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舞台技术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2022-12-29 08:14陈琳力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舞台音乐发展

陈琳力

数字媒体时代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快了音乐的发展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音乐的创作方向、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方式,这种变化促进了音乐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近年来音乐类综艺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荼,据统计,2019年,各一线平台共公布了27档音乐类节目的相关信息,该类别以数量最多、创新力度最强成为2019年各平台综艺内容布局的重头戏之一。四大网络平台、五大一线卫视均有至少一档音乐节目傍身。另外2020下半年,就有大概24档音乐类节目。作为群众娱乐性消费的生力军,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的增速比国家平均GDP还高,2018年也创造了近五年增速的新高。随着“音乐+”带来的泛娱乐经济模式的发展,产业环境更加完善,商业模式、原创体系都不断成熟,同时还有音乐科技的创新发展,中国的音乐产业到了黄金的发展期。

一、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一直绽放着绚丽的色彩,随着人民群众对音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音乐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时代的要求[1]。一直以来,音乐产业是整体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什么年代,只要是好的文化,都能绽放出它的独特魅力。同样,无论在哪个时代,音乐必定和当下的最新科技紧密联系。音乐不单纯只是传递声音,在如今“重体验”的消费环境下,“音乐可视化”的发展思路也尤为重要,这其中的舞台技术就成为增强音乐视听效果的重中之重,舞台技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包含多媒体、服饰融合、妆影效果、音响效果、灯光技术等,它们在舞台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技革新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音乐消费方式发生改变,数字技术也对现代音乐消费产生巨大影响,相关的科技创新也对音乐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渗透。随着内容付费的兴起,中国数字音乐的商业转化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例如2019年腾讯音乐第二季度在线付费用户数达到3100万,同比增长33%。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QQ音乐等线上音乐平台的流行,让传统的音乐磁带、CD、音乐专辑的音乐消费受到冲击。

(二)音乐传播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风靡网络的短视频、直播,体现出以“生动形象、传播迅速、收看方便、互动性强、受众广泛”等为特点,2020年8月4日,互联网影视峰会正式举行,此次大会发布了《中国网络视频精品报告(2020)》,据该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规模达到8.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高达7.73亿。当代短视频与娱乐音乐在很多时候都是相互作用并相互依赖的,这种音乐短视频以较低门槛及快速生产扩大了音乐社会传播的受众基数,短视频的相关技术带动并创新了音乐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另一方面,音乐的丰富内容与魅力体现也让短视频的内容更加丰富,并带来更大的文化价值。音乐的优美旋律与舞蹈动作通过带动用户模仿与二次创作,使得各阶层的用户迅速传播而得到大量的拥趸。短视频带动音乐在大众视野中高频率出现,这一现象也被称为音乐的“病毒式传播。”

(三)音乐表演形式的丰富

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类节目的表演形式,数字媒体技术在如今被广泛地运用在晚会、展览、演唱会、电影等,为大众营造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在音乐舞台中所包含的元素愈加丰富,传统的乐器演奏结合了新技术,让真人弹奏、真人演唱与虚拟歌唱演员同台演绎[2]。利用AR技术,将虚拟效果与真实场景进行融合。在江苏卫视举办的“用奋斗点亮幸福”2019跨年演唱会上,就是通过AR技术使舞台与音乐进行了完美地结合,营造了喜庆而炫酷的现场氛围,如歌手林俊杰的《那些你很冒险的梦》中,舞台上迅速出现了汪洋的大海,并通过AR技术把真人变成一条巨大的美人鱼,让观众沉浸在数字艺术的海洋中,在视听觉方面都受到巨大的震撼,使现场氛围被迅速推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新技术发展对于音乐产业的影响

(一)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氛围体验,推动音乐表演形式创新

现代科技正以各种形态、各种方式影响着音乐的发展,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如今的应用日趋广泛,音乐的舞台魅力对音乐的完美呈现至关重要,也对增强观众的体验尤为重要,音乐内涵的充分体现必定会收获良好的大众反馈。

新技术的应用让音乐表演拥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如全息投影技术打造虚拟艺术体验,2019年,王者荣耀越剧新文创项目揭幕仪式暨越剧文化论坛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场举行。该项目在推出取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形象的“梁祝”主题皮肤的同时,借助全息影像技术,塑造了首位二次元越剧女小生形象——上官婉儿,全息影像与越剧表演的有效结合,为实现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延长戏曲艺术家演出生命力做出了贡献。“该方式是对传统舞台设计的延伸和再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观赏规则,使视觉意象得以延伸。”满足了受众的视觉、听觉享受,打造出立体逼真的艺术情境,同时也为传统的戏剧、歌剧、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打开创新思路。5G技术的应用也为晚会直播、音乐演出效果提供更好的帮助。在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普及中,我们的演出逐渐脱离了空间的限制,让各地的音乐家在屏幕中也能实现“同台竞技”的梦想。正如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代晓蓉教授在评价5G技术曾表示:“未来的娱乐演出将突破时空局限,使人们在剧场之外也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近几年也在音乐表演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各大卫视以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态度也让传统的音乐表演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促进了现代舞台技术、音乐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音乐产业与传媒业、影视行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并逐步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它现在已经不是一种发展趋势,而是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模式,成为产业发展的真实选项。音乐产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渐与其他产业、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特别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传媒业与影视业[3]。

音乐衍生出的选秀、综艺、比赛、电影、电视剧让音乐产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新说唱》等音乐节目的大火,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效益,让许多原创音乐人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去施展音乐才华。音乐也是影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往往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凉凉》、《步步惊心》的片尾曲《三寸天堂》;以及电影《前任三》中的《体面》《说散就散》,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的《大鱼》,等等。据《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音乐广播广告收入达到15.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音乐类电视及网络综艺节目总收入超过66.5亿元,同比增长14.6%。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智能车载音频接触的多样化以及智能音频普及率逐年上升。电视音乐综艺节目生产进入平稳期;文化创意类节目的涌现,使得电视综艺体裁更广泛,传统、经典文化元素更为丰富,节目形态也更多样。网络音乐综艺节目不仅数量快速增长,在总期数、口碑值、类型数等方面整体有所提升。音乐产业与传媒业、影视业的相互融合将有力地推动传统音乐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促进传统音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促进音乐的创作风格多样化,激发创作热情

音乐创作在未受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之前,主要采取作曲家谱曲、作词家填词,最后再由演唱者或表演者来对其进行演绎,这样不但会耗费较多的财力与人才,还对设备和场地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现代媒体技术的兴起,让音乐制作越来越多样与灵活。电子合成器、计算机等的广泛运用,让创作者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创造出风格不一的音乐作品。舞台技术的发展推动音乐创作者创新音乐的表现形式,让音乐能够展现多方面的文化魅力,技术的支持使如今的音乐表演更为精彩[4]。

2019年末,各个卫视在跨年晚会上火力全开,收视率的比拼如火如荼,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最终胜出的不是任何一家卫视,而是首次举办跨年晚会的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以下简称B站)。B站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它没有和其他卫视一样去走靠明星带动流量的老路,而是应用新技术,充分利用交响乐,并与其他音乐类型相融合,围绕着观众感兴趣的游戏、影视、互动等题材,通过对比明显的混搭,形成更能吸引年轻人的节目,打造出整体娱乐氛围,并通过网络漫游、古韵流行、传统国风等多方面的融合,将视觉、听觉内容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呈现出魔幻巨制。B站依托精湛的舞台技术将日本虚拟歌姬初音未来与“国乐四大天王”之一的方锦龙大师进行合作,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传递得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当指方锦龙和百人乐团的表演,中西音乐的完美碰撞,集合各种要素的闪光点,展现出“音乐艺术没有边界之分”的胸怀。与其他卫视注重流量相比,B站的观众反馈也十分“热闹”,话题讨论也集中在音乐本身。这一生动的例子也为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发展思路。

三、未来音乐产业发展建议

(一)增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鼓励音乐人大胆创作

对音乐版权相关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也是保持未来音乐产业活力的重中之重。当今的音乐版权保护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使用,即在网上只提供视听服务但不提供下载,这让无数受众不习惯;另一种是提供下载,但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的方式从理论上说是比较适合受众消费观念的。但随着技术进步,音乐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盗版之风也越发猖獗,大众对于版权认识的薄弱也让许多原创音乐人“失望”,维权之路也十分困难。甚至还出现盗版下载量、播放量比正版音乐还要多的情况。这不仅有损了原创音乐人的利益,也是对音乐文化的不尊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音乐人的创作热情。为了让音乐产业更加长远地发展下去,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公众对于音乐版权的认识,可以定期开展版权保护的讲座,以及知识问答,加强对原创音乐作品的保护力度。在网络音乐平台的开启页面、浏览页面增加版权保护的标语,使公众对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5]。

(二)对于新技术的合理运用,更突出表现音乐内涵本身

新技术的运用不仅让音乐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传播方式得到发展,也让音乐的音色效果、舞台氛围得到很好的完善。新技术可以提高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为大众传递“赏心悦目”的音乐舞台。但在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过分依赖新技术的现象,技术是辅助音乐表现的手段,而不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如果一味的追求技术创新、追求舞台效果,忽略对音乐内涵本身的表达,那么,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保护音乐艺术本身的内涵也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尽量挖掘其自身的魅力,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强对从业人员审美的提高,以及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6]。

结 语

数字时代下舞台技术对音乐产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未来音乐产业的发展中要紧握这一法宝,合理利用,为音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支持。积极探索舞台新技术的表现效果,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提升不断学习,最大程度地将舞台新技术运用成熟。同时立足于大众视野,音乐既产生于大众生活中,亦植根于大众生活中,未来的音乐产业发展也应立足大众,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推动中国各产业发展作出努力。

注释:

[1]吴 丹,于兰英,殷 瑛.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评《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研究》[J].科学决策,2021(01):97—98.

[2]曹青峰.浅议舞台技术在节目创作中的重要体现[J].幸福生活指南,2018(04):164—165.

[3]张朝栓.浅析AR技术在电视舞美设计中的应用——以2020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为例[J].西部皮革,2020(11):62—63.

[4]孙 骏.浅析全息投影技术在越剧舞台艺术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20(20):68—69.

[5]刘佳杰.论现代传媒技术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8(16):250—251.

[6]胡明阳,卢一凡.从音乐版权看全民版权意识的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03):11—13,16.

猜你喜欢
舞台音乐发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
我们的舞台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