:1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民话语

白 鑫

(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网络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社会空间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新要求。研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问题及建构路径十分重要。网络空间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虚拟性、整体性和主导性等显著特征,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可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结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作用,加快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是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要求。

1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和特点

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词源学角度分为意识形态和话语权两个词汇。意识形态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对价值的理解和追求。话语权是指说话权、发言权,包括话语权力和权利两个方面。因此,从微观上讲,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话语主体借助自身优势力量,有目的地宣传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对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从而影响他人的话语。从宏观上讲,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国家和集团为争夺民心、控制舆论,向人民群众灌输政治理念和思想文化,影响社会大多数人,从而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1]。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互联网空间中的延伸,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在网络社会中的反映,是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发展。

由此得出,从微观上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话语主体从自身优势出发,借助网络媒介,有目的地宣传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对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从而达到影响网络社会中其他人的话语。从宏观上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国家和集团为争夺民心、控制舆论,借助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的特点,向人民群众灌输政治理念和思想文化,影响社会大多数人,从而形成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化。网络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更多的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形态。由于依托于网络载体,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不同于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鲜明特点。

1.1 虚拟性与现实性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虚拟用户逐渐增加,手机已经渐渐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拥有的新媒体工具,广大群众也增加了一层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网民身份。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言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广大人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网民在网络中通过话语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可以说网络话语正以一种强烈的趋势逐渐侵蚀着现实世界的传统话语体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世界交流互动,了解来自世界各地方方面面的信息、材料,也可以在网络上以网民的身份参与评论、交流、信息传播等活动。在这个话语交流过程中,网络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交互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信息交流与传播的自由度提升了,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传播跨度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这些都注定了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在网络传播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资料的虚拟性。网民参与网络生活须填写身份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编造一些信息,这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也可能是一种新的诈骗方式。例如:网络用户王某利用网络传播传销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在这种时候就成了犯罪分子隐藏身份的工具。王某利用自身的虚拟身份诱导其他网民上钩,扩大其传销范围,在造成一定损失之前这种行为很难被察觉。即使违法犯罪行为被发现,警方寻找犯人和犯罪证据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延迟性。二是网络语言的虚拟性。笔者曾浏览过大量案例,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群体,户外活动开始减少,网络交友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在网络交友中,双方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对方,难以辨别言语的真实性,很多人相信网友的花言巧语,冒着危险去见网友,结果损失惨重。这些网络语言的虚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危险。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会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事件,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事件的真伪,也无法了解事件的全部,所以极有可能受到虚假信息的引诱。

1.2 整体性与片面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更新,网络传播模式已经改变了技术落后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交互性、分众化的特点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着网络的进步更加呈现出网状的特征,因此,网民处在不同的环境下,接触不同的网络人群,获取的网络信息也不尽相同。网民从一个网络热议话题得到的信息,以及网民对热议话题的评论信息都存在片面化的特点,这种片面化的语言传递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网络话语信息的片面传递使网民浏览到多种多样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产生多种看法,产生的这些新的看法又会形成一种新的话语传播。浏览的内容越多,获得的信息量越大,传播出去的信息就越片面。因此,人们在这种浏览模式和大数据的传播环境中形成了麻木的状态,网民普遍看到什么样的信息就接受什么样信息,大多数网民对事件的真假和完整性采取不予理会、漠不关心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得到的信息不同,看法和态度也就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态度将会形成新一轮片面式的言语传播。当事件信息传播热度上升时,传播者传播的言语内容可能也存在片面性,且每个人传播事件信息的完整度不同,那么想要探寻事件的真伪性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探寻事件真相的难度越大,事件的热度越会被有心人利用加以炒作。片面性的言语信息由此可能转换为爆炸式的言语攻击,这样的片面式信息传播便成了一种负担。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网络言论传播群体,实现网络碎片化和现实整体性相当重要。

1.3 主导性与个体性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家家户户基本上具备了上网的条件,每个人都是拥有自我空间的独立网民,每个人的存在也是个性化的存在。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内容,每个网民在浏览网络信息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存在同种看法的网民汇集成支持同一种观点的群体,不同的群体代表不同的观点。在这个信息流量巨大的网络社会,每个网民都有表达自身个性化观点的权利,这就使网络信息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这种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存在于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世界,提升着网络世界的魅力。与此同时,具有个性化与多元化特征的网络社会言论,也容易使网民产生意见分歧。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表达的态度也就不同,那么对同一件事就会产生争议,这种争议在大范围内会影响社会治安,小范围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混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微博热搜,大流量、大数据的网络媒体促使实时热搜这种运营模式的出现,热搜显而易见汇集了当下网民最关注的一些话题。面对这些话题,每个网民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权在网络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些言论已经演化为言语攻击。如果这些言论已经开始危及网络、社会或者国家的形象,那么必须采取整体性手段加以整治,在正确的大方向上加以引导,让事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形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身边,为此人们应当学会重视个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在大事件面前,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主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小事件面前,留给网民足够的空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稳定,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网络世界才能更加井然有序。

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问题

话语权是当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今世界交流与发展的重要“武器”。在当今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受到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借助网络新媒体,不断更新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不断加快传播速度,在信息高速发展的驱动下展现出崭新的形态,但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新时代发展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2.1 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受到挑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任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一方面,网络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度不够。近些年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多种观点形成了多种派别,每一种派别都渴望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对他人形成影响。网络社会中人数越多,存在的看法和观点就越多,多种多样派别代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信息的片面化挑战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当网民对一件事情接收到无数的零散信息时,很难辨别事件的真伪。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民对事件的整体认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体性。

2.2 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是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着我国人民的行为举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也经历着发展与调整,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内容,其范围更加广阔,内容更加复杂多样,形式更加新颖。然而,在发展变化的同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也遭到了冲击。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网络大数据的特点使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机可乘”,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本身出现了危机。时代变更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冲击。在这种状态下,部分人对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存在质疑。尽管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先进代表,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点和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仍然与现实存在差距,无法及时反映现实问题,这必然导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出现信仰危机。其次,我国传统腐朽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腐朽思想根深蒂固。在历史悠久绵长的大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初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其传播必然要遭受到各方面的质疑,要想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信仰传播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中国传统腐朽思想的消除有助于传播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后,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网络社会已经成为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一些西方国家近些年来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控制我国人民的思想,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西方思想,建立传播队伍,企图打倒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消解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产业链,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握着先进技术的命脉,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妄想利用这一条件去控制、操纵他国的思想传播。对他们来说,利用思想文化冲击他国文化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在网络之中占据主动权,借用网络这个便捷的工具传播西方的思想。例如,新自由主义思想、西方“普世价值”、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思想一旦通过网络出现在国内,西方学者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教,将之渗透我国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如不及时处理西方文化渗透带来的危机,那必将导致人民的信仰出现危机,社会陷入混乱,国家面临困境。

2.3 网络管理问题突出对网络秩序的影响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网络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的热潮必定带动一群新的网络群体,“网红”“网络主播”应时而生,网络新兴群体的出现促进了网络话语言论的多样化。主播可能会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并在网络上引发激烈的讨论。然而,网络上不同人群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种群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网络混乱,这种混乱的产生通常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待新兴群体,国家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关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网络进行监管,使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利用网络传播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网络新兴群体的出现,给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问题。例如,网红一般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面对广大网民,在直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向网民传递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信息。在这样的状况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能规范网络社会中的秩序,另一方面能约束网络传播的主体。网络中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不同网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面对网络中的“流言蜚语”,网络管理者如果在事件产生重大影响前没有及时客观通报事件真相或正确引导舆论,那么网民无法及时了解事情的客观真相,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事件,形成错误的传播言论。这一部分传播言论不可小觑,极有可能在舆论浪潮的推动下形成群体观点,容易引发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网民,监管机关应当加强监管,时时关注。

第二,网络用户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待网络社会中碎片化的观点,如果网民缺乏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引导,那么就会“随大流”,容易相信眼前看到的部分观点。网络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如果网民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就会受到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冲击。网民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被逐渐消解以后,其价值观观念就会变弱,很容易被网络中存在的偏激观点所影响。因此,网络用户自我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

3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对策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国与外敌交锋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话语是我国推广自身的工具,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说话的影响力。当下网络发展日趋繁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我国国民思想观念受到干扰的情况,能增强我国国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因此,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引导

第一,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队伍。领导队伍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领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核心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2],“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3]。我国当前处于网络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应当建设一支有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引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发展。首先,领导干部应积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打好网络理论功底,熟知网络社会发展的历史,从而掌握网络时代发展的规律。其次,领导干部要切实体察民意、体恤民情,从人民群众最实际的利益出发,从社会发展最现实的状况入手,发表获得人民普遍认同的观点,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增强自身的说服力,最终达到引领社会舆论的目的。再次,领导干部要时时关注社会动态,学习社会性专业知识,了解网络运行机制,学会对信息发展的趋势进行预见性评估,以培养其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在面对网络突发情况时,能够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最后,领导干部要建立合理的网络运行监督机制,关注网络社会发展的安全问题,完善网络信息漏洞,不给非法分子可乘之机。领导干部队伍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首要因素。

第二,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评论队伍。首先,网络评论人员应当具备理论认识能力和评论写作能力。理论认识能力要求网络评论员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对网络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在不同种类舆论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迅速追根溯源,查找信息相关内容,形成正确的评论观点。其次,网络评论员应当与国家主流媒体相结合,在形成正确的评论观点后,通过国家主流媒体的帮助进行宣传,并抓住同国家主流媒体的合作,及时引导社会风尚,帮助人民群众广泛地认识正确观点[4]95。最后,网络评论员只有从群众角度出发,有理有据地评论观点,才能让观点为人民大众所信服。网络评论队伍不同于领导队伍,他们融入网络用户的大集体之中,成为网民的一员。他们代表最公正的观点,代表最真实的现状。他们贴近人民生活,关注人民实际,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为人民群众所信服。

第三,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监管队伍。监督与管理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重要环节,强化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队伍,才能时时检测网络约束法律法规的漏洞,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帮助完善法律法规内容。只有在合理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网民才能更加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强化监督与管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相关检测软件,而软件的制作与后期维护需要一支力量强大的科技队伍。建设好科技监管队伍无疑增强了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屏障。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及时发现不当言论,消除言论的不当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地位。

3.2 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形式

第一,丰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首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应推陈出新。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滞后,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人民群众在浏览相关内容后,要么直接划过,要么点击不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应当是发展的,人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5],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的重要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赋予新时代、新思想以新的内容和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面的时代化。其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应关注人民的需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意识形态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同,主要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人们的利益诉求[4]96。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更应该如此,只有关注人民最本质的需求,体现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换言之,丰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应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取材于人民,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为人民服务,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民是从内心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二,丰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式。在网络空间网民交流频繁,思想观点不断摩擦、碰撞,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并存的局面。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并存的形势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力的任务便更加紧迫,为此,应当更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式[6]。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显然已经不能再用长篇大论和枯燥无味的传播形式了,“快、简、短”已经成为当下主流传播的代名词。人们可能会更愿意浏览一段短视频而不是浏览一篇“作文”;可能更愿意看到生动的图片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段落;可能更愿意看网民的评论观点而不是长篇大论的真相。生活在快节奏的新时代,就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形式多样化,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正能量以各种形式深入人们的头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评论等形式,我们都应当学会利用当代新媒体,发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

3.3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客体的修养

第一,网民作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客体,应当丰富自身知识底蕴,开阔自身眼界,规范自身行为,熟知网络管理规范。在这个网络信息新时代,活跃于网络空间最基本的原则应是遵守网络管理规范,在不违背网络规范的同时,保留自己的观点,以清醒的眼光辨别是非。在信息嘈杂的时代,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应当增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眼界,不拘泥于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网民之间发生言语冲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源自网民自身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上出现的言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学会辨别,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每一件事做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第二,当代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因此,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应从大学生入手。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对浏览红色网站这种形式的网络文化产品抱有兴趣了,这些文化产品已不能与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价值取向相匹配[7]。因此,应当从抓好新一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入手,生产具有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另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工作要贴合当前大学生的喜好,以大学生的生活为着力点,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力求打造出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文化产品。通过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并进一步引起精神层面的共鸣,找到共同的精神支柱[8]。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信仰、支持两岸和平等,都能让学生增强价值观的信仰,提升辨别网络危机的能力,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网络中所出现的观点,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抓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大学生群体就相当于抓住了大部分网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帮助网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人们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民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