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在企业人才选拔中的应用探析

2022-12-28 14:13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求职者用人单位信用

唐 锋

(瀚华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8)

影响人才选拔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会让用人单位在短时间内很难快速、全面地了解求职者的全貌,也很难提前发现求职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从而影响招聘的成功性,甚至有可能埋下潜在的风险隐患,如人品、信用问题、能力不足等;但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也有可能会让求职者无法全面、系统地展示个人的真实能力,以及突出地展示个人擅长之处,从而错失进入公司的机会。如果这时候能够借助个人征信报告这样客观的第三方报告,客观真实地展现求职者的过往积累,减少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对提高人才选拔成功率将是很大的帮助。

一、个人征信报告的内容

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扩张四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核心的征信机制。出具个人征信报告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着国家政府背景,可信度相当高,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权威性。个人信息在这个平台上的逐步积累,可以系统、全面地展示个人的经历及信用状况,现已逐渐成为一个人的信用身份证明。个人征信报告里面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信息、欠税情况、民事判决等。而且,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更加全面和详实地囊括我们个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届时对于我们的实际应用效果将会更好。

二、个人征信报告对用人单位应聘及内部选拔人才的作用

在企业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个人征信报告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选拔的成功率。它既可以提前帮助我们剔除信用不良的人员进入公司,又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比对求职者简历内容,去伪存真。甚至也可以获取更多的隐蔽个人信息,方便面试提问的时候查漏补缺。

1.规避录用信用记录不良或潜在不良求职者的风险

对选拔工作者而言,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优秀的、适合该岗位的人才,如果录用的人才华横溢,但是,却是一位信用记录极差的人,将会为后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埋下非常大的隐患。尤其是现在国家对于劳动者的保护越来越多,对企业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要求又越来越严苛的背景下,提前发现隐患并排除信用不良的人就是选拔工作最为基础也是首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这些信息在个人简历上可能一个字也找不到,这些问题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一点也不会让你察觉,但是,在个人征信报告上面,却能如实、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以下这些信息。

(1)逾期。包含贷款和信用卡当前逾期以及两年之内逾期次数较多的,如一年预期2次,两年预期三四次;也包含水费、电费、税费等逾期。个人征信报告上呈现出来的不良记录,有可能是忽视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无论如何,只要出现,至少说明这个求职者对自己的信用重视程度不够,不重视个人信用的人我们怎么能相信其在工作中能信守承诺、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所以,在选拔过程中要坚决杜绝此类人员进入用人单位,而看个人征信报告的这些内容就能明显地过滤掉部分人员;(2)信用卡消费情况异常。包含最近一段时间(半年)频繁大额消费和以卡养卡的情况。这一点相对于逾期而言,被直接发现的可能性小很多,但却绝对不能忽视,反而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往往就是造成后面逾期的潜在因素。有这样征信记录的求职者,我们必须了解清楚其大额消费的真实背景,否则不能轻易录用。对于需要一位敬业员工的用人单位来说,录用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风险;(3)法院涉诉行为和强制执行记录等。求职者的涉诉行为和强制执行记录将会直接影响其在社会上活动的信用度,如果进入了失信人名单,不仅限高消费,甚至乘坐交通工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此的求职者我们在录用时必须慎之又慎。但除了已经记录在案的失信人等信息外,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其实是涉诉案件的本身,因为这些往往会转化成强制执行进而进入失信人名单。而通过了解涉诉信息,更主要的还是让我们从这些案件中了解求职者更多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信息,为是否录用提供决策依据。

2.对员工简历的真实性校验,发现员工简历中虚假的部分

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个人简历无疑是我们开展选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我们绝大部分的选拔工作基本上都基于此展开。但如果拿到的简历只是一份掺杂了大量杂质和水分的虚假简历,那后面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有可能付之东流。因此,企业要注重对于简历真假的识别,但这些方法要么比较主观,例如通过结构化面试或者情景化面试进行深度测试,要么花费成本较高,请第三方人员进行背景调查,或者进行走访了解,费时间也费精力,所耗成本也不低。那么,有没有一种更为有效、客观且成本尽可能低的方式?其实,用个人征信报告与个人简历进行交叉验证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查看个人征信报告上的基本信息与简历信息进行逐一比对,最明显的就是婚姻状况、工作经历、何时买房等。虽然其征信报告上的工作经历与简历上的不一定绝对匹配,但是若发现出入很大时,则可以通过提问弄清楚真实的原因,如果无法解释清楚,那么求职者工作经历的真实情况就值得怀疑,就必须要进一步了解清楚。

其次,我们在要求求职者填写简历或者应聘表单时通常需要获取求职者的原单位薪酬情况,但求职者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故意夸大前单位个人收入,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征信报告中的信用卡授信额度、买房的时间及按揭金额等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因为银行一般是基于客户的还款能力给出的授信额度,所以,收入较低或者经济实力较差的客户一般很难获得较高的授信金额。

3.威慑和震撼提供虚假信息的求职者

当企业要求求职者提供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时,其实在暗示对方,招聘方一定会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此前求职者所提供的信息有失真的情况,那么会影他的录用以及后期的入职。这样。求职者在提供所有的材料时就会放弃那一些虚假和有渲染成分的内容,甚至在面试的时候也有助于让求职者回答的内容更加真实。

4.树立信用品牌和意识,应用于内部选拔

对已入职的求职者而言,因为经历过查阅征信的环节,一定会在内心开始树立征信重要的理念,这种理念可以用于延伸至员工管理环节和企业文化塑造方面。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人才内部选拔过程中可以持续性地作为一种参考数据。尤其是在向上提拔甚至是跨级提拔的时候,个人征信报告仍然且应成为一份客观数据工具,用外部选拔一样的标准去进行筛选,既防止带病提拔,也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所提拔对象的各种信息。

当然,无论是何种具体的方法,都不能轻易地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是需要根据个人征信报告上的异常内容,洞察异常数据背后的各种可能性,并结合求职者的其他资料以及面试表现,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样才能让这份征信报告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数据是历史累积的,还是之前的过往呈现。人是变化和成长的,因而要带着谨慎的态度去答疑解惑,给求职者机会,但也同样让求职者更加重视自身的信誉守护。

三、个人征信报告的查询方式

获取个人征信报告的方式通常来讲会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查询;另一种是授权有查询资质的机构查询,如银行。但考虑到求职者的意愿(不愿在金融机构留下太多查询记录),以及操作上的简便性,最优的方法就是让求职者自主查询后提供。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个人征信业务查询服务,可以要求应聘者在网上填写相关信息自主查询后提供给公司,也可以让求职者携带身份证件到银行机构查询打印提供给公司。但这两种情况都应该要求求职者手写承诺书确认该个人征信报告真实未篡改,以避免员工提供虚假的个人征信报告,又或者直接让应聘者在公司所在单位电脑进行下载打印,以保证其真实性。

四、企业运用个人征信报告的场景

在下发录用通知书之后再要求求职者提供个人征信报告,则失去了用其验证真伪进行信息交叉验证的价值和意义,达不到杜绝不良品行或者不符合要求的人入职的效果;在求职者初次面试前提供,则会让很多求职者直接放弃面试机会。同时,因为没有初试的筛选,有可能做大量的无用功。因此,最好是经过初试后,让求职者与简历等材料一并提供,既减少求职者材料提供的次数,同时也方便在搜集完善的材料后更容易对比和分析。

五、结语

随着个人征信报告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全面、及时,同时,其获得以及使用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和广泛,相信用在人才选拔上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将会给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并取得更好的应用成果。

猜你喜欢
求职者用人单位信用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找工作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