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途径探索

2023-01-08 13:41欧阳琴晏双生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欧阳琴 晏双生

(中国药科大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1],它关系到能否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目标。有效的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同学们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最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完成既定目标,课程实效性受到影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困境的表现

首先,教学内容与现实事件存在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为基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以及国外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尤其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因而现实社会中可能出现具有不良影响的事件,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事件存在不一致和冲突[2]。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又难以辨别真假,最终可能做出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甚至损害国家利益。比如,在某些不良舆论的影响下,在网络上跟风散布有损国家形象的言论或不实谣言,这些不良影响事件与教学内容相冲突。其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虽然被各界不断强调,但是其作为副课的观念也扎根学生思想中。以至到了大学,这门课程也被部分学生视为“必修,但非必学课”,思政课的重要性被学生淡化。学生认为只要期末努力就能通过考试,平时不需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就能获得学分,在他们看来,思政课是一门获取学分的课程,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学生抬头率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出现教师在台上讲授知识,而学生在台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的状况,有玩游戏的、写其它课程作业的,甚至还有聊天的同学,认真听讲的学生占比小,这些现象在思政课堂普遍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需从多角度展开思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困境的原因

(一)教育环境复杂化

社会环境是我们进行生活生产的大环境,教育效果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影响的扩大,社会环境不断复杂化,这也给教育造成巨大的影响。便捷的信息交流途径,国外各种思潮涌入我国社会环境,其中不免掺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甚至是落后腐朽、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和文化观。这些思想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环境,也可能会严重危害到我国的国家发展。其中,受危害较大的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对于网络的运用较为普遍且思想发展还不够理性成熟,他们的思想、行为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给思政课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限制,分配到每个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师的时间可能大部分用于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教师的综合发展。同时,还有部分学校在招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可能较为强调学术研究,强调教师发表的论文质量数量,而忽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术能力强和教学水平高的统一体,学校必须不断完善教师队伍体系建设,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师录用准则,增强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课程实效性。教师的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这些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一定问题。教师由于他们的个人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式及理论功底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教师队伍自身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教学模式较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

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以课本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顺应学生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而是仍然单纯采取期末小论文或者考试的形式来判别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者期末突击的方式也能较为顺利地通过课程的检测,而实际获得的东西是少之又少的,教授的知识也很难深入学生的头脑中。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思维较为活跃,对于这种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3]。

教材上的内容是固定的缺乏活力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复述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内容缺少足够的吸引力,难以持久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进而学生难以对课堂产生持续的兴趣以及情感共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涉及教材内容及教学内容两方面,多方因素导致课堂的气氛较沉闷,学生对课堂缺少激情和活力,课程开展所得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四)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缺乏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主导课堂发展,学生既是教师教学作用的客体,更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作为课堂主体存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缺乏主体性,有些同学认为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教师才是课程的主体,自己只需要按时到教室上课,最后获得学分就算完成课程,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思政课上抬头率较低。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思政课上的主体性地位,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探索

(一)加强教育环境建设

1.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是由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组合而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网络社会环境,由于网络具有传播广、时效快、影响面大等特点,网络阵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同时,法律法规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因素,逐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对进入网络环境的文化进行严格地筛选,对不良信息进行强有力地阻挡;对各大网络交流平台严格控制和管理,搜查并关闭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避免学生通过翻墙网站而接收不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要大力宣传网络健康和安全教育,这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协同工作,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积极有利的作用,避免消极的影响,将社会大环境和思政小环境相融合,形成相互协作的合力,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的整体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文化积淀。首先,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管理,对于有些影响较大的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切不可一味掩饰,应正面对待、公正公开,以此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其次,学校对先进人物和榜样事件一定要大力宣传,可以在显眼的地方设置公告栏,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校园中形成学习榜样的向上风气,使同学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接受熏陶,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着重学习新时代的新思想;通过分阶段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中,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以及思政课教师作用和地位,指出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4],这为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

1.学校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学校在聘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需要充分考察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突出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相结合。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学术知识,由于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缺失,教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对课程的实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学校在录用思政课教师时,必须全面考察教师的各项水平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规范教师的准入标准。同时,学校需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新老师尽快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如何有效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岗前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培训的结束,这只是某个阶段的暂时结束。除了岗前培训,后期还可以有序地进行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最终通过教师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2.教师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学生教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思政课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体,首先要以身示范,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从道德、气质、涵养等方面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改善和提升自身角色形象,才能使大学生见贤思齐、争相仿效。”[5]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更新各项技能,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等新的教学手段,争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模式,课堂多呈现教师讲授知识,而学生课下缺乏实践运用,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内容单纯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要加强实践运用方面的活动。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此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显示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课程需要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建设。对于理想信念的教育,这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信念,而是运用于实践中,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对于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需制定合理且可行的活动方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需要用好这些方式方法。如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投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PT课件的方法开展教学。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对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对于新兴技术,如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让同学们跨越地域限制,在VR技术的帮助下身临其境,用情感感受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效果,相关人员正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为将来广泛运用奠定基础支持[6]。

3.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教材内容和教师课堂教授内容。首先,教材内容的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时代步伐紧密相连,向大学生传递党和国家对他们政治思想和道德要求的课程。因此,在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时,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新时代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融入教材之中,最大限度降低教材内容的滞后性,适应时代需求。同时,加强各阶段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衔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循序渐进,增强课程教育效果;其次,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索资源,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课中及时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变化,由于课堂随机性较大,课堂生成性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课堂生成性教育内容尤为重要;课后主动认真反思,将有效的内容不断优化,将无用的、难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内容剔除,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打造“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四)提高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现今,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认同度较低,在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体性,要想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增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1.课堂回归师生协作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氛围调查可见,近一半的人认为课堂只需教师讲,学生可以不发言,显然,思政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双向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状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备课时,将学生充分考虑进整个课堂,在恰当的时机设置一定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使思政课课堂形成师生共同协作的局面。

2.学生参与备课

学生参与备课是指正式上课之前,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换位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你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课程,之后在课堂展示成果,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于人数较少的班级可以分批次人人展示,人多较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搜集资料、参与备课的过程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的参与感,增强教育对象的自我主体性意识。

3.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学生群体数目较大,教育者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有特色的教学,用适合学生群体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不同的教育群体进行调查,总结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方面等等各自的特征,实施符合他们特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领域,事关青年人能否健康发展。面对思政课实效性困境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课程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最后,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不断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