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01-09 23:15刘博语
商展经济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发展

刘博语

(新乡学院商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现阶段各国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新时代,河南省深入探索低碳经济运作机理,结合本省经济发展情况,立足产业升级现实需求,加快技术研发与创新,大力推动低碳化产业模式高效发展。目前由于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能源利用水平较低等因素,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切实发展农业、工业、城镇建设的低碳化,落实政策保障机制与财政支持、技术扶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1 低碳经济概述

1.1 低碳经济的由来

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依靠农业劳作的低效化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产业经济发展,以石油、 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凭借自身的高燃放率和动力输送价值,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础支撑,为推动世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提高人类生产效能做出重要贡献,不仅推动了国际范围内的大规模经济增长,还带来明显的人口增加,使得人类文明进步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与加快增长的经济状况相对应,全球生态环境在人类大肆开采破坏之下受到严重损害,水、空气、土壤等珍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人类社会的快速消耗,自然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劣,并引发了珍稀动物灭绝、光污染、酸雨等污染后果,对人类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拯救日益危险的自然界,世界各国纷纷达成一致意见,主动要求或呼吁全球人类行动起来,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自觉践行低碳行为,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探寻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化路径,促进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

1.2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又称为倒U型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Simon Smith 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主要就经济环境发展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进行论述,表明现代经济水平提升带来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增加,环境发展质量逐渐下滑。其中,从曲线图示信息来看,该学说主要表明低收入水平下,环境污染情况会随着人均经济产值的增加而恶化,但在高收入水平中,污染情况会随着人均经济产值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由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旨在从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能源之间的矛盾关系,揭示人类对资源环境消耗的不可持续特点,立足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维度,在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保障人类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

2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 推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腹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成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影响着中原经济的未来发展与持续性运行,对于实现中原区域的经济腾飞、打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3年,国家立足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深入考察河南省经济发展情况,正式提出中原崛起经济计划,明确要求河南省肩负起中原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通过完善内部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作为新崛起的工业大省,河南省为贯彻落实中原崛起战略目标,发挥领导示范作用,率先提出工业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指出要在2020年实现基本工业化目标,使河南走在中西部发展前列。而引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帮助河南省转换以往的高碳化能源,并通过技术升级与产品研发,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缓解自身的能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更好地构建中原经济群。

2.2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低碳经济不仅要求减少对高碳化产业的依赖性,逐步增长低碳产业的经济占比,也要求全方面降低不同产业领域的碳排放量,使经济发展回归到适合生态环境发展的路径中。从产业发展实际而言,碳排放量通常集中在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中,农业与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二三产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应以产业结构转型为前提条件,通过改变不同产业类型之间的比重,优化协调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实现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道路,为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河南省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省份,其经济发展对于工业能源与重工业产业的依附性较强。同时,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下,河南省主动转变发展模式,不断降低落后产能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减少对重工业发展的依赖性,使得经济发展压力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在此情况下,依托低碳经济理念,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模型,对于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3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逐步迈入快速发展轨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动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但从低碳经济长远建设来看,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仍存在不平衡发展情况,制约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整体来看,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河南省仍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支撑,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实力不强的特点。其中,农业生产模式仍以传统的手工耕种为主,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性不强,无法充分发挥高效生态农业优势,使得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符号特色,使得整体的农业经济实力增长缓慢。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财政来源,但存在工业类型多、工业实力弱的情况。除了食品工业实力相对较强之外,其他工业产业门类分布零散、产业链条短、技术实力不强,使得整体工业竞争力较弱,无法实现产业附加值水平的有效提升。服务业占比相对提升,但仍然具有鲜明的劳动密集型属性,缺乏科技含量,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性不足,使得技术服务、商业咨询、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薄弱。

3.2 市场主体低碳意识薄弱,缺乏融合发展机制

低碳经济的广泛推行不仅需要政府主体的大力推广,还应调动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建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模式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来看,河南省内大多数企业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经营理念,并未真正意识到环境破坏对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威胁,缺乏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从而无法主动践行低碳经济理念,使得产业污染排放情况仍然十分严峻,无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4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4.1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河南省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完善的政策举措,牵头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为此,应根据中央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文件指示,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细化完善各产业的低碳经济指标,制定科学的检测评估标准,要求各地市积极贯彻落实,将低碳发展模式予以落地。同时,加强监督调控,从关停高能耗的重工业企业开始,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要求市场主体自觉遵守碳排放标准,降低工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对企业排污行为造成严格约束。相对应的是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此外,可成立示范园区,为河南省经济组织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照模板,以促进低碳经济的高质量落实。

其次,加大财政资金保障。低碳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需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生产出高价值的机器设备或核心技术等。这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才能维持前期高额的成本投入,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为此,政府应发挥保障支持作用,在企业成长前期为其提供良好的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其新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期,成功孵化出先进的高新技术,用于清洁化生产制造,实现向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型。第一,应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明确对低碳经济的补贴范围与扶持力度,将低碳产业纳入财政补贴专项计划中,肯定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第二,细化相关的资金补贴流程,明确相关技术标准与补贴标准,根据不同项目与产业形式提供财政资金,并借助合同管理模式对能源消耗进行精确计量,从而清晰把握低碳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比,形成良好的偿还回报机制,有效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

最后,提高技术保障投入。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立足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必须切实推动低碳技术研发,改变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利用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水平提升,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例如,由河南省政府牵头、许继集团与焦作制动器有限公司、郑州纺织机械公司等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共同成立的风电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研发风电整机零件、风电装备等,不但实现了核心技术研发的突破性发展,而且构建起重大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针对河南省能源利用情况,应切实开展工业技术研发,带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关注农业低碳技术研发,切实推动玉米壳、稻草等废弃农作物的二次利用。

4.2 优化产业结构,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通常,产业规模与低碳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增长,进而使得碳排放量剧增。

为有效推动产业经济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应切实立足当下的产业现状,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优化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顺利切换。工业方面,依托现有的能源优势,大力引进或研发高新技术,提升工业产业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良好的节能减排系统,减少高能耗产业项目占比,实现全方位的清洁化生产。例如安阳钢铁企业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切实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致力于开发出节能环保的钢铁生产设备,减少工业生产的污染排放,取得了良好成效。农业方面,应清醒认识到高污染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是制约河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发展低碳农业、走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可尝试构建低碳化农业发展路径,壮大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路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频率,同时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开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此外,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注重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围绕城市定位打造低碳化生态城市,实现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生产生活质量。为此需重新规划居住区与商业区布局,合理划分产业发展、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等空间,保证生产生活与绿色休闲有机结合,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保障力量,促进产业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例如,洛阳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乘坐绿色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出行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且注重绿化建设,大力筹办牡丹花节等文化节日,开展废水净化工程,分别设计工业与生活用水的排污管道,减少直接排放废水对环境的破坏,还大力发展太阳能建设,替代矿物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真正实现城市建设的低碳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必要价值,对于中原经济群与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应切实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切实提升低碳技术研发力度,调动各项资源力量,推动低碳经济的常效化发展。

猜你喜欢
河南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