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策略

2023-01-05 10:15位国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户农民

位国臣

(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莱阳 265209)

0 引言

当前,我国现在很多地区对绿色农业技术的了解还不充分,同时大部分农户还受到资金的制约,这是影响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较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多加完善;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

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1.1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也被称为营养液栽培,与传统的栽培形式不同,无土栽培是把农作物种植在矿物质溶液之中,或者使用某种特定的营养液来培育某种作物,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经基本成熟,在我国的推广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无土栽培和传统农业相比,最核心的区别是不使用土壤来栽培农作物,而是使用营养液来栽培,这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的空间,同时植物的根部一直处于生长的最优环境之中,相较于土壤的生长效率更高,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作物的生长效率。无土栽培是一种节水、省肥的生产种植技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因此在近些年无土栽培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在某些偏远地区的推广力度不足,尤其是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

1.2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种植技术。膜下滴灌相比于传统的地表灌溉形式和喷灌技术有着明显的优点。膜下灌溉优点体现为灌溉过程消耗的能源比较少,更为节水。具体讲,滴灌技术有着如下的优点:首先,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实现高效节水。膜下滴灌使用的水比较少,滴灌用的水在土壤中蒸发之后,遇到地表的薄膜也会进一步液化,实现土壤和地膜之间的水循环,减少水的损失,大部分的水都会被农作物利用。有关数据显示,膜下滴灌只需要传统土壤灌溉用水量的13%,是喷灌技术用水量的一半。其次,膜下滴灌能够减少肥料的使用,溶于水的肥料能够直接到达植物的根部,肥料相比于传统灌溉而言的损失很小。膜下滴灌这种形式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存活,微生物可以将肥料进行分解,加强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并且,膜下滴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产量和防治病虫害。膜下滴灌的形式如果搭配传感器,能够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直都会处于良好的环境,增产效果明显。同时,膜下滴灌能够让地表保持干燥,使大部分的病虫害都无法生殖繁衍,因此膜下滴灌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

1.3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和自动化设备对农业作物生长环境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种农业技术。生长环境的主要控制对象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在实践中,会利用温度和湿度等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参数,同时还会监测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随后传感器的数据会被传送到计算机当中,并且运用计算机对环境数据和生长数据分析,结合作物生长的情况,利用计算机来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会传送到执行机构上,主要的执行机构包括灌溉系统和温度调节器等,这些执行机构会根据控制信号来改变运转状况,将环境改变为适合农作物生长。

2 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生产更加优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增加绿色农产品的数量是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出口海外的关键。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根据2021年自然资源局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共有耕地面积1.15亿hm2,相较于2016年的调查数据降低了666.67万hm2。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湿地面积、草地面积、园地面积,建设用地的具体数值如图1。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占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耕地面积正逐渐接近1.2亿hm2红线。从水资源角度分析,到2019年为止,我国人均水资源仅2 077.2 m3,其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在我国有75%的粮食、90%的经济作物的生产都是依赖于灌溉区,每年需要灌溉的水资源约为4 000亿m3。因此,总体上我国的自然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在我国保护土地资源使其得以合理利用,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做好综合治理,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单一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病虫害、土壤板结、土壤中微量元素不均衡等。

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

3.1 资金支持不足

资金支持不足是限制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最主要因素,设施农业等绿色农业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自动化设备的成本较为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难以负担这部分开销。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户仍有“靠天吃饭”的观念,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种植方式,这就导致农作物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农作物也很容易被病虫害感染。甚至很多农户还在燃烧秸秆,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

3.2 缺少技术培训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农户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也没有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其中的直接原因便是技术培训不足,地方政府和有关组织没有开展足够的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对于农业技术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大,很多农户甚至不知道当地有相关的培训内容,进而导致培训活动参加人数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

3.3 新技术获取渠道不畅

媒体技术的发展,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拓宽。传统点对点的信息传递路径的效率不高,很难实现信息的大面积传递。因此,当地政府通过技术培训和点对点宣传形式需要进一步拓宽。在某些地区,地方政府曾经做过尝试,邀请技术人员到种植基地去传授经验,但是这项工作比较耗时,农户群体比较庞大,技术人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农户进行指导,因此这种模式就导致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辐射范围不广。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各种自媒体日益增加,如果能够将自媒体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结合,通过媒体的途径来向农户传递农业种植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知识传播的效率。

4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4.1 加强技术推广宣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紧密贴合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虽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广大农民正确认识绿色种植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优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应用新方法,有效改善农业种植技术,同时科技人员应当发挥自身的宣传引导作用,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使农民自觉地使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量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必须要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与引导工作。确保技术宣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宣传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含量,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技术创新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创新的持续性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鼓励不同区域之间加强技术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两头抓,才能更好地带动乡村农业的振兴。除了科技层面的创新,好的制度能提高效率,所以要持续进行机制改革和创新,主要包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4.2 政府扶持

惠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和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鼓励农户的惠农政策,提供一定的销售平台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不被损害,进而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

打造本地知名农产品品牌,以质量带动销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大资金支持力度,打造规模化销售平台,促进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服务,确保产得出、卖得掉。促进农民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和企业共赢。

4.3 技术支持

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通过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的优秀人才,实现农业技术专业化发展,政府必须鼓励并积极引导创业人员提出农业种植的新方法、新方案,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支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的技术队伍组建完成后,要定期组织新技术学习和培训。

农民是农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随着时代发展,懂农业懂技术对于农民来说越来越重要。要完善职业农民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为绿色技术的普及做好人才准备。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知也随之提高,有利于农业绿色技术的运用,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科技兴农。需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摸索更加合适的供给结构。在保证主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类果蔬、花卉、水产等附加值高且不影响环境的农产品,降低农业碳排放,有利于绿色农业的普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户农民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