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有效管理模式分析

2022-12-29 08:14马关辉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层音乐教学模式

马关辉

与企业管理模式相比,高校音乐管理具有很多的不同,音乐教学的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为音乐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目前,中国音乐教育管理基于现代理论以及教学方式,借助高效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制度,系统性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以及非专业音乐人才。通过多年的发展,传统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对于音乐人才培养工作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音乐教学管理原则为基础,对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为音乐人才培养提供全新路径。

一、音乐教学管理原则

(一)程序、规章、评价统一原则

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其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程序、规章以及评价三者统一原则。这里所说的程序,实际上是指对音乐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确保音乐教学过程能够基于教学计划稳步实施;规章是指对于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各项制度进行管控;而评价则是针对音乐教学的目的进行管理。从微观层面来看,程序主要是从时间维度对音乐教学进行管理,而规章主要是明确某一个岗位需要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开展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工作,评价则是在过程和结果中,对目标达成起一定的监控作用。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只有三者确保统一,才能发挥出音乐教学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原则

针对音乐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也要保持统一。前者的工作重点是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进行管控,确保音乐教学活动与教学计划相符;后者的工作重点则是要保证音乐教学工作的质量。从宏观层面来看,就是要将“软管理”与“硬管理”相结合。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由于音乐教学质量无法用明确的指标进行量化,且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并不会在短期内显现,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质量问题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能仅以目前管理作为音乐教学管理的基础,还要加入过程管理模块。借助这种方式,确保音乐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1]。

二、音乐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落后。通常情况下,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都是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的方式,先由教师向音乐专业学生们系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分科目讲解音乐技巧,例如演唱技巧、演奏技巧以及编曲技巧等,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音乐专业学生全面熟悉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巧,提升其音乐综合素养。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暴露出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的弊端。高校音乐专业每年培养出大量音乐匠人,尽管其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素质,但是音乐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2]。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教职人员就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对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结合目前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音乐擂台”以及“分层动态教学”是两个较为成熟的音乐教学创新模式。

三、音乐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方式

(一)音乐擂台模式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效率,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音乐实践。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让音乐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全面理解乐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编曲方式。这种背景下,音乐专业教师以及高校管理者,在对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过程中,就需要思考如何为音乐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更为新颖、更能够贴合当代音乐专业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提升音乐专业教学质量。而音乐擂台模式的出现,为音乐教学有效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通过音乐擂台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音乐专业学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实践,对乐曲以及旋律进行更为系统的了解与掌握,并通过参加“擂台式”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让音乐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内涵,体会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3]。实际运用“音乐擂台”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来指导音乐实践,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音乐理论、丰富音乐实践并主动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参与音乐擂台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能够让音乐专业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化为音乐技巧,在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的同时培养其音乐审美,一举多得。

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实践模式,音乐擂台教学模式想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要依靠学生的大力支持。这种音乐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就在于教学上限很高,其教学效果与参与音乐擂台教学活动的人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即参与音乐擂台实践活动的人数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因此,教师以及高校管理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提升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擂台教学管理模式的兴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第一,重宣传、强排练。在校园内积极宣传音乐擂台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扩大音乐擂台的宣传范围,不仅充分调动音乐专业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还要鼓励非音乐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此项活动,从而增加参与音乐擂台实践活动的人数,同时也对非专业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学号报名+自由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征集更多的参赛者。依照不同的组别让选手进行自由组队,并以“小组对垒”的方式考察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为了提升音乐擂台实践活动的竞技性,可以指派音乐素质强,沟通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一个小组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排练,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提升小组的综合竞争力。第二,严要求、宽评比。开展音乐擂台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比赛的最终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成长,收获知识与经验。这种背景下,需要对参与音乐擂台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给予其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放开对于表现形式的限制,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演奏、演唱、迷你音乐剧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优化奖励方式。对于比赛的获胜者,除了颁发奖金之外,还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精神奖励。例如设置荣誉称号,满足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4]。第四,合理安排时间。音乐擂台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不能影响到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因此可以将擂台的比赛周期拉长,并压缩每一次比赛的时间,例如每周举办两次音乐擂台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控制在九十分钟之内,从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进行预选赛,到学期末进行总决赛。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能够避免音乐擂台活动影响正常教学节奏,另一方面又可以让音乐擂台实践活动始终保持热度。借助这种新颖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分层动态教学模式

1.分层动态教学模式简介

分层动态教学,与目前教育行业所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基于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处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一刀切”的教学弊端,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音乐专业的知识点较为繁杂,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不同,其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因此需要采用分层动态教学法,将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层次化分解。借助这种方式,每一位大学生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尊重,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提升音乐专业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符合目前社会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2.音乐教学具体开展方式

在分层动态教学模式框架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们的表现以及展现出的音乐素养,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以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为基础,将学生分为甲、乙两个组别。针对不同的组别,音乐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甲组应该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为甲组的学生制定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音乐探究任务,比如对某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深层次解读,并撰写分析报告。或者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歌曲的创作与演绎[5]。因这些合作探究任务难度较大,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目标,故倒逼音乐专业学生通过沟通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乙组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以巩固基础为主,制定一些短期内能够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的小目标,先帮助音乐基础能力差的学生重拾信心,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特长,并针对其兴趣以及特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介绍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甲组与乙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各种资料,并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分享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送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经典作品《情姐下河洗衣裳》《好花红》《飞歌》《蝉歌》等,并组织甲乙两个小组重新演绎上述作品。上述作品有独唱、合唱、齐唱等形式,音乐专业学生在分析该作品过程中,需要分层次对其进行解读。针对甲组,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分析歌曲演唱环境、演唱对象、演唱方式等特点,分析上述作品在表演过程中的所需要具备的特征。而乙组同学,主要以鉴赏为主,了解上述作品的产生背景、运用场合以及传承方式等,争取能够在文字表述、语言描述的过程中,深化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让乙组同学观赏甲组同学演绎上述音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乙组同学可以运用自己在鉴赏过程、理论深化过程中所知,说出自己的心得,帮助甲组同学改正一些演唱方面的基础性错误。同时两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音乐资料,并分享自己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总结的心得,相互打开思路。借助分层动态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音乐专业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实际运用分层动态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音乐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分享,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此外,音乐综合素养好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帮助同学成长,将自己学习音乐知识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同学,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与自评,锻炼音乐学生的总结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动态教学模式不仅要强调“分层”,还要注意“动态”这一特点,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动态优化,确保音乐教学始终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6]。

结 语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管理,其一是方法得当,其二是效率要高,针对创造性、模仿性较高的音乐专业,同时又是更新速度、换代速度较快的教育专业,对音乐教育专业有着全方位的、立体的要求。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各级的调配,无不验证着上述观点。

所以,构建有效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基础。相关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要坚持程序、规章、评价统一原则,以及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音乐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音乐擂台以及分层动态教学等新模式,丰富音乐教学管理模式,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注释:

[1]蔡 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2018(06):100—112.

[2]贾达群.音乐分析是音乐理论教学中学科转型和创新的标志——兼谈音乐学院作曲教学的创新[J].音乐研究,2017(06):12—17.

[3]和云峰.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刍议——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若干教学与实践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1):47—54,99.

[4]崔艺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20):167—168.

[5]文星林.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21(30):178—179.

[6]马一菲.浅谈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山西青年,2021(20):88—89.

猜你喜欢
分层音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雨林的分层
音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音乐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