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探究

2023-01-02 00:13赵颖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甘肃省定西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生生活化

■ 赵颖(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甘肃省定西市)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眼中大多具有威严、权威性,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班主任往往需要维持住这种权威性,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这种传统式的管理理念并不太适用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标准,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几乎占据了个人生活的一半,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多,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关乎着初中生的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过程,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被众多的教育者称为“管理之重”。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生活不贴近,内容过于形式化

班主任是在学校中,与初中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育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够正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精神品质,但班主任的所负责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却不仅仅是如此,这也让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可能存在疏于调查、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现象,与学生家庭之间也缺少沟通的过程,无法真真切切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造成教育认知的偏差,许多班主任不能够及时、足够的了解所管理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化的学习是学生时时刻刻积累知识、增长阅历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果。

2.班主任德育方式缺少创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低

初中生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学习更多的课程,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好学生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引导学生平衡、调整各类课程的学习,并承担起学生德育的责任,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并不少,这也导致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会延续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侧重于学生学业,而忽略或弱化了德育内容实施,仅仅是利用说教、讲规则等简单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开展德育工作,这种方式单调,缺乏创新,学生能接收的德育内容少,且学生兴趣低,参与度不高,也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部分存在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在这样单一德育中,个人的道德行为并没有改变,这样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低。

3.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实践结合不足,实效性较差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实施,班主任德育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德化,也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能力一起进步的重要途径,许多初中生并不是不懂得道理,而是在行为中不能践行这些良好的行为,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学生能够言行一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才具有实效性,而实践活动延伸出的德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就当前的教育环境,由于主任负责的工作内容较多,可能缺少策划和组织一些德育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或是不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合适的实践活动内容,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实践结合不足,教育的实际效性较差。

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实情

学生在步入初中接受素质教育时,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基础认知较弱的小学时期,需要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学业及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是初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然而初中生个体乃至班级集体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学校的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大多不同,所以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依据学生的具体实情开展德育的工作。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育成长的时期,在看待和对待一些问题时,难免会存在一些偏见,产生一些逆反心理,也是所谓的叛逆时期,这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如果能够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看法,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措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的“引导鼓励”胜于“严肃批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总喜欢将学生定性为“好学生”“坏学生”“努力的学生”等多个标签,而定性的标准也多参照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免过于片面,而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背景下,这种“标签化”也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违背,许多教育者认识到,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辨识世界尤为重要,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评价者之一,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对学生的评价时更需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断发掘学生的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而班主任采用的方法也应该“引导”大于“干涉”,“鼓励”大于“批评”,因为初中生心思较为敏感,严厉的批评指导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逆反,多鼓励的方式,则可以激发学生接受德育知识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3.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家校”的联系至关重要

家庭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初中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与学生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家校联合不仅能够让班主任快速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能引导家长关注到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环境,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但家校联合也要有度,过度的联合可能会干涉到学生的一些自主行为能力的培养,学生与家长、班主任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不意味着“事事沟通”,适度的家校联合有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1.实施生活化德育,提高学生对德育内容学习的接受度

初中生的行为表现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生活中也有一些具有育人价值的案例、事件不仅能够启发学生道德思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其中一些良好的品质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同于传统的“德育说教”,学生在接触到自己较为熟悉的生活化场景时,能够自发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德育学生的接受度,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让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的更为顺利。班主任可以提前针对所管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或询问学生的家长,或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或与其他各类学科教师沟通学生学科学习的具体表现等,班主任只有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时,才能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在调查后,班主任可以针对主要问题,搜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过生活化案例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辨别事物的正确与否,知道遵守规则、具备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性。

例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前,提前针对所管理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与学生的家长互相沟通学生的一些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让班主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以生活为出发点,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基于此,教师再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知识学习、行为爱好等展开调查,可以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德育的计划,并与其他教育者共同研究德育工作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之后教师再整合学生的主要问题,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中心,导入一些与学生距离较近的生活化案例,以案例的故事性来提高学生接受德育内容主动性,如班主任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容易出现一些不遵守校规、受到校园暴力或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人等问题,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便可以有意识地导入一些有关校园暴力的危害、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保护生命安全等的案例,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之后让学生针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可以有效避免平铺直叙的“说教”模式,而是让学生“说”,让学生“谈论”,让学生为主体,引发学生的深思,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效果

前文提及,在当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育方式的单一化引发德育工作推进不足的现状,所以针对这类问题,班主任可以适当多研究一些其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当下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实施多样化的德育方式。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快速成长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多采用一些活泼、有趣的方式呈现德育的内容。如几乎大部分的学生在业余时间均会上网刷视频、浏览新闻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便可以剪辑一些德育的视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德育知识,或是将德育内容以动态的人物表演呈现出来,如以小段小品、相声等方式将一些德育的内涵涵盖其中,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带给学生深刻的反思,在娱乐中学习道德思想,避免千篇一律的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例如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发现许多学生的参与度低,与班主任互动时积极性不够,学生对德育活动开展重视程度不足,教师为了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情景。如在宣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当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及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多媒体图、文、声进行呈现,构建一个立体感官的环境,将文化以动态的影音语言进行呈现,丰富学生的感知,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学生通过声像语言学习传统文化,也从中感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围绕“传统文化”设计一个短小的剧本,如针对传统文化写出的一段快板台词,结合文化传承编排了一个小品,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表演小品剧本内容,或是直接围绕主题创作剧本,在这种丰富有趣的德育模式下,初中生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相较于单一化的教育工作的开展,这种方式无疑更能带动学生行为表现,让德育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口头上,更是体现在学生的具体行为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让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行之有效。

3.班主任组织“主题式”德育活动,让德育工作落实到实践中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保持言行一致,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的学习讨论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良好的品质形成及道德行为带给自己的体验,以德化人,以德育人。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中,班主任需要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表现自我,引导学生善于深思,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在评价时,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具体的行为上践行良好的道德准则,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优良的思想品质,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实践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效性。

例如班主任以“感恩、孝敬”为主题,设置一场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敬老院进行实践慰问活动。各类学科的教师可能早已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或多或少涉及一些孝老敬老的德育内容,但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可能只是形成了一定的道德意识,但可能并没有表现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而安排学生参与敬老院的慰问活动,则是将德育工作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参与到敬老、爱老的活动中,践行感恩孝道的高尚品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而后,班主任也可以针对这一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说出自己在慰问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而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家中保持良好的态度,也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父母家人,让德育工作有效果、有价值。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德育工作中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但在班主任用心设计、不断探索研究中,这类问题也能够逐渐解决。而要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还要能够取长补短,多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学生为本,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运用多样化手段提高教育的效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初中生生活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