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视域下的学校美育创新实践

2022-12-31 09:42王学其曹静芳
江苏教育 2022年82期
关键词:京剧传统艺术

王学其 曹静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京剧艺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京剧作为艺术之美的载体,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将其与环境、课程、活动相结合,并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让美的种子扎根于儿童心田。

一、引导儿童浸润于文化之中

学校“戏剧进校园”已有近40 年历史积淀,凭借深厚基础、继承光荣传统、发扬已有风格,从喊出“唱出中国腔,彰显民族魂”的口号到聘请专家给师生开设京剧讲座,从策划首届京剧艺术节到正式将京剧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始终将儿童立足于文化中央,从“这一个”跃身为“每一个”,将京剧教育由社团教育、精英教育变为全员教育。

1.以景动人

校园景观是凝固的底蕴、沉默的智慧、浸润的文化。学校通过空间的交错和形式的变化打造京剧物态环境,创设京剧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凝辉廊、逸韵厅、光影秀、琉璃阁、览胜屏、流苏馆、撷英台、长歌苑、名家坊、缀霞轩,已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京剧十景”。

2.以美育人

京剧之美,美在唱腔,余韵绕梁;美在伴奏,铿锵有力;美在脸谱,别具情趣;美在造型,浓艳对称。学生从小接触京剧,了解京剧,习得京剧,能够使他们从中获得艺术之美的浸润和审美情趣的熏陶。

3.以文化人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既是文化载体,又是一种文化样态。京剧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文史知识,凝聚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出出剧目、一段段唱词犹如一扇扇窗口,展示了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历史。它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儿童认识祖国的精神印记,伴随其一生成长。

4.以德树人

学校努力成为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京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展示优秀文化的窗口。学生沐浴在京剧的华彩之中,被中华文化庇护,汲取丰厚营养,强壮身心。

二、探索基于传统文化的美育路径

学校以京剧艺术为载体,建构了浸润式环境课程、融合式艺术课程、渗透式学科课程、拓展性活动课程、网络化数字课程、国际化研学课程六个课程模块。

1.浸润式环境课程

环境课程的打造是特色文化课程的根基,校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点,都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学校精心打造校园环境,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以“浓缩京剧历史,普及京剧知识,展示京剧风采,促进京剧传承”为宗旨,构建京剧“四区·新十景”,让一草一木均成景,让一砖一瓦皆育人。

2.融合式艺术课程

学校将音乐、美术这两门学科充分融合,挖掘其中的京剧元素,构建融合式京剧艺术课程;策划了“节奏鼓点、脸谱世界、服饰艺术、舞台布景、演出道具、人物造型”等六个专题,使京剧艺术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3.渗透式学科课程

在学科课程与京剧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学校顺应儿童天性,追求“水到渠成”的境界,在语文、美术、数学、体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渗透京剧元素,开发渗透式学科课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英语课程中,学生探索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异同;在体育课程中,学生舒展身姿,跳京韵操。

4.拓展性活动课程

学校从京剧课程的单一性、专业性和小众性中跳脱开来,让传统文化在教育创新中焕发活力。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已有的社团资源,学校进行了跨领域整合,开发出京剧故事、京剧人物等12 个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群,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聚焦一个主题。

5.网络化数字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现有的京剧课程网站“奥普罗的神奇口袋”升级为在线网络京剧微课程。学生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学习唱段赏析、伴奏试唱、京剧故事等。微信平台中设置的京剧周末剧场,每月推送一次经典京剧演出片段,让亲子共欣赏,祖孙共品评,家庭共玩味。学校还启用大型电子显示屏和现代VR科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充分融合,从现代视角鉴赏传统经典。

6.国际化研学课程

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担负保护国粹、普及国粹、弘扬国粹的重任,普及京剧文化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美国、德国、加拿大的许多艺术特色校是我校的联谊友好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国际研学,以课程的形式交流中外文化,让传统京剧课程散发浓浓的国际味,让世界感受中国的京剧之美。

猜你喜欢
京剧传统艺术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