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3-01-02 00:13何海秋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

■ 何海秋(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通过使小学生大量的阅读,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城市教学相比,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办学条件有限。因此,要想在“双减”政策下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水平,就需要教师从源头出发,利用最简单、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小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教师所要达成的教学关键点,解决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炼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一、“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减轻小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在课堂上,利用全新的方法,从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转为互动式、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由课内转为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阅读、有效阅读,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传统思维、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农村学校对于课外阅读教育体系没有足够重视。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效率较低。而借助“双减”政策,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阅读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群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外界的渴望,使学生能够达成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构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完善阅读体系,挖掘教育阅读资源,科学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实际作用。

二、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的不足

“双减”政策,要求降低学生课后作业以及课后学习量,提高课堂吸收效率。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明显受到限制。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对于“双减”政策一知半解。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在后续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教师必须认识到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方面的限制。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多媒体教室几乎没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中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资料,教师若不能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就不能在“双减”政策下将教育理念自然融入学生思维体系内,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的认知逐渐固化,不利于学生的后续成长。

2.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包含了阅读教学,还包含了写作教学、词组教学、语文知识点教学等。每个环节互相关联,看似一体,但各自都有不同的学习要素。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细分语文的各项教学重点,也就无法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开展的课文教学,仅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词汇等进行背诵,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影响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以及重视。阻碍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在情感方面无法激活自身的独特认知。例如,在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若忽视对学生提供引导,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语文是学生认知外界的基础,而语文阅读更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语文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于其他科目进行有效学习。如果用简单的课本知识阅读去替代语文阅读核心,就会剥夺学生的阅读权力,打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阅读经验以及认知

学生缺乏阅读经验以及认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阅读,自身对于阅读理解没有独特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忽略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效阅读课本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多阅读课外知识,使学生自身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准。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完成课后作业已然耗费了学生的绝大多数精力,学生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教材或深读课文教材,也缺乏拓展课外知识的经验。在农村环境的中,学生的学习模式极为粗略,无法达到精细化。

三、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素

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利用阅读,农村小学生可以了解世界,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各项问题。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明辨是非、培养品德,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课本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让小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洗涤。同时,让小学生终身受益。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为基础,完成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双减”政策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教师不仅要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量,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深刻落实。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了额外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表达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与家长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要求是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取得高分。这样就会导致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成绩迅速下降。而在小学阶段,充分了解课外知识,科学学习的小学生虽然可能在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见多识广。升入初中后,能够迅速上升,进步极大,后发制人。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阅读教育的要素为“双减”政策以及核心素养,二者结合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特性。

四、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路径

1.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喜爱阅读。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能够充分激发阅读的内在动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更好地激活小学生的阅读体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自身学习、阅读的优秀作品。还可借助名人故事,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设定班级阅读目标,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小学生能够热爱书籍、热爱阅读,营造阅读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该范围体系下进行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例如,教师可从略读、精读、猜读、笔记、读后感出发。在略读中,根据学习需要,学生可以快速略读或跳读某些细节,选择性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大体意思,从而加快阅读进度。而精读,则是要求小学生反复雕琢,仔细品鉴欣赏佳词妙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揣摩文章的整个布局,将书中的精华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营养,使学生做到眼到、手到。边思边想,及时批注,全身心投入。而在猜读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大胆推测以及想象,让学生根据标题文章,猜测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开头以及结尾。通过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猜想下一段作者想要叙述的事情,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学会读思结合,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保障,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好奇心。而在读书笔记中,小学生在阅读时必须要做好阅读笔记,记录好词好句、优美篇章,完成阅读储备,提高读书效果,提高阅读的时效性。而在读后感中,每阅读完一篇文章,若有时间空余,小学生也可书写读后感,发表自身的见解以及感悟。让小学生养成做笔记写读后感的习惯,使小学生的读与写能够紧密结合。同时,读后感还可替代家庭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实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2.课程阅读结合,引导学生扎实阅读

将阅读课程与学生的好奇心、思维能力进行衔接。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课程化,使阅读教学能够真正落实。在“双减”政策下,阅读体系分为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如通过群文阅读等方法,以教师选择的课文为例子,提炼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及养成阅读习惯。而在课外阅读中,在掌握单篇阅读的基础上,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名著,使小学生能够进行主题学习,让小学生提高文学素养,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创作理由以及中心思想。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与作者共同构建阅读体系,实现精神共鸣。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校本阅读,开展文学社、课本剧等。在“双减”政策下,实现阅读知识体系的全面建设。在教学上,这种校本阅读的方式与城市阅读教育具有相似之处,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衔接式的阅读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保障小学生能够快乐阅读、有效阅读,打造多样性的主题交流活动,定时举办各种演讲或相关比赛。例如,“记录家乡的四季景色变化”“农作物成长过程”等,为小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感悟、阅读能力提供用武之地。

3.实现语感培养

为实现有效的语感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推荐有益的课外刊物,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在精彩处暂停,吸引学生想象下一步故事情节。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书写笔记、观后感的习惯。将阅读中的好词好句以及自身的感悟随时写下来,在阅读后利用小作文,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准。这样能够掌握阅读方法,融入阅读当中,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搭建朗读比赛平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借助不同的教育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必须带领学生去田间、去小河、去大山,让农村小学生亲近大自然。利用多样性的思维以及广阔的视野,使小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去转化阅读所带来的一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4.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双减”政策下,合理且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理解,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框架。相关部门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调节。农村学校需要加大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支持力度,加强对于图书的采购。只有打造多元素的阅读目标,才可以使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更加完善,更贴合学生的阅读需要,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完成知识拓展。届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图片,并根据视频以及图片的内容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阅读中,利用课外杂志、刊物等有意义的儿童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角色以及情景,将学生带入,提高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对于教材中遇到的难点难题,让学生进行标记。利用工具书和课外教材等进行比对,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度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其中的难点,对于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还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自主竞争意识,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思维。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阅读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必须树立起积极的阅读理念,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中心思想,保障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教育实践中,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效果以及意义,达到合理的学习目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能够贴合“双减”背景,达成教育需求,起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小学生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