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信息障碍

2023-01-03 04:32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盲人智能

张静

3月2日,在西安市莲湖区第八幼儿园小二班教室内,一名听障儿童与小伙伴一起吃午饭(邵瑞/ 摄)

“现在是红灯,请退回等候。”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南段和北延段交接处的智能斑马线格外显眼。随着信号灯转换,智能音箱发出语音提示。

在上海,公益咖啡馆“熊爪咖啡”里,听障咖啡师们戴上智能手环,实现了无障碍接单作业。

在苏州,研发语音、文字與手语之间快速转换的残健融合型科技公司——果不其然无障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入选了2022年东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

在2022华为HDC视障用户摄影展上,作品《落日》作者是北京的推拿师,作品《石头树》的作者是呼和浩特的有声小说演播者……精彩的作品让社会看到视障人士也能成为摄影师的人生新可能。

在2022年第四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TADC)上,腾讯搜狗输入法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联合发布《众声无障碍输入白皮书》。眼动输入、视障输入等升级方案共同助力有障碍群体在数字世界的输入表达。

在我国的8500万残疾人中,有1700万视障者、2700万听障者。此外,数亿老年人和7000万读写障碍者,也属于获取信息有障碍人群。

十年来,我国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出台实施,各地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站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众多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信息障碍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在我国的8500万残疾人中,有1700 万视障者、2700 万听障者。此外,数亿老年人和7000 万读写障碍者,也属于获取信息有障碍人群。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指标。

“当科技创新走向纵深,包容、开放、普适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以科技力量助推信息有障碍人群尊严的提升,是科技向善的当然之义。”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400路公交进站了。”与靠站的公交车播报同步,手机开始震动,提醒盲人范嘉威及时做好上车准备。范嘉威要去苏州市虹桥路,5分钟前,在他点击手机App“预定”公交车时,400路公交车司机就已获悉:桐泾北路站有盲人上车,做好准备。

“手机上有无障碍地图可以导航,公交车装了智能服务系统,盲人与驾驶员可以双向互动。苏州的无障碍环境越来越友好。”范嘉威说。

这款全景模式无障碍地图是脑瘫博士、苏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会长李麟青研发的,2021年10月上线。

不论在餐厅、商场、医院、酒店,还是轨交站、火车站、停车位,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障碍设施,打开手机App,残疾人就可实时查询。地图分成轮椅与语音两个版本,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科学出行路径。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减少了生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让我们能够和健全人一样,自由自主地出入公共场所,接受各项公共服务,平等地工作、学习、生活。”李麟青说。

近年来,苏州将信息无障碍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让科技赋能拓展无障碍服务。2021年,苏州推出聋人沟通无障碍服务平台App,供电、水务、燃气营业厅,移动、联通、电信营业厅均已安装,至今已累计服务1.5万人次。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服务平台还为残疾群众提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便利服务。

广西南宁,一条内嵌智能盲道的斑马线在2022年的秋冬让人倍感温暖。园湖南路是南宁市区的一条主干道,在这条路上的友好盲人按摩院,有100余名盲人按摩师住在马路对面小区。南宁交警技术部门在盲人按摩师上下班必经的斑马线上铺设了特殊材质的智能盲道,同时给盲人按摩师配发芯片手环。只要感应到手环,智能盲道就会自动提醒来往车辆注意减速礼让。

此外,斑马线上内嵌的盲道还采用新型雨夜反光标线带,盲人行走在上面会产生触感,从而迅速识别到行进方向。反光标线带还能帮助司机和行人识别盲人,避免安全事故。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加速应用,软环境无障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2021年1月,工信部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推动新闻、社交、购物、旅游等领域的网站及软件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目前,已有568家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的网站和App完成改造并通过评测。在场景上,更加贴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常用的电信服务、出行、购物等应用需求;在流程上,实现“一键订票”“一键叫车”等简易操作;在功能上,推出内容朗读、语音播报、人工直联“一对一”热线等暖心服务,帮助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成果。

“手语与语音的转换设施、公交接驳无障碍导航、电子盲道、无障碍数字地图等,都是无障碍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说。

目前,薛峰正在研发无障碍城市所需的“数字盲道”、健康智慧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智能改造等关键技术。在他的畅想中,电子盲道会说话,会有无人驾驶的助行器具,社区中的智慧机器人能提供全面的无障碍服务,城市将成为智慧体系引导下的无障碍城市,全龄友好、全员友好。

在我国残疾人中,最多的是听障人士,其就医难、维权难曾经是突出问题。如今,多个听障服务App免费提供实时手语翻译、语音文字转写等服务,涵盖医疗问诊、银行金融、法律咨询、政府审批、警方办案与服务、亲友沟通等各类场景。

数字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瞭望东方周刊》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残障人士购买科技产品最大的担心是:售后服务是否可持续、硬件升级后原来的功能是否会削弱、老人能否学会和适应。

2022年7月28日,科大讯飞首次发布讯飞翻译机4.0、讯飞智能助听器等AI新品。其中,讯飛智能助听器可以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沟通。

科大讯飞医疗智能硬件业务线总经理崔荣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讯飞智能助听器可以解决四个痛点问题:一是通过“数字16通道WDRC”等技术,让声音还原更加清晰和快速;二是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自主验配,不需要去线下门店配机;三是通过自适应场景识别技术可以实现降噪模式自动切换,帮助听障人士在菜场、餐厅、马路等多场景无障碍切换听清外界声音;四是通过内置的啸叫抑制算法和安装入耳检测传感器,去除尖锐刺耳的“滋滋”声。

亮亮视野用户正在体验AR 字幕眼镜

如同坡道方便了乘坐轮椅人士,一系列科技应用也在有障碍人群与信息化时代之间架设起了桥梁。

26岁的苑佳伟是一名听障人士,他最近得到了一款有字幕的AR智能眼镜,大大提高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作为广告设计师,与客户沟通非常重要。如果我看着手机的语音-文字翻译软件,就看不到对方的表情神态,非常影响交流效率,现在这款眼镜完美解决了我的需求。”苑佳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9月,亮亮视野发布首款AR字幕眼镜“听语者”。按照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的定义,“听语者”是推动新一代交互方式的新引擎。

“听语者”眼镜不遮挡现实环境,不暴露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将对方说话内容实时无延迟地显示在屏幕上。还有关键词提醒功能,即使别人从背后叫也能帮你“听”到。点击眼镜腿,随时开关转写功能,还能连接其他网络平台。

“AR智能眼镜能助力听障用户在商场、医院、银行,政务大厅、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信息获取;帮助听障用户实时纠正自身发音,让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更加自信。有些年轻的听障人士也喜欢玩剧本杀等流行活动,有了眼镜的帮助,他们能与其他青年正常交友活动,拓展视野和圈子。”吴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信息无障碍的发展是残障人士平等融入数字世界的工具,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重要一环。“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助力,推动着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表示,引导社会关注、了解听力健康重要性的同时,通过数字技术为听障群体提供无障碍信息服务,是未来听力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数字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瞭望东方周刊》在采访调研中发现,目前残障人士购买科技产品最大的担心是:售后服务是否可持续、硬件升级后原来的功能是否会削弱、老人能否学会和适应。

“科技产品很多处于创新和突破阶段,要真正实现普惠,核心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技术创新的星星之火到大规模使用,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才能带来信息无障碍产业的质变。” 邵磊说。

2021年10月16日,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肢残人士作为工作人员展示一款智能仿生手。这款仿生手可识别佩戴者的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将运动意图转化为实际手势动作(才扬/ 摄)

无障碍信息产业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残障人士,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薛峰认为这一产业其实是服务广大老龄人群的朝阳产业。

“无障碍设施对应的产业包括器具、辅具等,我国每年的需求量目前只有日本的1/10,很多实际需求还没有被看到,产业化发展还没有带动起来。”薛峰说,“大力发展智能无障碍产业,积极研发智能无障碍产品,应该成为更多城市、企业布局产业的目标。”

2022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生效。该国际条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旨在通过版权限制与例外,为盲人、视力障碍者等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

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表示,《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生效,将为满足国内阅读障碍者特别是盲人群体的阅读需求,提升盲人群体的教育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生效还将促进我国同其他条约缔约成员的无障碍文化作品的交流,带动条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普及。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是视障群体进行阅读、享受文化服务的主要渠道,是普及推广无障碍文化作品的重要手段,但也对版权保护以及信息无障碍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各地城市都在做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改造,改的方式也要信息化,可以通过社区直接让老年人从电子菜单里挑选他需要改造的地方,当场组合场景给他们看。老年人出门不方便,可以利用技术多给他们安排隔空场景体验。无障碍改造绝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其改造的是生活设施,提升的是生活场景和生活质量。”薛峰说。

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白皮书提到“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采取多项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

“随着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数字化按下快进键,信息无障碍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涉及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的智慧无障碍产品市场正在迎来风口。”薛峰说。

猜你喜欢
盲人智能
盲人的福音——仿生眼
随声附和的盲人
智能制造 反思与期望
智能前沿
自首的盲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制造·AI未来
盲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