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1-08 13:41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大学生

何 平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几乎都是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00后”,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网络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中,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与住行、沟通与交流、学习与娱乐,可以说网络与这些高校的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网络世界里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与以往相比,有着更强的表达表现欲望,喜欢展现自我,彰显个性。而教育讲究因材施教,面对有着新思想新特点的当代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思政教育的需要,思政教育要想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这一传播载体,找准当代大学生的喜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有效地传达给高校的大学生。高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面对着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尽相同的新型教育模式,亟须进一步探索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继续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进而不断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要求,通过建设校园网站平台、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发现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网站管理有待提高

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最急需解决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迫切需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互联网技术过硬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辅导员、校团委和学工处等人员构成。但是,这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却在网络技术能力上有所欠缺,而一些年轻教师、辅导员等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虽然大部分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却有待加强。

并且,即使有一些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优秀的网络技术能力,却也存在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出网络技术平台的优势,从而无法增强网络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比如说,现如今每天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性的网络舆论事件,这就需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将已有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与敏锐的网络洞察力、优秀的网络技术能力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向高校大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理念,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假设不能把握住机会,及时做好对舆论舆情的分析、研判与应对,就很有可能错过对这些青年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

另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网站平台管理也有待加强。由于现阶段大多数的网络教育平台处于建设的初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归根究底,还是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管理松散不到位,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不强、缺乏组织纪律性,每天只是按时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在网络平台上推送一些时事要闻,无法真正有效将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质量和深度有待提高

高校思政教育的各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作为网络思政教育的载体,其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涌入,高校大学生所能获取的信息数量虽然变多了、选择也变多了,但是精准度却降低了。在互联网多平台并行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主动选择性不断增强,对网络平台内容的选择逐渐由被动选择变为主动选择。可是,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思维模式固化,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仍然沿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未能及时捕捉高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点话题,从而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网站平台内容浏览量过低、重复率过高、可读性不足、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例如,一些网站平台只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搬运工”,就只是简单地将一些国家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复制粘贴到高校建设的网站平台上,而未能对其所发布的内容进行深刻、系统、形象、生动的解读,因此很难让学生将他们所浏览的思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高校为了完成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上架需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的内容直接上传到学校的网站平台上,而没有能够对其所上传的内容进行细致认真的查验,更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设计,这就导致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

(三)不良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冲击,高校网络思政话语权把握不牢

网络在给高校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其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塑造上受到了不良影响和冲击。高校大学生无论是世界观或者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其自身的心智发育并不是很成熟,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同类型因素条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严重时还会导致其逐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加以正确有效引导,那么势必导致其主流价值观受到严重威胁,对于其日后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而互联网开放、便捷、即时交互的特点使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抢夺青年力量的主场所。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思想意识领域争斗的新战场。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政治敏感度不高、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外来不良信息的蛊惑,一些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点,在网络上肆意造谣、散播不实言论,歪曲历史,企图抹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企图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高校作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如何牢牢把握网络思政话语权,守好网络思政教育的责任田,打好网络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动仗,这些都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正面临的全新挑战。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亟待提高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击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不再局限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双方要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面对面传授知识,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浏览学习老师上传的网课文件视频等资料。但是,网络在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没有了传统思政教育师生间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交流与互动,网络思政教育在情感温度上相比传统思政教育有所不足。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相比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就其根本目的而言是一致的,那就是立德树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正是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当教学内容变成了电脑屏幕上满载知识点的视频和一行行没有温度的文字的时候,学生透过屏幕所能了解到的也就只剩下教学任务点了,而思政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要让学生们记住多少个知识点,而是要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没有了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们仅仅只是通过观看电脑屏幕中播放的视频和浏览网站平台上上传的图片文字资料,又有多少思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呢?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高校该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将网络思政工作人员的情感和温度有效融入网络思政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这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不光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还要有优秀的网络技术能力,更要具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网络平台有效融合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网络技术能力和政治素养,不断探索将思政教学内容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出来的新方法。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中,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队伍的团队建设,年轻教师要在专业领域和教学经验上向老教师多取经,而老教师在网络技术问题上也要向年轻教师多学习,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团队内要多注重交流和合作,最终打造一支梯队合理、业务水平高超、政治素养过硬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此外,要将思政教学内容与网络有机融合,还需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自身具备敏锐的网络事件洞察力,要能够通过每天随时可能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及时了解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网络热点事件舆论舆情的分析、研判与应对,进而把握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将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的分析与所要传授的思政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对热点事件的正确解读,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进而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不断加强网络思政教学内容的质量与深度,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体系

高质量、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的的基础。互联网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涌入,这也意味着高校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所能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在他们拥有选择主动权的时候,高校建设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如果不能吸引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让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成为摆设。高校在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时,一定不能只是单纯地照搬中共中央下发的各类文件,更不能将线下教育教学资料简单上传了事,而是要围绕社会主流思想,对所要上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适当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在高校硬性要求下增加的网站平台点击量空有的是数字的增加,根本无法达到育人的效果,还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起到反作用。只有在学生们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主动点击进去进行阅读和学习,才有可能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正因如此,高校在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时,要注重网络思政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围绕社会主流思想,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内容体系。

(三)坚定政治立场,牢牢掌握思政网络话语权

在新时代,互联网既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平台,也同样是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领域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学子无论是世界观或者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政治敏感度不高、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坚定政治立场,牢牢掌握思政网络话语权,努力弘扬正能量,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守好网络思政教育的责任田,打赢网络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动仗。高校要在网络思想意识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站稳政治立场,强化阵地意识,利用互联网其自身所特有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加快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网站平台,推进思政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要规范对校园内各类网络平台的管理,设立校园内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内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控;建立严格的网络信息上传审核制度,谨防虚假不实的信息传播。

(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出发,注重满足当下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时的个性化需求,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促使其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能够保证其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和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平台的建设应当以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强化思政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将情感与温度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当中去,不断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有感情、有温度、有亲和力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思政教育为国育才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大学生们喜爱的网络用语,通过网络直播互动、发送弹幕、制作短视频等方式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网络思政教育增添亲和力,提高网络思政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有力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为传统思政教育拓宽了新渠道,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也使得线下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