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X”课程群培育学生科创素养

2022-12-31 09:42曾宪一
江苏教育 2022年82期
关键词:艺体研究型科创

曾宪一

崇尚科学、培育创新人才是学校文化基因传承要求和新时代的使命。科创素养表现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突出的操作设计能力、积极的技术应用意识、卓越的人文审美旨趣和深厚的造福社会情怀。其中,知识是基本要素,能力起关键作用,思维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要条件,创造意识和精神情怀是价值引领。上海市徐汇中学响应国家“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以“2+X”课程群培育学生科创素养,从而打造从分层培养到分类培养的学校教育新生态。

一、构建“2+X”科创课程群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市徐汇中学构建培育科创素养的“2+X”课程群,其中“2”特指生物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X”指的是上海市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教育课程平台的课程。构建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是对“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东西汇通、多彩发展”办学传统的弘扬,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2+X”科创课程群支撑科创教育实施,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等研究场所,鼓励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团队,掌握基本流程进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培养质疑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素养把“科学精神”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把“实践创新”作为社会参与的关键行为表现,科创素养培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回应和切实行动。

二是形成探究式学习模式。科创课程的教学变革追求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让理科课程的学习在实验室和大工厂的车间中进行。

三是构建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新样态。“2+X”科创课程群以科创特色为抓手,促进五育融合,建设研究型学校,培养研究型师生,提升学习品质,提高办学品位,使学校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

二、构建“2+X”科创课程群的实践路径

1.构建阶梯式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以四级阶梯模式培养学生。第一阶梯为“科创慕课引趣”,第二阶梯为“操作技能实训”,第三阶梯为“课题研究提升”,第四阶梯为“创新项目引领”。四级阶梯分别从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加强研究、提高层级等方面培养学生。同时,科创班每周设置2~6 课时的科创课,科创课程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在拓展型课程中突出,在研究型课程中深化,在社团活动中尝试运用。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培育其科创素养。

2.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

一是创新实验室跟岗导师浸润式实训;二是专题学习、教研活动进行跨学科教师间交流互动;三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四是引进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五是评选课程和课题骨干教师;六是能者为师,鼓励“兵教兵”,学生也可当老师。学生、家长、校友,大厂、大院、大所、大学、社区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师资源。学校通过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教师来培养有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的学生。

3.孵化层级式课程

学校孵化支撑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层级式课程,按“普及—提高—研究”三个层次,将高中“2+X”课程群设置为A、B、C 三个梯度。A 层为普及型必修课程,B 层为兴趣拓展特长提高型课程,C 层为课题研究型创新课程。普及型课程中需要适当渗透科创思维,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创精神;提高型课程需要“做中学”,学校与大学对接课程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常态,也为学生职业生涯实施导航;研究型课程让学生跟着校本课程做课题,让课题成为学生研究的抓手和生长点,支持学生成立科创团队,让学生成为“大带小”课题的导师,鼓励创新研究和实践,在主题活动中学、在项目实施中学、在课题研究中学。分类分层设计确保课程惠及全体学生,给予学生情趣和志趣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并注重初高中同一课程学习程度的“有序衔接”。

4.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

学校融通科创课程群与艺体课程,全天候开放科创实验室,助力学生进行“准备创新—尝试创新—自主创新”的科创实验。学校还签约校外职业体验点,以主题和项目进行统整,引导学生“理念—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职业体验。另外,学校创建了全球首个中学科创教育实验室——“5G+MR”实验室,尝试虚拟现实教学。学校跨学科融合教育主要成效有三:一是梳理了融合课程资源,提升校本课程整体效能;二是深入开展教学优化的实证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主感与学习力;三是课程开发视野开阔,课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值得推广。

5.形成多元评价方式

科创课程群需进行多元过程评价,实施中突出学分制、自评、同伴评、师评、专家评、奖励等多种评价,注重合作能力和科学精神的评价。学校科创课程群还与艺体课程融合,科艺体融合课程的学习环境有科创实验室、文创工坊、艺体工作室、真实虚拟场景、无边界校园等,教学机制采用走班制、导师制、学程制、学分制等。融合课程助力学生创新发展、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艺体研究型科创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