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非遗”主题教学探索

2023-01-05 21:17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非遗室内设计

张 洁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1]作为设计类的高职院校具备开展“非遗”类教育的条件,并具有一定优势和现实意义。

1 “非遗”主题与室内设计教育结合

1.1 “非遗”主题室内设计教学意义

“非遗”主题的选择对提升室内设计教学有着积极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时,“非遗”作为活态的文化元素,可以赋予室内设计项目更丰富、深刻的内涵思想,提升室内空间的审美高度和艺术价值。同时,“非遗”主题的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意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等,对学生将信息的图形语汇转化和设计的实践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室内设计领域进行“非遗”的应用,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再生的研究和探索。

1.2 探索“非遗”主题室内设计教学的优势

苏州地区拥有人类非遗名录项目6项、国家级名录项目33项和省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共计296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人、省市级607人。[2]这些都为引导学生开展对“非遗”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苏州很多“非遗”项目本身就与室内外空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等,还有许多“非遗”项目或与建造室内外空间有着间接关联,或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图案寓意、配色方案、工艺制作等元素也非常适用于空间设计的构想、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界面的装饰、空间信息的表达和传播,以及设计概念的启发和升华。如:桃花坞木版年画、灯彩(苏州灯彩)、苏绣技艺、玉雕( 苏州玉雕)、宋锦织造技艺等,将这些“非遗”项目作为室内设计的创作主题,其本身就极具地域特色,且其文化、艺术、技术水平都极高。这些丰富而深具内涵的“非遗”项目与室内设计教学结合,一定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2 课程设计

课程的设计既需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又需要充分考虑“非遗”项目的特点,按照调研考察、主题选取、分析导入和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进行。

2.1 主题设计

进行系统的专业教学和项目实践的前提是明确教学主题。[3]早在2003年,法国杜百利高等实用艺术学院教师就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法方教师德龙认为:“这种主题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由单个教师进行单一模块的授课模式。”[4]以“非遗”作为设计主题进行教学,其内涵非常宏大,外在表现也是历经时间洗礼和审美考验的。因此,在课程开展的前期,师生们要做好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苏州地域优势,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邀请苏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讲解。学生尽可能深入理解“非遗”,并进一步确定以哪个具体“非遗”项目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主题。恰当的主题选择,不仅帮助学生明确设计方向,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设计效率,还可以赋予设计作品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选题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当学生在庞大而深奥的“非遗”资源中进行学习、梳理和分析的同时,也会意识到传统文化之丰富和广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挖掘、借鉴,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从时代的角度,从自身的体验去思考、去探求如何使用这些主题去创意和实践,最终可以得到多样的、有地域特色的、有文化性的室内设计方案。

2.2 设计项目的导入

高职院校对于项目教学的运用由来已久,[5]项目教学的教学方式实践性强、教学目的明确,可以构建出一种情景式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非遗”为主题的项目教学,既存在优势,又有极大的难点。优势是“非遗”主题适用于多种类别和不同难易程度的室内设计项目。从小体量的室内小品设计、家居及庭院设计,到大尺度的餐饮、酒店等各类商业综合体空间。并且,这些项目“非遗”主题设计结果都得到了多方位的升华。因此,以“非遗”为主题的设计教学,可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个年级开展,涵盖一年级的基础设计课程,二年级的专题设计课程,三年级的专项研究课程和毕业设计。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对主题和项目的多层次认识、理解和落实。例如:曾经开展的教学课程中,有几位学生调研了“点翠技艺”。他们在一年级时主要是把握和围绕该“非遗”中的某一方面,开展尝试性的探索和思考。如:对“点翠技艺”中的材质表达进行拓展,借鉴其金属与羽毛的质感对比,运用到空间设计及界面表达之中;还可以对配色方案展开思考,如何在室内空间中恰当运用亮丽的蓝色,以及如何将制作小巧首饰的排列镶嵌等的结构工艺转化并运用在相对功能简单、体量易于把控的室内空间之中等。二年级时,同样的主题需要运用更大型、更复杂的室内空间项目,这本身就增加了主题在项目中落实的难度。三年级时,除了思考主题在项目中的实施以外,还更深入地探讨了“点翠技艺”在当代传承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在动物保护和法律层面上,由于翠鸟不仅是有生命的动物,还是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对于怎样在空间中营造出“点翠”的效果,学生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替代材料,还提出了利用灯光设计,模拟出如同翠羽的流光溢彩的质感等,以及面临“非遗”缺乏欣赏和传承人断层的情况,提出了传承的重点在于技艺和意义,不是复制的观点。他们还探讨了如何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技艺欣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途径,如:可以将“非遗”技艺用在制作现代和实用价值高的家具产品、文创作品之中,以现代产品+传统技艺的方式来适应现今社会。很多同学在探索中发现,此次空间设计就是宣传和实施“非遗”在现今传承的一种尝试。

通过此次课程教学,既可以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层面的问题,推动学生们进行一定广度的调研和深度的思考,理解“非遗传承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的弘扬,以及其精湛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6]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高度和文化自信,还令学生们意识到身为未来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这也是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作为室内设计教学主题所涉及的难点,有些“非遗”项目本身过于宏大或其呈现形式不适宜转化为室内教学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筛选和把控,即使是适宜的“非遗”项目,其内容也是丰富而深奥的,要在“非遗”主题和室内设计项目之间构架好专业教学乃至进一步传承创新的桥梁。具体的教学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深入研究并发挥创造力,探究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3 课程教学过程

3.1 前期教学

经过对“非遗”项目收集资料的理解和消化,以及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题调研,帮助他们作好主题的筛选和控制,只有确定了选题才可以基本明确设计方向。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拓思维创意,大胆的构想可以带来创新性的设计结果,而“非遗”久经考验的深刻内涵也会给设计带来无与伦比的智慧之光。如:以苏州的“制扇技艺”为主题的设计方向,学生根据对“苏扇”的资料搜集,了解其类型、材质特征、结构特征、形态特征、图案设计、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相关使用场所、目的等,还进一步思考选择“苏扇”为主题的原因,以及深挖“苏扇”对空间的启发,如:其扇面形态、折叠的结构、材质的变化拼贴等,这些都对学生室内空间塑造、演变,以及后续的软装表达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

3.2 主题转化

在主题确立之后的教学阶段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即对主题的转化。主题的转化应建立在对“非遗”概念的理解和对“非遗”项目的深思基础上。其中:还特别需要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物质载体、物化形式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不是物,也不是人,但又离不开人,离不开物。”[7]由此可见,“非遗”是活态的,具有流变性的。对于主题的转化也应包括了思想、文化、寓意、氛围、技艺等精神层面,以及承载这些内容的造型、结构、图案、配色、材质等物质层面,涵盖了动态和静态的范畴。所有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一些形式和载体在室内设计项目中落实,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将“非遗”蕴含的文化性和人文精神传达和关联到室内设计之中,让人们可以感知和理解,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以苏州“制扇技艺”为例,其核心指的是该传统手工技艺,而并非是具体的、物质的“苏扇”。将该主题转化到空间中,就需要通过“苏扇”这个物质的形式,展现出创造时凝聚的文化、技术、艺术等内容。通过研究和小组讨论,同学们将主题的转化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融入空间设计中:(1)将苏州折扇的折叠、收放等结构使用解构、重组的方式;(2)对苏州绢宫扇的扇面形状、材质及图案、配色等设计元素进行提取,通过抽象、概括、夸张和材料的替换等方法;(3)通过对檀香扇形、色、味的提炼和图形化转译;(4)将制扇中的“拉花”“烫花”“雕花”“画花”等工艺,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对空间的塑造、分割、界面的装饰和家具陈设设计之中。[8]此外,还可将苏扇本身及其“小零件”——如:扇钉、扇骨、扇坠等,进行非常规尺度的夸张和放大,成为室内空间中的艺术装置或陈设家具,等等。所有这些提取转化的非遗元素除了直接运用到空间的塑造和界面的装饰外,还可以通过灯光、投屏等光影技术的运用在空间和界面中。在项目空间中开展制扇、用扇的表演,形成空间中动态的场景,以及采用VR技术,让客人沉浸式地互动体验非遗,这也是一种“活态”的传承。通过这些途径,尝试将苏州制扇的精湛技艺、文化内涵、历史故事等在室内空间中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转化和表达。

3.3 项目实施

采用具体的室内设计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实质上是一个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在进行项目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设计流程、空间功能、流线、尺度、空间塑造、软装、表现、制图等知识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流程。

“非遗”主题的适用项目教学广泛,可以在不同年级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难度递增的室内设计项目,以达到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导情况也发生转变,南京艺术学院的徐媛媛就指出了教师和学生在主题教学课程中的地位关系。[9]主题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但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在每个教学阶段是否充分发挥主题特性,将“非遗”主题落到实处,完成符合主题概念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案。一年级可以采用小型空间的设计项目开展教学,例如:以小型展台空间、专卖店、公寓房间、单体办公室设计或设计项目中的局部空间来进行项目教学。侧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拓展和对单空间的理解和塑造等;二年级一般可采用更具现实意义和行业要求的,针对人群明确的,相对复杂的室内设计项目进行教学。如:餐饮空间、较大面积的住宅空间等。侧重于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空间需求、主题特性,能够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完成室内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三年级教学阶段则会采用更完整、更综合的室内设计项目,如:酒店室内空间、办公空间、综合商业空间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主题进行准确把控和转化能力,满足人们对空间多元化需求的能力,更深度地设计思维、更高雅的艺术审美,以及更专业的项目实施等职业能力。

3.4 考核和评审

考核和评审是教学组成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展示、研讨、答辩是对主题教学的总结、交流和深思,最终反馈为更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其中:设置阶段性考核评审和终端考核评审。在教学期间,进行阶段性考核评审,适当设置展示和汇报环节。如:在课程前期阶段,就需要学生将对主题内容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进行展示汇报,并开展师生间的研讨和评审工作。在创意阶段,主要针对主题的转换情况,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并对学生的态度和成果进行考察,内容涉及了对主题内外涵的理解和延伸、元素的筛选和提取、图形创意等。在方案阶段,重点考核学生对主题在空间中的运用和落实情况,以及室内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期间穿插小组为单位及班级两个不同范围的讨论与点评。在方案深化阶段,要考核学生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知识、项目实施、设计表现、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阶段考核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学期结束设置的终端评审——邀请相关学者、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评审团队,对学生完成的最终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全面保障“非遗”主题的室内设计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以“非遗”为主题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围绕学情在各个教学阶段有侧重点、循序渐进综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前期“非遗”主题的调研与筛选,培养了学生对于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能力。主题确立后进行主题转化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阶段汇报及终端评审是对学生交流表述能力、设计流程的掌控能力和设计实施能力的综合考察。以“非遗”为主题的项目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还进一步加强室内设计人才的文化思想、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和课程建设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非遗室内设计
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