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践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四上《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

2022-12-29 15:46方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文|方芳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伟大的建筑师”系列活动,指导学生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知晓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2.通过“致敬罕见的观察者”系列活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推介阅读与昆虫相关的书籍,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和动力。

【教学流程】

任务一:认识伟大的建筑师

设置情境:认识它吗?这是一种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昆虫,它住在草丛里、砖石下,喜欢唱歌,有着清脆悦耳的歌声,但是它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来认识一下,它就是——蟋蟀。法布尔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个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请你当一下小蟋蟀,读一读《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住宅。

活动1:说说住宅选址要求。

要求(1):说清楚住宅选址的要求,可以用连贯的语言串联起来,也可以简明扼要地介绍。

点拨:抓住关键词“慎重地选择住址”“排水优良”“温和的阳光”“自己挖掘”帮助说明。

要求(2):说说蟋蟀这样选址的良苦用心。

点拨:“排水优良”,意味着要是遇到大雨,它的住宅也不会被淹掉。“有温和的阳光”,说明住宅是向着太阳的,有阳光照耀,住宅一定非常温暖舒服。

要求(3):介绍的时候,可以跟其他昆虫的“家”作对比。

点拨:其他昆虫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这样随随便便就安心住下,就是“随遇而安”。而蟋蟀的住宅是自己挖掘的,真是非常讲究,与众不同。

活动2:画画住宅的户型图。

(1)外部设计。出示句段: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①“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可以知道蟋蟀住宅选址有“向阳”的特点。

②从“隐藏”“倾斜的隧道”“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感受到住宅和门洞都很隐蔽,洞穴大小适宜。

③“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非常谨慎小心,洞穴隐蔽性很强。

④“经过仔细耙扫”,可以看出住宅门口有个平台,收拾得很平坦。

(2)内部特点。出示语段: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内部没什么布置”“墙壁很光滑”可以看出屋子非常简朴。

活动3:夸夸住宅的优良性能。

要求(1):结合住宅外部和内部设计特点,请你夸夸自己这样设计的巧妙用心,这样建造的优良性能。

点拨:向阳修建,排水优良,住宅一定温暖干燥;隧道弯曲,青草遮蔽,住宅安全隐蔽;仔细耙扫,平台平坦,住宅适宜休闲;屋内简朴清洁、平整卫生,住得一定非常舒适。

要求(2):请你自豪地夸赞一下自己。

点拨:这就是“我”,一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昆虫,充满智慧,巧手妙心,将洞穴修建得如此舒适又安全,难怪法布尔称赞“我”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我”也是个能干的建筑师。

【设计意图:转变学生作为知识“储存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经验,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化身为小蟋蟀,以“说说”“画画”“夸夸”为主题的活动方式介绍自己的住宅,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将课堂知识内化为自身语言,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务二:致敬罕见的观察者

活动1: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要求(1):蟋蟀很能干,可是它在茂密的草丛中或者在杂乱的碎石下修建自己的住宅,你能轻易发现吗?议一议,作者法布尔究竟是怎么发现蟋蟀修建住宅的奥秘的。

点拨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法布尔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看出来的,要等到有太阳的时候才会发现。

点拨②:“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可以看出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酷暑还是烈日,法布尔都坚持观察。

点拨③:“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隐藏”说明别人都不容易发现,但法布尔发现了,可以看出他的耐心、认真、仔细。

点拨④:想象一下法布尔观察的画面:下雨了,法布尔趴在地上仔细观察;刮风了,法布尔趴在地上仔细观察;出太阳了,法布尔趴在地上仔细观察。一天又一天,连续地观察,才能发现这条倾斜的隧道,才能了解蟋蟀的住宅。

要求(2):法布尔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吗?想象法布尔还会做什么?

点拨①:“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九寸深”“一指宽”说明为了使观察更为精准,法布尔使用了工具进行测量,对待研究一丝不苟。

点拨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从“光滑”能想象出法布尔也许还会用手去触摸蟋蟀的住宅,这也是细致的观察。

小结:正是作者日复一日地、长期地、反复地观察,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把蟋蟀的住宅特点写得这样清楚准确,难怪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称法布尔为“罕见的观察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研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连续观察和用眼、用手、用心的细致观察,才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活动2:探寻作者写作的秘妙。

要求(1):练习中有英国麦加文对蟋蟀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描写蟋蟀的“演奏”的。请你对比一下,想想麦加文的描写与课文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小结:麦加文的《昆虫》是常识性说明文,语言平实、简洁科学。在法布尔的笔下,蟋蟀的鸣叫被称为“弹奏”。我们仿佛看到平台就是一个大舞台,蟋蟀就是一位伟大的演奏家,夜晚四周安详静谧,只有悠悠的美妙的弹琴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啊!与麦加文对比,法布尔的文字更加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文艺性、趣味性。

要求(2):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描写得生动有趣呢?

点拨①:“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为什么不去碰那丛草?因为要用那丛草遮住洞口,保护住宅。从“决不去”一词可以感受到蟋蟀为了住宅的隐蔽,不去碰门口那丛草,又聪明又小心翼翼。

点拨②:“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仔细耙扫”可以看出蟋蟀还是很讲究卫生的。

小结:在法布尔的眼中,蟋蟀就是一位智者、一位能干的工程师、一名出众的演奏家,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着情趣。法布尔不仅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那充满趣味的文字值得回味。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词句的品析中感受到常识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之间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感受法布尔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活动3:拓展丰富的主题阅读。

要求(1):搜集资料,了解法布尔的生平,谈一谈他的哪些地方让你敬佩。

预设: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花了十年时间写下了《昆虫记》第一卷。1879 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在这里,法布尔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三十年里,他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要求(2):阅读《昆虫记》,筹备《昆虫记》推介会。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昆虫?如果向同学推介《昆虫记》这本书,你最愿意推介哪种昆虫的故事?

要求(3):推介以“昆虫”为主题的拓展性阅读。

除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外,英国乔治·C.麦加文的《昆虫》通过栩栩如生的彩色照片、简洁而丰富的文字描述,介绍了全世界五百多种昆虫、蜘蛛和陆生节肢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用四十年时间写成了36 卷巨册的《自然史》,包括了《爬虫类史》。这些书籍值得大家一读。同学们也应怀一颗热爱自然之心,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用眼睛去观察自然,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用智慧去探索自然。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教学中,从精读一篇文章到尝试读一本书,到一个主题的阅读推介,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