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以肥西县中职学校为例

2023-01-09 05:57赵良生胡逢初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互联网+

赵良生 胡逢初

(肥西师范学校 安徽合肥 231200)

“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技并行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肥西县域中职学校努力构建和完善党总支(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学生处(或政教处)牵头协调,各处室和学部共同参与的全覆盖、深层次、多角度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各校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育人作用同时,积极挖潜其他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思政元素,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积极探索全过程、全方面、全人员的综合立体育人新格局,构建了“五融合”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一、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校办学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的作用,培养目标由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专业教育目标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引领,专业教育目标是承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目标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相融合。

肥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了“65432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通过建构“课程—课堂—网络—实践—文化—心理”6大思政模块,抓好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幼儿园一线教师(管理者)、党员职工5支队伍全员育人,落实入学教育、文化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实习4个阶段全过程育人,注重学校、幼儿园、社会3方育人功能,做到全方位育人,利用网络和实践2个渠道扩大育人覆盖面,建立1个评价系统,全面评价学生素质教育效果。特殊教育专业秉持“奉献大爱,让残缺儿童回归社会”的理念,在强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和社会公益服务相结合,专业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志愿服务精神相互促进。每年3月份雷锋活动月和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助残日,特教部都组织特教专业学生志愿者去特教学校、社区开展志愿助残活动,把温暖送给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肥西县职教中心艺术教育专业(美术、音乐)以“艺术启迪智慧,快乐引导人生”为教学宗旨,要求教师“以心为镜、以爱代言”,教学生艺术与做人,在强化专业能力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发现和创造的能力。该专业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深入社区、老年大学进行专业课讲授和辅导。

二、融合1+X证书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此项试点工作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开展此项工作,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肥西县域中职学校积极贯彻《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利用互联网优势,渗透1+X证书制度相关内容,注重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更新传统课程理念,力争向课程思政转变,不断强化师生正确的价值观。肥西师范学校艺体部(内含音乐、美术、体育三个专业)在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或幼儿教师资格证)外,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及特长,积极报考并力争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比如体育专业学生报考球类、武术、体操等三级裁判员资格证,音乐专业学生报考钢琴教师从业资格证、舞蹈教师从业资格证等。特殊教育部要求本专业学生除拿特教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或幼儿教师资格证外,还要求考社会工作者等资格证。学前教育部要求学生在考幼儿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要取得家政指导师、营养师、幼儿保育等资格证书。肥西县职教中心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首先必须取得助理会展服务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去考初级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取得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增加了砝码,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三、融合课堂实践——活化教育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最基本场所,是“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校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经常性的途径,也是构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最重要的一环。肥西县域中职学校贯彻落实“课程必须育人”和“育人定有课程”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深入挖掘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智、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近年来,肥西师范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学部主任担当成员的课程领导组,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各学部组建了专业课教师(含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思政课教师混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校(校或园)双元主体在入学教育、基础学习、专业训练、顶岗实习、职前培训5个阶段,围绕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4类课程的不同特点,以课程为单元融合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实施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学校通过师生探讨、典型案例法、情景教学法、团队力量法等递进式实现各类课程中思政元素内容承载的育人功能;通过设立专项教改课题、打造示范课程、举行教学比赛、典型案例评选、课堂观摩等活动,按照理论研究、教师培训、试点实施、全面推开4个步骤稳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能力,确保各类课堂协同、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中职基础英语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职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这门课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独特作用,落实落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是肥西县域中职学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肥西师范学校围绕中职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英语教研室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在学校支持下,大胆改革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在中职基础英语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总结,学校基础英语课程思政逐步提炼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一引领、二场所、三阶段、四核心”。所谓“一引领”,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领。“二场所”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智慧职教、慕课堂、学习通等线上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课后完成英语听力、阅读等输入性、理解性活动,同时精细设计科学有效的线下课堂活动,显著提升学生课堂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容量和机会。团队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制作了与单元思政主题相关的多门“微课”,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三阶段”即通过课前“课题导入、价值引领+初步学习”,课中“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价值塑造+深入学习”,课后“评价+反思、价值观践行+拓展学习”,实现语言与育人的融合。“四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

肥西师范学校积极申报全国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实施重点课程立项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三优竞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校混编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思政课教师指导和帮助各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整体育人联动效应。2021年肥西师范学校13位老师参加全省大赛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四个三等奖,其中柏翠云、张云丹、许文霞、唐照芹老师的作品“健康身心 悦享旅途”荣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能力赛项“公共基础课程(英语 基础模块)”组一等奖。

肥西师范学校特别注重思政课建设,组建思政名师工作室,以此为平台,开展思政类科研工作,同时辐射各教研室,强化对各学科实施“课程思政”元素的指导,确保对课堂教学质量全过程有效管理。

四、融合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多种资源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能不断拓宽学校育人渠道,是实施课程思政重要一环。肥西县域各中职学校一方面搭建多种资源平台,创新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了大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特别注重让师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依托专业特色开展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建设,形成课程思政教育合力。

肥西师范学校团委的精品活动辩论赛、三月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11月感恩活动月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劳模精神(或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主体团会、青年大学习平台等,还有“行知文学社”等九个社团,几乎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受到了很好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学校各专业结合每个专业特点也开展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从行为、知识、课程、礼仪、活动等方面落实“以文化人”,积极开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工程,做到人文素养在资源平台上有课程、有活动、有行动、有仪式感、有成效。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造性的运用,使教育具有强烈的心理内化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为发挥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全面性”“互动性”“纵深性”的优势,学校特别注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针对中职生喜欢上网的事实,各校努力挖潜学校网站的潜力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学校网站上,以减少学生因浏览不良网站而产生的隐患。通过学校长年积累的传统校园文化数字化,创办爱教基地、学校相册、学校快讯、学校成就、个人主页、校园生活等网络专栏,使每所中职校园网成为学校历史的缩影,成为学校信息汇集、交流和生发的中转站。

每所学校还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了校园BBS,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表达问题的方法往往会简单而直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利用网络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管理提出一些客观的甚至偏激的意见。实际上,不和谐的音符在网下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通过开放的网络表现出来而已,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这种“尴尬”,我们教育者需要勇气需要自信去面对,去接纳,去引导,也正因为有来自网络的不同声音,才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更全、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机会。我们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时,注意表达问题的方式和技巧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旁观。这样,不但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获取师生面对面交流所不能获得的真实信息,同时,也能让学生以更为积极、更加理性的姿态参与到网络建设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文化建设走向成熟,逐步完善。

有的学校经常利用网络及网络能够产生的互动效应,打破学生的班际极限举行全校性主题班会。网上全校性主题班会,不再是传统单向的运用语言手段或图像手段而是借用通信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与主讲领导或老师呼应,加强彼此间的对话和交流,使全校性主题班会从真正意义上显现出“全校一课”的场景,造就师生间的完全“互动”。

五、融合教师专业发展——育人者先育己

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又是主导。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利用网络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育人本领是基础的基础。

肥西县域各中职学校尤其注重提升广大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多维度教师培养培训发展体系,引导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一是将思政育人作为评价指标纳入教师管理体系,将课程思政情况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探索党员活动与专业课程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肥西师范学校四个教师党支部,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融合进专业课教研活动,以此引导专业教师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社会思潮,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三是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加强教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将思政育人作为教学目的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

“互联网+”时代对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有良好的机遇。肥西县域各中职学校抢抓机遇,构建了“五融合”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体系实施几年来,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攀升,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互联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