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送教下乡方式 夯实课题研究基础*

2023-01-09 05:57洪祥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课题组公开课课题

方 霞 洪祥金

(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 安徽马鞍山 243011)

自市级课题“初中英语送教下乡的方式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使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众所周知,课题研究时间紧、任务重,又因疫情成员们不易聚集,因此,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

一、制订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一)制订单次课题研究计划

为了真实地反映每次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课题组将每次研究活动进行细化。每次课题研究活动前,课题组都会制订详细的研究活动计划,将各项任务分配到人,如公开课、培训、论文交流、中期汇报材料以及相关的事宜。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活动;会后,将每次课题研究活动计划的材料一一整理好,附上签名表、公开课教案、评价表、活动现场图片和新闻简报一起合订。课题组每学年度一次,将所有的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

(二)制订任务清单,实现共同参与

课题组成员不仅要认真关注课题的研究进展,还要积极参加资源共建。成员们要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有参考价值的中考信息、试卷、文章、教案、论文等材料及时上传到课题组平台,以便成员们分析、学习、借鉴和使用。为了把上传资源的任务落实好、解决好,课题组实行“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每学期开学时,将本学期要求成员们完成的任务列表上传到课题组平台,并设定截止时间,敦促大家按时完成任务。课题组每学期末将成员们完成的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并上传到课题组平台,各个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一目了然,做到了人人参加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创建交流平台

(一)单元教材分析平台

初中英语教材是按单元来设计的,并按单元来进行常态化教学的。对英语教师来说,对单元知识的理解越透彻,越能够把握课堂教学环节,教学任务就越能顺利展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题组开展了单元教材分析。课题组按照“单元教材分析模板”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任务到人。进行单元教学分析的目的是要求老师们认真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主线,认真理清教学思路,为常态化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虽然单元教材分析是一种尝试,但是老师们都积极参加,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了课题组布置的任务。现在,单元教材分析成果已经编辑成册。上传的单元教材分析案例会为老师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平台

在使用初中英语教材过程中,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内容太多,老师要花时间分析、归纳、总结重要的单词,教学语法。课题组在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决定群策群力,将六册教材共44个单元进行分析,以单元为单位,对每个单元的单词、句子和语法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44个单元的知识梳理基本完成。虽然这样的梳理可能有些粗浅,但是从分析的材料来看,归纳出来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通过分析教材,老师们将教材重新熟悉了一遍,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教材的基础知识有了全新的掌握。现在,单元知识梳理册已经完成。课题组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补充信息,更好地完善单元知识梳理册的内容,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公开课平台

课题组老师们平时要经常参加学校的公开课活动。简单来看公开课是一节课,是完成学校任务的一个行为;但是如果将公开课看作是一次教学锻炼,是检测自己综合教学能力的一次机会,那么公开课的作用就明显增大了。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课题组要完成送课下乡的任务,需要从平时的公开课里挑选一些优质的课进行示范。课题组要求老师们认真对待公开课,珍惜每一次开展公开课的机会,借此来提高自己的教材分析、把握课堂教学环节的能力。同时,课题组要求老师们将自己平时的公开课的教案、PPT及相关材料上传到QQ平台,以便大家学习、研究,更好地帮助老师们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论文平台

写论文是老师们分析和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们应该培养随笔记录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写出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并将其发到QQ平台,和同事们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试卷交流平台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老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编制检测试卷和期中考试试卷,其目的是通过出的试卷来检测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同时,要求留意其他的试卷。在QQ平台上,老师们都可以分析、研究这些试卷的构成、难易度、命题思路等,为自己命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实际上,命题可以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掌握的水平以及对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做到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避免出现难题、怪题。

(六)知识点平台

英语知识点很多,记忆也很困难,学生学起来费劲。可是,不掌握这些知识点,要想学好英语更是难上加难。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熟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研究出更加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教学,以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要研究这样的方法,需要老师们对知识点的应用反复揣摩,认真思考教学方法,并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知识点新教法的研究课;再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直到知识点的新教法取得大面积的实效为止。

(七)中考信息平台

老师们在中考复习时,都会根据学情,制订中考复习方案,准备精选的中考复习材料;再根据最新中考信息,不断地调整复习方案,争取学科成绩的最优化。因此,课题组要求老师们将自己平时积累的中考复习材料、好的复习方法、中考信息、模拟卷等上传到QQ平台,实现共享。事实证明,中考复习材料的选择、复习方案的制订、中考信息的收集、模拟考试自命题等,对老师掌握中考信息的程度、教材和复习材料之间的一致性、高度整合复习内容、复习指导等的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验。认真阅读、分析和理解上传的中考信息,对老师的中考复习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八)培训平台

课题组要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同时也要求进行送教下乡方法研究的培训。课题组进行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培训:教学案例研究培训、公开课评议培训、单元教材分析培训、教学环节研究培训、论文撰写培训等。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老师们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形成研究的初级概念,学会初步的研究方法。采取培训方式,和兄弟学校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讨论课题研究的思路、方向和措施,推广课题研究的意义,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实行任务量化管理

为了多媒体平台资源包,也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制订“线上任务量化清单”,对成员们实行量化管理:将每位成员一学期内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量化。成员们按照任务量化清单,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各项任务,并按时上传至多媒体平台。学期结束前,课题组按照“线上任务量化清单”统计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及时在平台上公布结果。“线上任务量化清单”的制订一改只有几个人做研究工作的现象,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好局面。

四、送课下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送优质课下乡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优质课不仅包括常态课,而且还包括针对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语言点、知识点等研究课,尤其是针对中考知识点和考点的研究。为了完成送课下乡的任务,课题组老师们秉承“基于三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理念,精心准备,确保送课质量。课题组要求成员们认真分析单元教材内容、把握单元教学主线、勇于探索。在送课过程中,授课老师摒弃平时教师们热衷的reading和task课型,积极探讨Integrated skills和Study skills课型以及中考复习课型。授课老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老师认真观课、做好听课记录。授课老师也将上课相关内容和影像资料上传至多媒体平台,供大家参考借鉴。课后大家虚心交流,真实评课议课,对照找差距,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类似的研究课深受老师们的欢迎。送教下乡研讨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真正发挥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作用。

五、送研下乡,推动课题研究交流

课题组老师们在研究课的过程中,经常就研究内容的部分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其上传至多媒体平台。环节涉及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反思、分层教学、资源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老师们认真分析,对送教下乡的研究直抒己见,写出书面分析报告,上传至多媒体平台,和其他成员交换意见。课题组集思广益,认真分析,虚心接受成员们提出的好建议,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课题组要求成员们将自己的书面报告加以修改,再根据自己研究的思路,写出课题研究方面的心得,为撰写论文积累一些素材。课题组在相关中学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了课题研究心得(论文)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送研下乡,推动了课题研究的交流,拓展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增加了研究课题的信心。

六、送培下乡,建设教研共同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了解老师们对本课题研究的真实想法,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到课题组成员所在的相关学校进行课题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进展、重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课题研究是集集体智慧为一体的研究工程,需要课题组成员们齐心合力,群策群力。通过培训,成员们不仅学习了如何进行课题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了解到课题研究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成员们一起共同努力,协商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送培下乡活动的开展为课题组老师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加快了课题研究的步伐。

七、以“源”促帮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为课题组使用和借鉴,也可以为非课题组老师提供服务。非课题组老师们可以参考课题组的资料,分享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可以使用课题研究的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案例研究、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教材分析等材料,来帮助非成员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源”不仅是指成员老师们建立并服务于自己的资源宝库,也指帮助非成员老师们共同进步的资源。课题组每次开展研究活动都欢迎成员老师所在学校的非成员老师们参加,也欢迎非成员老师们就课题研究和公开课教学提出宝贵的建议。类似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源”内和“源”外老师们的交流,将课题研究向外延伸,扩大了研究的范围,提升了课题研究的影响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宣传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进展以及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课题组充分利用十二中“教研讲坛”平台,就“课堂教学环节研究”在十二中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紧贴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很接地气,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八、以“源”共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公开课设计、论文撰写、材料分析等方面。“源”内的老师们集体讨论、集体分析,群策群力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共进为出发点,课题组内形成了类似“师带徒”的好局面。为了共同提高和进步,老师们就公开课设计、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进行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谋进步,并合作完成了几篇论文的撰写(已发表)等,形成了互帮互进的好氛围。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完成了初中英语(牛津译林版)六册教材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知识梳理、发表论文九篇、各类公开课26节等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案例在大学区典型教学案例(牛津译林版)研究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共7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城乡教育教学共同进步是大家之所愿,而送教下乡是实现其同进步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老师们不仅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认真分析教材,备好课、上好课,更要勇于创新,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努力做教研兼优的老师,为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共同进步而努力。

猜你喜欢
课题组公开课课题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