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效应变革中职课堂教学模式

2023-01-09 05:57黄发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效应心理教师

黄发科

(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一、背景介绍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高升学的落榜生,他们大多数人因文化课成绩长期滞后而缺失学习动机,陷入悲观消极的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中。学生的天性是积极的,喜欢探索尝试,但如果每一次尝试都被成人呵斥“错了”“不准”“危险”“不要”,他们就会渐渐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信心,失去探索尝试的欲望,陷入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

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职教课堂变革的新视角,可以站在这一视角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增值提效。

二、中职课堂教学积极心理效应的模式建构

根据中职生学习心理特点,在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安排、过程和拓展中有机运用积极心理学效应以营造学习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信心,化解教学危机,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一)改变自卑心理,重建学习自信

1.名人效应,帮学生寻找自我。名人效应,指名人形成的吸引、强化和辐射效应,或是人们追崇、模仿名人风尚的总称。当代名人效应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业的失败造成中职生精神上的失落与空虚,于是他们在“追星”中寻找精神寄托。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选择相关名人的逆境成长故事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帮助他们看清名人奋斗的真相,认识自我的发展潜能,将注意力聚焦到学业上,重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榜样效应,让学生汲取力量。榜样效应,指典型的先进人物往往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可以激励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形象管理,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学生年龄尚小,自我认识与发展意识较为模糊,缺乏形象管理的能力,但可塑性都很强。教师可以宣传学校、班级中的佼佼者,将其作为他们最贴近的榜样,帮助他们重塑自我。

3.软化效应,造绿色生态空间。软化效应,指宽松、舒适的绿色环境能让人心情安宁、平静,利于激发朝气和学习思考。学校大环境越来越美,教室小环境也要美化。简明、美观、雅致、整洁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得体的师生衣着,清晰、明快、温和的教学语言,轻松、愉悦、和谐的小组合作等因素,共同营造着绿色生态的学习环境,能起到滋润学生心灵的作用。学科教学中插入一段轻音乐,播放一段小视频,讲述一个小故事,都可调节学习节奏,缓解学习压力,软化学生的情感与行为,让学习变得愉快而张弛有度。

要建立同频运行机制,把思想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计划部署和检查考核做到同步运行,真正把思想文化融合到生产经营中。要建立融合机制,整合优化党群工作资源,扩大与生产经营覆盖的广度和融合的深度,把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促发展、增效益上,以生产经营工作实绩体现思想文化工作实效;要建立领导“一岗双责”机制,“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政领导共同承担行政管理和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做到政工干部能从生产经营管理着眼做好思想文化工作,管理干部能从思想文化工作入手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形成工作合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建构民主课堂

1.换位思考,时刻宽以待人。角色交换效应,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待他人,因而引发出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引发悲剧;如果人们都能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许多矛盾就容易化解。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出发,处处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换位思考,走进学生心灵,共建民主和谐课堂。

2.发现亮点,排除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常依据第一印象确定对事物的整个看法,若事物被贴上“好”标签,意识就被“好”的光环所笼罩;若对方被标上“坏”标签,意识就被“坏”的光环所笼罩,因而看不准对方的本真品质,造成以偏概全、不得全貌的弊端。教师不能因学生文化基础不好,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别的也不行,而要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出发,用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长处,放眼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做学生成长的“贵人”。

3.走进心灵,做学生“自己人”。成为“自己人”效应,指人们在交往中的关系良好,双方容易达成默契,接受对方的意见;甚至对方提出了过难的要求,也不轻易拒绝。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强,常把教师放在管教自己的对立面,消极对待教师的观点和建议。因此,教师要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与学生交心,让学生感觉“老师是我们自己的人”,是我们学习进步的推手和伙伴,心甘情愿地接受引导和帮助。

4.好说好办,“首次”可亲可敬。首次效应,指人们第一次接触新事物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种印象容易变成心理定式左右着人们的认识并难以改变,左右着今后的态度。“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教学在轻松愉快、充满希望的氛围中进行,给学生留下可亲、可信、可敬的“暖师”印象。

(三)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学习效率

1.目标设置,还给学生选择权。霍布森选择效应,指有意刁难对方,设套限制其选择权,是让对方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实施“一切都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式引导和评价,让学生有充裕的选择余地,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找“意外的惊喜”。

2.内容安排,由易到难上台阶。登门槛效应,或得寸进尺效应,指通常人们不轻易接受别人较高难度的要求,以免费时、费力后难以办到的尴尬;与之相反的是乐意接受、完成低要求,办成了以后,会慢慢接受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在目标制定、内容安排、作业设计等上要接地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容易解决的小问题,降低学习难度,保持学生学习探究的可行性和诱惑力。

3.导课激趣,设疑解难全参与。参与效应,指人都乐意参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满足欲望后,会点燃自我工作热情,心甘情愿地付出加倍的劳动;相反,被排斥后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继而心灰意冷,工作消极被动。教师要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创造情境让他们作为“主角”深度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其当家作主的参与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

4.示范引领,准确精巧留小错。犯错误效应,指能力特强、毫无缺点的人给人不安全和不真实的感觉,让人难以接纳和喜欢,下意识地保持距离,敬而远之或是敬而仰之。所以,教师在自我形象塑造上不要过于“包装”自己,而要适当地“示错”“示弱”,让偶尔的“瑕疵”赢得更多学生的亲近、信赖和喜爱;在教学示范上还可以适当留一点“瑕疵”让学生发现,暗示学生“试错”是成功之本,以免患得患失,畏缩不前。

5.探究指导,温暖信任找头雁。

(1)南风效应,激发学习热情。南风效应,指温暖的激励能给人克服困难的力量。有些学生学习自卑感很强,但他们都期待着自我价值被肯定,批评会让他们更自暴自弃,所以教师要宽容,多用暖心的关怀和鼓舞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用安慰和谅解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和力量。

(2)罗森塔尔效应,唤醒沉睡潜能。罗森塔尔效应,指积极的暗示使人更加自信、乐观;消极的暗示使人的心情受到压抑,行为会变得糟糕,心理笼罩阴影。一些学生表面上不求上进,实际上是用“满不在乎”当作“幌子”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悲观、紧张和怯懦。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的亮点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他们努力克制焦虑和恐惧,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释放潜能。

(3)从众效应,找到领头雁。从众效应,指生活中常见的“随大流”。教学中有效利用“随大流”心理来统一思想行动,实现预期目标。多为优秀学生宣传造势,以奋发进取的学生群体为骨干力量带动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引领、带动所有同学积极进取。

(4)焦点效应,不负众人所望。焦点效应,指人们过度关注自我,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人群中的焦点。很多教师只将目光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因此形成教学管理的“盲点”,被忽略的学生很容易失落和沮丧,久而久之就会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让他们找到“焦点感”,自发催化学习热情。

6.作业巡视,放松心情讲规矩。

(1)瓦伦达效应,不求完美无缺。瓦伦达效应,指人对自我要求过于完美,做事患得患失,导致心理负担过重而失败。我国自古就把写作当作“文字游戏”,把国画和书法当作“笔墨游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探究活动当作“游戏”,放松心情,轻松上阵,以使思维畅达,发挥出色。

(2)马蝇效应,随时约法三章。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因一个马蝇的叮咬,马精神抖擞地向前飞快奔跑。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习惯性逃避,对此教师要制定学科学习规则,约法三章,在约束中规范行为,通过适当提醒和施压鞭策学生,促使他们坚定意志、转变行为、知难而上。

(3)超限效应,切莫婆婆妈妈。超限效应,指主方刺激过强、过久和过频繁,而引起客方心理烦躁、厌恶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如父母不断重复同样的批评,会导致孩子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进行反抗。教师唠唠叨叨批评不停,会让学生的心理失衡感加重,心情难以恢复平静,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和对抗心理。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善意批评的“度”,不要“婆婆妈妈”。

(4)搭便车效应,杜绝滥竽充数。搭便车效应,指个别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无所作为,坐享其成,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不宜把大班简单地分作成几个小组,而应该以三五人为一合作小组,明确组员的任务与责任,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要密切关注学情,把控学生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合作,督促每个人完成任务。

7.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多激励。

(1)反馈效应,知己知彼促学。反馈效应,指学生因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从始至终都要细心关注学生表现,及时给予学生信息反馈和有效指导;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做到当天事当天毕,杜绝因延迟与拖拉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保龄球效应,睁一只眼取长。保龄球效应,指人的闪光点在被赞赏后放大,激励人们自觉地“挤掉”一些不良行为;而处罚只会让人简单地减少犯错的心思,甚至学会如何合理逃避处罚。教师要学会“睁眼”发现长处予以肯定和激励,“闭眼”忽略短处,在“拉长教育”的赏识中让学生获得尊严,体验到进步的乐趣和价值。

8.危机应对,机智幽默巧排除。

(1)音叉效应,四两可拨千斤。音叉效应,指做事抓住要点,用智慧赢得效益,与“四两拨千斤”的意思相近。对性格倔强、爱惹是生非的学生,教师的打压只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反叛心理,事与愿违。抓住他们争强好胜又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寻找优点予以鼓励,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既能排除干扰又能变倔强为学习动力,一举两得。

(2)避雷针效应,机智淡定幽默。避雷针效应,指遇到特殊事件或是紧急情况时,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学生违纪不认错,还理直气壮地与教师狡辩,教师如果不够冷静,针锋相对就会引起矛盾升级,破坏教学秩序,有时甚至酿出教学事故来。因此,教师要宽容克制,用幽默的语言作为“避雷针”智慧化解危机,让自己和学生平息激动情绪,回归理智,在新的基础上重拾默契,增进感情。

9.课后拓展,角色变换做先生。角色效应,指人们扮演什么角色,就会主动担当这方面的职责。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像老师一样主动地研究、总结,甚至可以把学习所得制作成微课视频,在下一次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角色的反转,让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体验到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小结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广泛,学生成长心理也复杂多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工作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策略,革新教学模式,为有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国家未来建设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效应心理教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最美教师
懒马效应
心理小测试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