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

2023-01-05 21:17丁黎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拐点职教思政

丁黎明,赵 冬

(1.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基础部,江苏 连云港 222061;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安徽 淮北 235000)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高校迅速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如今线上教学日趋常态化并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新阵地。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深入有效地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教育元素,探讨思政育人的路径和方法,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的有机统一,完善“门门有思政,课课讲思政”的教育格局。

1 “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新模式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魅力、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在知识的链接、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意志和能力,在知识的熏陶、文化的浸润、思想的升华中塑造学生的“三观”,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的内容广泛,如:爱党爱国、理想信念、公平正义、道德法律等。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1]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现代化网络手段,有意识地改变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2 “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新模式的优势

2.1 改变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师生互动灵活,打破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以“职教云+腾讯课堂”线上教学为例,通过摇一摇提问、头脑风暴、弹幕、讨论区等,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较为快捷与便利的条件,建立起学生乐于接受的直观而形象的课程思政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等情感。这种教学形式容易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比较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认识形态上的各种差异。

2.2 灵活安排思政教学资源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思政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2-3]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同时,学生也能够随时随地在线接受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中安排思政教学内容,同时,课前预习、课后拓展也可安排;讲授新课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同样也可以融入。

2.3 不断更新思政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思政教学内容。师生可以共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大量典型案例、图片、视频、动画、故事、成语、歌曲、新闻等思政教学资源,提炼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资料载体,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动态管理思政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1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也要积极响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征元素、中国感人故事、中国奋斗精神、中国不屈脊梁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 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大军中的主力军,为“互联网+教育”线上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大可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感触到的大多是碎片的、直观的、视觉的信息,形成的认知方式比较独特,在听觉、视觉、感觉、触觉、逻辑思维、意识形态和心理活动等较以前的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区别。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他们在获取尊严、彰显个性、发展能力、满足需要等个人诉求的基础上,还有着更为宽泛的个性需求,教师应为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为了使教育教学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情,积极主动地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增强教学吸引力,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助力学生真正展示自我。[4]

3.3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趋势

学校高度重视并顶层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将课程思政内容进教材、进专业、进课标、进教案、进课堂,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学校每年进行课程思政教改课题的申报工作,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思政活页式教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课程思政教案比赛、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赛、课程思政公开课等活动。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收集多种多样的思政载体,设计各种各样的融入路径,建立比较充分而翔实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这些举措必然推动“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的教学创新。

4 “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新模式实践探索

以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例,浅谈“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4.1 教学目标分级化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分级化”的设计思路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兼顾了专业差异和学生差异,达到不同教学不同目标的最终结果。

4.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职教云+腾讯直播课堂”线上教学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线上教学的多样性。根据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拓展,分别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在职教云平台发布课程思政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教师在职教云发布的资源信息。这种方法教师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制作课程思政教案、课件、视频、图片、动画、电影、音乐、故事等。教师也可提前在职教云平台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困难小组探讨,合作探究,实现“做中学”。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按学习能力搭配,把学生异质分组。[6]比如:学习“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课前教师在职教云发布小组预习任务“寻找社会、生活与经济领域中有关拐点的案例”。学生找到的案例有“疫情拐点、股市拐点、楼市拐点、人口拐点”,再让学生在职教云平台投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组,统计票数最多的一组为“疫情拐点”。然后,教师还需要分析职教云平台中学生课前测试数据,掌握他们课前预习情况,同时,整理学生课前存在的问题及最感兴趣的案例,再加工为课堂素材,为课中深入探究作准备。

(2)课中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在课中授课融入思政教学。比如:上例“寻找社会、生活与经济领域中有关拐点的案例”,教师在课堂点评学生课前收集准备的案例,选取课前学生最感兴趣的“疫情拐点”案例,选派小组代表汇报展示课前初步完成的内容,分析“疫情拐点”的形成和含义,并进一步提出疑问“疫情拐点是数学拐点吗?”通过“疫情拐点”案例,乘势融入防控疫情的教育,播放提前准备的互联网视频,让同学们观看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参加社区抗击疫情的报道,并提出:“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吗?”引领学生关爱社会,让学生真正体会疫情仍在,不能麻痹大意,众志成城,抗疫必胜。教育学生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情感升华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将学生在汇报时产生不清楚数学原理的地方,以层层递进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3)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课后在职教云平台发布课程思政作业任务。比如:可以布置学生个人撰写“疫情拐点”的心得体会,“疫情拐点与数学拐点”的区别等,并要求学生把作业及时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学习体会。也可以布置小组进行曲线凹凸性与拐点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并组织学生撰写“我身边的拐点”应用小论文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查找资料,以及设计撰写论文的能力,及时把比赛规则和论文上传到职教云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投票,并从不同的角度评选出思想政治觉悟高的优秀作品。

4.3 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得以推广,教师积累了越来越多线上教学的经验。但是,对于“互联网+课程思政”在线教学的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该研究还比较零散,这也是课程思政线上建设和教学环节设计的难点,教师也是边实践边探索。由于在线教学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形式和内涵,[6]因此,对于在线教学,也必然出现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策略。

一是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安排学生阅读课程思政在线教学资源,比如:课件、教案、视频等,检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在线教学资源的学习情况。利用职教云在线平台资源学习自动统计功能,当个人学习进度为百分之百时表示课程思政在线资源学习的完成。

二是设计在线讨论。通过线上教学特别是直播课堂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前面介绍的例子“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引出“疫情拐点”,进而引导学生在职教云讨论区留言、腾讯直播课堂弹幕展开在线讨论,“中国加油”“抗疫必胜”“出门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意识”“自觉锻炼身体”,当出现这些词语的时候即体现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是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职教云或其他程序进行在线调研,在课前和课后针对课程内容分别设计相关的问卷。在导数计算的学习中,针对学生对待函数导数不同难度求导方法的态度设计问卷,再比较两次问卷调研的结果,“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当出现这些选项的时候即体现了授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转变以及优良品德的形成。

四是设计心得体会。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与教学相关的心得体会。在学习函数极限时,介绍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他提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7],被视为中国古代极限思想的佳作。适时融入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布置学生撰写“割圆术”的感想,要求学生及时上传职教云在线平台,并组织同学们线上投票。

五是设计道德话题。通过设计“日常道德问题”或“道德困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反思。在学习定积分时,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也被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由“微积分之争”引入“如何权衡得失利弊”问题,组织学生在线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引领学生的价值趋向。

5 结语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育人原则,按照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标准教学,更利于学生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要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使之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拐点职教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秦国的“拐点”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