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英语翻译研究—“听话”*

2023-01-08 13:41
智库时代 2022年16期
关键词:牛津例句词典

刘 玮

(铜仁学院国际学院)

一、引言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沟通、往来日益频繁,大数据技术、AI技术、5G等技术日益成熟,机器翻译取得了巨大进步,呈现出机器翻译代替人工翻译的态势。机器翻译以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广泛的赞赏和青睐。但如果说机器必将代替人来做翻译还为时尚早。机器翻译在面对文化相关翻译时常常只能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翻译,难以实现语言背后文化的翻译,这样的情况目前只能由人来胜任这样的工作。语境的差异常常使同样的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出入巨大,在翻译中不考虑“语境”的因素进行翻译,结果只能跟机器一样,只能翻译出字面上的意思,难以传达字面背后的内涵。随着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传播自己的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但由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在跨文化沟通中难免会遇到文化冲突。避免文化冲突的第一步应该从正确的表达开始。我们的语言表达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爱德华霍尔将语境分为高低语境,我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群体。因此在输出我国文化时尤其要注意到语境因素的翻译,才能正确的表达。相对我国的高语境文化,世界还有很多国家以低语境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因此在相互沟通中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才能实现有效得体的沟通。在翻译研究中“语境”研究虽已经不是新颖话题,但它仍然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要素。卡特福德(J.C.CatFord)[1]首先把语境理论广泛应于翻译研究,他基于弗斯(J.Firth)的语境意义观和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依据,认为语境就是情境语境。随后,卡特福德[2]又对语境提出宽泛的理解,指出“语境应该更广泛地理解,即包括与原文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一切。丹尼尔.肖(R.Daniel.Shaw)[3]、 奈 达(E.A.Nida)[4]对翻译语境的讨论体现出更多的文化人类学特征,跨文化意识较强。国内对“语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李运兴[5]使用了“翻译语境概念,明确了翻译语境的两组语境参数(源语语境、译语语境)、三大交际角色(作者、译者、译语语篇读者)和三个世界(语篇世界、外部世界、心理世界)构建了“译者语境视野与翻译研究者语境视野两种不同的语境模式”。在我们进行翻译工作时,语境假设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翻译者能够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而动态语境又依赖于语言与环境的关联[6]。

我国的主流文化根深于我国的农耕文明、儒家思想,带有明显的独特性,以“听话”这种文化来看,在我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道德伦理,大部分人也乐于接受,甚至别人说你听话,代表的是一种表扬。如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领导喜欢听话的下属,教练喜欢听话的队员。然而我们在翻译“听话”时,如果不考虑到语境因素,不把内涵讲明白,那么在西方人看来,“听话”可能是放弃了独立自主,放弃了平等权利,是一种被束缚或是侮辱。笔者曾经在一次跨文化交际中就犯了类似的错误。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老师询问笔者,你们说的“听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笔者没多想直接翻译成“obedient”。外教追问“你是不是喜欢听话的女生”,笔者回答“是的”。这时外教明显露出不悦的表情。笔者问到有什么问题吗?外教说“你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一种偏见”。因此,我们在翻译“听话”时尤其要注意文化的差异性、语境的差异,从而避免文化冲突,正确的输出中国文化。

二、解析“听话”的英语翻译

“听话”以词语分解来看分为“听”和“话”二字,“听”指用耳朵接受声音,“话”指说出来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听话”指听从上级或长辈的话,愿意服从的意思。“听话”在我国是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现象和评价标准。在中国文化中“听话”常常带有褒义的成分,父母喜欢“听话”的子女,父母常用“听话”作为评价子女的标准等。我们通过不同的例句来解析不同语境下“听话”的翻译特点。

例1:He said he would be different and would try to become a most obedient boy.

他说,他会变得不同,会努力成为一个最听话的男孩。

例 2:Indeed, our school and universities are structured to mould pupils to be mostly obedient servants of rationality, and to develop outdated skills in interacting with outdated machines.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和大学是结构化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听话的、服从理性的仆人,并教给他们一些过时的技能来和过时的机器互动。

例 3:He will be an obedient puppet in the hands of people who lobbied for this decision.

他会是哪些游说家手中一个听话的傀儡。

例 4:Soldiers were recrui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listen, their good manners, obedience, and their pledge to follow their superiors.

那些能听话的、品行端正的、服从安排的和誓死追随长官的人被招募为士兵。

从以上4个例句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听话”被翻译成“obedient”, 在《牛津词典》对该词的解释为:dutifully complying with the commands or instructions of those in authority 即对权力者指定或命令的义务服从。这与我国文化中的“听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出入巨大。中国文化中的“听话”往往代表的是一种懂事,通常含有褒义词性,而Obedient并没体现出褒义或尊重的内涵。

例 5:She followed him like a submissive child.

她对他百依百顺,像个听话的孩子。

例5将“听话”翻译成“submissive”,在牛津词典中该词被定义为:inclined or willing to submit to orders or wishes of others or showing such inclination,不难看出该词同样含有屈服、顺从的内涵。而跟我国文化中的“听话”内涵差异较大。

例 6:I’m about to be a good boy now.

我现在要做个听话的孩子。

例7:We will be good little goats.

我们会做听话的小山羊。

例8:A good little girl always be treated better than someone else.

听话的小女孩总是要比其它孩子得到更多优待。

以上3个例句,直接将“good”译作“听话的”,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称别人为“好孩子”是一种明显的夸赞,而“听话”只是定义“好孩子”其中的一条属性。我们定义好孩子的标准是多样的,不仅只是“听话”这一条。因此如果将“听话”直接译为“good”,那么明显是将“听话”的翻译泛化了。

例9:They had three very amenable child.

他们有三个很听话的孩子。

该句中“听话”的翻译对应的是英语amenable,该词在《牛津词典》的注解为:disposed or willing to comply.指顺应、服从。该词不能全面表达中国文化“听话”的内涵。

例10:She is the perfect one and I dare say she is one of the most tractable creatures in the world.

她是完美的,而且我敢说,她是世界上最听话的一位姑娘。

该句中“听话”对应的英文为:tractable, 该词在《牛津词典》的注解为:easily managed (controlled or taught or molded),显然该词也无法解释中文“听话”的内涵。

例11:Jessi was too busy watching her children being told they had to obey their mother,so she did answer the phone.

杰西忙着照看听话的孩子们,所以没接电话。

该句使用一个从句来修饰孩子们,从句用于修饰、限定先行词孩子们,而该语境中还是说明“听话”意味服从指令,并不能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听话”的丰富内涵。

例12: He promised that the horse was well-behaved.

他保证这匹马会很听话的。

该句使用合成词wellbehaved来翻译“听话”,该词在《牛津词典》的注解为:(usually of children)someone who behaves in a manner that the speaker believes.该词能够翻译出部分“听话”的内涵,但并不全面。

例13: Republican voices are rising to the surfaceunreported in Thailand’s pliant media.

尽管听话的泰国媒体未加报道,但要求实行共和制的声音已浮出水面。

该句中的“听话”对应的英文是pliant,该词在《牛津词典》的注解为:capable of being influenced or formed,capable of being shaped or bent or drawn out, capable of being bent or flexed or twisted without breaking.这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听话”内涵出入较大。

接下来,我们用几个反义词的角度来分析“不听话”的翻译。

例14. He was lazy,disobedient, and wild.

他好吃懒做,是个不听话的十足野孩子。

例 15:Mike is rebuking a disobedient child.

麦克正在教训不听话的孩子。

例 16:A: That little boy is a disobedient son who is breaking his father’s heart!

那个小男孩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弄得他父亲的心都碎了!

以上3个例句,将“不听话”翻译对应的英文为“disobedient”,在中文语境中“不听话”常伴有不顺从,对抗指令的内涵。因此,该翻译能够较好地表达出了中文“不听话”的含义。

例 17:This fine tirade sounded, however, to the ungodly sailor-boy like a mere Pipi-pi.

然而,对这只不听话的小水手来说,这番长篇大论听起来就是“叽叽喳喳”。

在该句中“不听话”对应的英文为“ungodly”,该词在《牛津词典》的注解为:characterized by iniquity;wicked because it is believed to be a sin,这与我国文化中的“不听话”内涵差异大,我国文化中“不听话”不具备“亵渎、邪恶”的内涵。

例18: It is far more likely that some sort of amicable settlement would be reached if the recalcitrant son or daughter knows that the alternative is a public trial.

如果不听话的儿子或女儿知道另一种选择是公开审判,那么更有可能达成某种和解。

例 19:First,here is an example of how not to get your kid to do what you want.

举个孩子不听话的例子。

在该句中“不听话”对应的英文是not to get your kid to do what you want.中文意思常描述不听父母安排的孩子为“不听话”的孩子。因此该句的翻译能够翻译出中文“不听话”的含义。

例 20:The occasional spousal spat, a teenager who refuses to cooperate or a nagging mother-in-law can all contribute to stress.

偶尔的夫妻争吵,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或唠叨的婆婆都促成压力。

在该句中“不听话”对应的英文翻译是“refuse to cooperate”,在中文里不配合跟不听话并不能划等号,这需要分析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如果是孩子不配合父母的安排,这里可以理解为孩子“不听话”。如果是工作中,同事间拒绝配合则不能说某同事“不听话”。因此“refuse to cooperate”不能直观的翻译为“不听话”。

例 21:This is why the general’s failure to rid himself of a troublesome judge is so serious.

因此,对将军而言,如果不能清除这个不听话的法官,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该句中“不听话”对应的英语翻译为“troublesome”,在《牛津词典》中,该词的注解为:difficult to deal with,而在中文“不听话”没有“很难处理”这样的内涵,即使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听话”也无法表达“难处理”这种含义。

三、总结

通过对21个例句的分析,从正反面对中国文化“听话”进行了解析。通过例句得知在不同语境下“听话”的内涵差异大,不能将中国文化中“听话”直接对应翻译成某一个英语词汇或句子,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翻译。语境对翻译影响大,尤其对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对于文化相关的翻译就更需要依托具体语境来进行翻译。

猜你喜欢
牛津例句词典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宅假期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