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子君唱段《不幸的人生》演唱研究

2022-12-29 08:14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伤逝子君咏叹调

王 丹

由王泉、韩伟改编剧本,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于1981年根据鲁迅同名小说《伤逝》改编创作的,是中国歌剧历史上首部抒情歌剧,对我国歌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作品同时融合了鲁迅小说深厚的精神内涵及施光南高超的音乐创作手法。随着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平铺直叙的宣叙调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咏叹调则凭借其富有感情色彩的演唱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1]。作为歌剧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咏叹调在表现故事情节、描绘人物性格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幸的人生》不仅是《伤逝》中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还是该部歌剧的经典选段,音乐旋律动人,情感富于转变,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歌剧《伤逝》概述

歌剧《伤逝》的故事发生于五四时期,当时的人们渴求解除数千年来封建思想的禁锢,致力于追求平等、自由、个性,但面对历史的变革动荡,普通人也时常会陷入迷茫之中。剧中的男女主角涓生、子君即是在新思潮冲击下广大青年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一方面,他们认为自身是思想解放的勇士,另一方面,他们对脱离封建社会后的生活又感到不知所措,并表现出不坚定、脆弱等不足,这实则是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的结果,而该种不彻底最终宣告了革命的失败,男女主人公也由此成为了这场革命的牺牲者[2]。

歌剧《伤逝》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歌剧,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创作手法很大程度上开创了我国歌剧史上学习吸纳西方歌剧创作手法的先河。有别于我国歌剧过往的题材选择,歌剧《伤逝》舍弃了备受青睐的革命题材,转而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爱情题材。与此同时,作者在创作《伤逝》过程中,没有沿用传统歌剧简单、齐整的调式,而是吸取了大量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比如通过对咏叹调、叙事曲、浪漫曲等创作手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歌剧的音乐表现力,进而让故事中的情感得到更深刻的呈现,以及让受众获得了更良好的感官体验。歌剧在整体布局上选取了一年四季交替变换的主题形式,以期展现男女主人公各阶段的情感发展及心理变化。歌剧《伤逝》主要讲述的是新青年涓生与子君由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分离的一个爱情故事。在五四时期,子君受到了涓生的思想灌输,并逐步获得了思想觉悟,终于有一天,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摆脱了封建家庭的禁锢,追求自由的爱情,与涓生组建了他们幸福的家庭。但终究因社会的迫害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涓生与子君并没有获得圆满结局。故事末尾,在沉重压力的驱使下,涓生对子君的爱逐步消耗殆尽,并绝情的向子君提出分手,子君则在痛苦和绝望中发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悲叹,唱出了这首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二、《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中极具戏剧性的一段咏叹调,在歌剧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故事发展至冬天,也逐渐出现裂缝,并最终走向破裂。《不幸的人生》细致描绘了子君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绝望、痛苦。全曲主要可分成三个部分,属于典型的复三部式曲式结构,该首咏叹调各个部位的细节转变都与子君实时的情绪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再现部分的叠加效果更是为表达子君的情感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3]。

歌曲的第一部分(1—23小节)为f小调,起始的主题由小调的主和弦切入,表现了子君的无助、痛苦,如同缓缓走来一位可怜、无助的女子,并且脚步不断放缓,给人一种扑面的凄凉感。与此同时,主题(8—23小节)由f小调的三和弦展开,4/3、4/4拍交替推进,增强了曲调的不稳定性,进一步表现了子君不知所措的悲伤情绪。歌曲整个第一部分节奏平缓有序,音域偏低,通过运用如同人们说话一般的演唱方式突出了子君此时此刻的无奈及心灰意冷的思想情绪。

歌曲第二部分不仅是全曲最长的一部分,还是最复杂的一部分,节奏型大多为2/4拍、4/4拍,该部分主要可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24—55小节)由平静的f小调转至明亮的F大调,旋律线条变得开阔宽广,钢琴伴奏织体为琶音音型,整体音乐表现力明显强于第一部分,由此也反映了子君情感上的转变,即为子君展开了对过往与涓生幸福生活的追思,内心波澜起伏。片段中“别了”是子君在与过去的美好回忆告别,但其中又包含着不舍,三个“别了”通过对上行模进音乐形式的运用,让音乐情绪逐层递进,并突出了子君越来越激动的思绪。一直到“天真的爱情”中的“爱”字以三拍的上行琶音呈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已是心如死灰。接着“别了”再次出现,歌曲如同重新回到了原点,此处的“别了”更像是子君的自白。直至“盲目的牺牲……”伴奏织体逐渐转变为柱式和弦,旋律线条也不断增强,这时的主人公对爱情已不抱任何希望,而更多是感伤自己过往的付出,以及感叹自己过往的痴情。“眼泪啊”让整个段落进入一个小高潮,一方面子君在此处进一步将自己心灰意冷的情绪进行了宣泄,另一方面创作者以不同的旋律来表现相同的歌词构成对比,表达了子君此时的无奈、绝望。第二段(56—77小节)的伴奏织体由断裂的柱式和弦构成,进一步展现了歌曲中表达的坚定。该段落通过上行摸进的形式描绘了五次“我将回去”,并表达了子君的无奈委屈,前两个“我将回去”处于低音区,后三个“我将回去”音区不断提高,并且在后三个“我将回去”之后,音乐在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啊”字七度调进,迎来了子君情感的爆发。伴随而来的是一连串由强向中弱递减的三连音“啊”,给人以徘徊犹豫的感觉,一直到“哪里是我的路程”,描绘了子君经历过悲伤的摇摆不定,终究还是被冷冰冰的现实打败的绝望之情[4]。第三段(78—100小节)由大调转回至f小调,钢琴伴奏采用的是三连音节奏型柱式和弦,给人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并与歌词“可怕啊”实现了有效呼应。“父亲夏日般的威严”“路人冰霜般的嘲讽”,都让子君感到害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紧张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子君由回忆回到现实的无奈心情。最终该段落以“是寂寞、凄凉、是怨恨”收尾,旋律也由此发展至高潮,情绪在渐强、渐快中达到高点,进而表现了子君将一切归咎于“恨”。

歌曲第三部分属于是歌曲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主题与第一部分相统一,感情变化也由第二部分的爆发转回至平静,给人以无限落寞的感觉。该部分的最高音“啊”字,如同主人公在做最后的挣扎,同时表现了子君对现实的质问,但最终也只能是万般无奈,最后“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表现了子君对自己命运的叹息,以及决心离开人世的绝望心情。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最终在凄凉、落寞的氛围下结束。

三、《不幸的人生》演唱处理

(一)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其影响着演唱人员能否实现对作品的理想演绎,特别是对于咏叹调的演唱而言,情感表达更是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不幸的人生》演唱的情感表达而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的设定。《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片段“冬”中的一段咏叹调,在歌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发展至冬天,也逐渐出现裂缝,最终发生破裂。涓生向子君提出分手的决定,就如同一下子将子君推向寒冷的冬季,让子君被严寒所包围,无法找到情感的落脚点,子君最终发出了“哪里是我的路程”的质问,这同时也是子君在历经无限悲痛后无可奈何的呐喊,剧中子君被设定成抒情女高音的形象,由此要求在演唱时既要圆润、柔美,还要极具歌唱性。二是把握剧中剧情发展及人物内心活动变化。在演唱前,深入分析剧本,有效把握人物尤为必要。演唱者应立足于剧情实际,了解剧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在领会人物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表达自身的情感,尽可能实现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充分表达。感情基调确定影响着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及演出的整体效果,同时还紧密影响着受众的体验,而演唱人员唯有充分了解歌剧的情节发展,了解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方可明确演唱时应确定哪一种感情基调。确定完毕感情基调后,便要综合分析剧情发展中各个环节所需运用的处理技巧,在把握所需表达的主旨、情感后,就应尽可能应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去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真实世界,歌唱速度的把控、声音高低变化、舞台色彩转变等均重要影响着歌剧的整体表现效果,演唱者应基于对歌剧人物性格特征、内心世界转变的深入了解,为受众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让人们可收获良好的观看体验。子君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个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爱情的新青年,在遭到涓生的抛弃之后,她的内心陷入迷茫,目睹着好不容易争取获得的爱情不复存在,她感伤自己的不幸,痛恨自己的天真[5]。与此同时,面对毫无温暖的家庭,以及无情的社会,更是让子君感到自己人生未来的一片黑暗。为此,演唱者在表达主人公的这一情感变化时,应运用咏叹调的方式予以呈现,进而向受众展现子君盲目追求爱情婚姻后的悔恨。

(二)演唱中的技巧应用

《不幸的人生》演唱过程中情绪较为低沉,并且存在一定难度,整体速度为中速稍慢。对于《不幸的人生》演唱中演唱技巧的应用,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内容入手。

一是气息技巧应用。歌曲第一部分描绘了子君对过往的回忆,以及不得不要面对被爱人抛弃的事实,这一情景开启了子君内心情感变化的篇章。为展现子君内心情感的转变,各小节第二拍的弦乐均应表现沉重的强音。结合歌曲内容而言,应由弱音开始,以此为整部歌曲抒情、叙事语调奠定有力基础,进而防止起调过高而加大衔接难度。另外,对于气息的训练,应采用多种不同训练方法,比如遵照歌曲剧情的发展转变分别可采用急吸、快吸等呼吸方法,确保演唱过程中对主人公内心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

二是歌曲分句处理。演唱者应结合歌曲的分段、分句,确保演唱的协调性,切忌随意断句,否则将破坏歌曲的韵律美。在歌曲第二部分的最终歌词“在那条路的尽头,是寂寞,凄凉,是怨恨”,结合曲谱而言,该部分需要进行多处停顿,对此演唱人员可进行技巧性处理,结合自身需要实际予以适当停顿,确保换气的顺畅度,把握好情感表达。

三是咬字、吐字处理。为实现对一部歌曲的完整演绎,不仅要保证良好的歌唱性、节奏性,演唱过程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也至关重要。咬字过程中应通过嘴唇发力表现字头,唯有在字头清晰的前提下,字腹、字尾的收尾方可恰到好处,进而避免演唱时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因为《不幸的人生》的情绪较为复杂,由此更要求演唱者要确保咬字、吐字清晰。在开始演唱之前,可利用气息反复按节奏朗读的方式,以不断提高对歌曲的认知水平。比如,在对第一部分“我的心啊,被撕裂得阵阵剧痛斑斑伤痕”进行演唱过程中,在咬“阵”字时,演唱人员舌尖应微微翘起,归韵“en”时转至鼻腔,否则将产生“zheng”或“zhan”的发音;而在咬“斑”时,首先通过嘴唇发力阻气,以表现“b”音的爆破效果,接着嘴型放大以发出“a”,最后“n”转至鼻腔,防止出现“bang”或者“ba”的发音效果。又如,在对第二部分“盲目的牺牲”进行演唱过程中,“盲”鼻腔音“m”发音过程中,演唱人员应闭合嘴巴,并通过上下颚没有空隙送气发声[6]。归韵过程中切忌如同“妈”字一样,放大嘴型唱完“a”音便收尾,此处的韵母为“ang”,必须要依据“a”音的嘴型,保持嘴型不变,直至最后发音结束于“ng”上。综上,唯有清晰的咬字吐字,方可让演唱者在演唱时,不会因为发音模糊而难以完整的演绎作品。

四是声音色彩的控制。从《不幸的人生》全局角度而言,为实现对子君内心情绪变化的充分表现,还要求演唱者要进行有效的声音色彩控制。在演唱训练过程中,应有序借助气息对同音反复、持续音部分予以朗诵练习,进一步生动展现子君内心的发展转变。从情感层面而言,可通过同音反复表现子君内心的向往但难以得到爱情的无奈,持续音则可表现子君最终下定决心的想法。在歌曲第二部分,运用p的力度,旋律于降b小调主和弦上展开,经由反复运用三连音及力度、速度的转变,让旋律趋于紧张,进而让受众可更深刻地领略到子君的内心情绪变化。

结 语

总而言之,《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中极具戏剧性的一段咏叹调,同时实现了与抒情性的有效结合,并且音域较宽,是一首难度不小的声乐作品。为实现对该部作品的完整演绎,演唱人员要充分了解歌剧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对剧中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恰到好处的呼吸及演唱技巧运用,以实现对歌剧的完整呈现,让广大受众真切感受到那一特殊时代引发的人生悲剧。

注释:

[1]鄢志莉.浅谈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16):47—48.

[2]李 孜.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演唱版本分析——以《一抹夕阳》和《不幸的人生》为例[J].牡丹,2019(05):78—80.

[3]张 贵.冲破封建礼教枷锁 悲叹女性自由之歌——歌剧选段《不幸的人生》的音乐与演唱研究[J].艺术研究,2018(03):72—73.

[4]陈可心.歌剧《伤逝》选曲《不幸的人生》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刻画及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19(21):67,69.

[5]李宗华.歌剧选段《不幸的人生》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18):29.

[6]魏泽晖.歌剧《伤逝》中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北方音乐,2019(12):90—91.

猜你喜欢
伤逝子君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咏叹调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老李的咏叹调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