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的高中美术学科STEAM课程探索

2023-01-09 05:57陈丽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细菌美术学科

陈丽芳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安徽亳州 236800)

前言

在高考压力下,STEAM课程在高中实施具有一定的困难,但其在整个教育阶段有着重要意义,故我们提倡在高中学科教学中适切地实施STEAM课程。站在美术学科的角度,把多个学科内容融汇于一起,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一、高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开展STEAM课程的意义

首先,关注世界的方式迅速变化。STEAM课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身边的各种现象,特别是美术鉴赏课中,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汇在一起,从艺术的视角关注世界,为学生带来特殊的学习惊喜感,不断激发其创意。

其次,学科联系的深化与融合。STEAM课程规整学科内部关系,用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艺术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以更轻松、更个性的方式去认识其他学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学习和创造,让学习本身更有趣,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再次,审美能力生活应用的迁移。STEAM课程从艺术学科的角度将美学的内容呈现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弥补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体验,也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种能力和情感的“专业释放”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培养。STEAM课程从艺术学科入手,利用艺术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并回馈他们创造力。

二、多学科融合的高中美术学科STEAM教学设计

STEAM课程中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艺术的审美教育和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情境中,主动发挥创造思维,合力解决某个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学科融合为途径的课程实施需要与美术语言相契合。例如美术中的色彩、造型,可以同文学、物理、地理、美术等学科融合,进行基于美术本体的STEAM高中美术课程开发。

三、学科融合案例

(一)地理学与美术融合的实例

“自然地貌”是高一年级地理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针对“地质和地貌模型制作”开发了一门STEAM。除了文字描述、图形绘制和结构模型外,学生们还特别创作了题为“喀斯特景观中的喀斯特洞穴与地下河流模型”的作品。在学到的关于平面图、建筑原理和真实照片的基础上,学生们首先使用大块泡沫塑料、胶水、油漆和其他材料进行切割、雕刻、挖掘、层压、打磨和抛光。这一创新模型的创作是通过油漆、涂色等多个综合步骤完成的,将原来以自然学科为基础的枯燥研究转变为集工程设计、数学计算、科学知识、结构原理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研究。

创作的过程有些艰难,有对材料选择的尝试,有意见不合的争论,还有失败之后的泄气。多次尝试之后,小组达成一致的意见,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制作,一步步完成了初稿,再通过进一步的打磨,最终完成作品。

这门STEAM课程之后,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不再那么反感了,对于各种地貌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主动去了解地理知识,还要思考制作过程中如何选择各种材料、如何应用、如何协调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各种关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要重新定位,提前准备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师生在教学中得到共同提高。

(二)生物课程中的美学助力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课《生物技术》,是一门有趣的选修课,里面有大量和生活有关的学习内容,比如“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腐乳制作”“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等内容,都和生活高度相关,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关于细菌,教材中有着清楚的理论背景和实验流程介绍,但较为抽象,让人产生近乎本能的排斥感。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便成为难题。

于是,美术老师联合生物老师,联合设计了“用细菌画画”STEAM课程,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艺术创作与生物学科融合的探究之路。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菌落。不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在形态、颜色上有差别。随机收集了空气、土壤等大自然中的细菌,理论上可以收集到许多种菌落颜色、形态各异的细菌。以这些细菌作为颜料,以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为画布,理论上可以画出不同的图案。基于此,两个学科教师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出发,进行了STEA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本次“用细菌画画”STEAM课程计划用时1周,安排1个课时,其余时间以课前准备、课后总结与评价为主。

课前准备中,鉴于学生已经学习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相关内容,并有一定的显微操作的理论基础,但尚未进行过细菌培养的实验操作,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密封好的空白的LB培养基,让学生去自由地采集空气、土壤等环境中的微生物(提醒学生不能采集人体和动物身上的微生物),采集完毕后将培养皿密封。挑选采集回来的菌种中颜色特异、菌落形态清楚的细菌,少量加入EP管,再加入适量无抗性的LB液体培养基,放在4℃冰箱保存,作为颜料备用。

课堂学习中,通过无菌操作与画线操作,学生回忆无菌操作的要点,以及接种环的使用规则(其中包括:用酒精棉球对手部擦拭消毒、接种环需用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灭菌、全程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冷却才能蘸取菌液等)。美术老师进行细菌作画演示,学生们通过现场观察,了解具体的作画流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询问,然后动手实践细菌作画。

学生完成作画后,给培养基做上标记,并进行密封,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等待第二天的实验结果。

经过8小时左右的培养,可看到明显的“作画”实验结果。绝大多数同学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出现了许多非常棒的作品。

课后总结与评价,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种方式,以“操作是否规范”考量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从“作品创意和表现”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美术功底,以“是否成功完成作品”评价学生的完成度,再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是否通过推荐和自荐展出他们的作品。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实验流程,也能通过艺术表现的手法创作出特殊的美术作品。

本次STEAM课程以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内容——细菌的培养作为出发点,成功地融入了绘画和审美的元素,最终呈现了一堂丰富的生物实践课,实现了生物和美术学科的完美融合。事实表明,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交流、研究无菌操作,使其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通过STEAM课程的多学科尝试,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不仅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了,而且还对其中的知识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由艺术学科“发起”的STEAM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以生动、有趣和创造性的方式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唤醒其对学科深入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细菌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细菌大作战
美术篇
细菌大作战
“超学科”来啦
细菌惹的祸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