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探索分析

2023-01-09 23:15张珂
商展经济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县域财政

张珂

(蒙古财经大学 蒙古乌兰巴托 13381)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这对公共财政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共财政是较为关键的部分,其服务功能是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内容。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部分地区公共财政的实施依然面临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本文对其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究。

1 公共财政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从多维度着手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可持续财政观进一步解释了财政同可持续发展之间所具有的辩证关系,其中不仅涉及财政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还包括财政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国家财政的稳定性是支撑可持续财政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够可持续提供公共产品,并可在极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固有的财政理论普遍基于经济系统,通过分析财政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对财政问题进行研究,其重点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开展财政活动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经济主义强调人的行为,本质上都属于经济行为,经济增长会对社会福利及个人幸福产生直接影响,而科技进步则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但在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人类若一味采用固有的生产消费模式,势必会加剧社会矛盾,因此财政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财政可持续发展旨在利用整体、系统化的思维对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制定,进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2 基于公共财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以县域经济为例

从本质上看,相对中心城区经济而言,县域经济属于行政区划型经济。现阶段,我国县域内总人口约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生产总值为15.0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0%左右。从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角度看,其数值达6592亿元,占全国总量约23%。地方财政是我国至关重要的区域经济体,能够为县域经济的壮大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我国自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目标之后,便加速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缩小同中心城区经济之间的差距[2]。

2.1 发展思路

2.1.1 树立财政经济观

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县级政府需大力促进政府职能的优化转变,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具体状况,在充分展现特色行业的基础上,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以此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与此同时,县级政府还应积极发展新行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不断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加速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质量的提升。县级财政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强化开展税源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同步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根本上支撑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县级政府需要加大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力度,促使原有的粗放型经济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改造和巩固,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对各种新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实现财政收入增长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2 优化资源配置

县级政府需加大对县域经济中特色行业的扶持力度,以对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是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可在极大程度上为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县级政府应先根据传统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大做强。此外,县级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将互联网融入各个行业中,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各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在强化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使其走上一条新型产业化道路。有关部门基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物联网示范点,加强各种科技园、产业园及精深加工区等的建设,为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外来投资者会考虑当地的劳动力情况、社会治安、财税扶持政策以及交通通信条件等。一方面,县乡公共财政资源应着重处理好当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问题,加大力度发展现代化产业园区。不断加大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强化开展劳动者培养工作,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针对性地解决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并对当地社会环境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在土地利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立足于当地各方面情况大力推动特色工业建设;另一方面,县乡公共财政政策需要增加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通过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县域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

2.1.3 健全财政体制

在实施分税制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的规模较以往呈现出逐步加大的特点,所以需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通常会采用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对其的有效平衡,具体来看,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项转移支付规模适当压缩,并对一般转移支付进行增加。为有效避免地方公共财政过于依赖上级转移支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源头上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不仅要严格按照要求积极执行公共财政预算,对预算编制展开详细划分,实时动态地跟踪了解其实施进度,还需要将预算资金分配融入财政部门中并针对其展开集中统一的管理工作,大力推动绩效管理,以保障财政资金的高效应用[3]。

2.1.4 完善收支结构

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水平,所以有必要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县级财税部门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各种征管措施进行改善,促进组织收入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税收管征力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于传统行业的管征,使营业税、所得税及增值税的收入总量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对比较分散且税基较窄税种进行管征,以形成互相补充的局面。

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来看,应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加大在民生和科技等领域的比重,展现出财政的公共职能,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层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精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的重视,通过扩大在这些行业中的财政支出,促使企业逐渐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财政支出还应扩大在环境及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支出,以便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

2.2 具体措施

2.2.1 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若想真正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则应对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及未来人类发展需求展开深入探究,进而在充分保障子孙后代利益的基础上更好地同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积极探究新型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环境、人口之间的相互协调,立足于现在和未来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则应针对性地调整固有的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变以往普遍采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其朝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2.2.2 加强政府部门调控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目前来看,在实践发展中并不能自发产生相应的机制,也不能单纯凭借市场机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公共财政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若没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势必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进行资源配置。因此要加强政府部门调控,从各个细节处着手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切实展现出公共财政的实际作用,同公共需求相适应。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应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和政府调控等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为公共财政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具体来看,政府需要针对固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在建设这一工程时涉及诸多环节,具体包括制度变革及市场调节等,政府在这些工作中有着主体作用。政府部门能否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直接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而公共财政又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扩展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牺牲后代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现代人收入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需要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而政府部门则应根据各方面情况采取相应的举措、推行相关制度实现优化调控。我国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便对公共财政能够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当营造更加优质和谐的市场环境,展现出公共财政的调控作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4]。

2.2.3 推行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

国家应基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推行经济增长政策,一方面是总量平衡财政政策,财政本身对于总量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是可以充分展现出公共财政的作用,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总量平衡的效果。公共财政能通过收支活动的开展正确引导资源的流向,进而改变社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格局,优化实现对于非生产性和生产性支出比例的优化调整,从源头上提升社会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政府部门应合理使用税收、补贴及投资等形式合理调节社会收支规模,对未来的投资方向进行明确,综合现有条件和各方面实际情况对社会消费方向和规模进行改变,确保社会供需之间的平衡性。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财政自动调控机制,一旦社会供给远比社会需求大,便可适当对需求进行扩张,而在社会需求大于社会供给的情况下便要采取减少支出的措施,或者可以适当增加税收,在此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此外,国家应推行产业结构财政政策,在当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而农民向城市流入也是一把双刃剑,高素质的农民工可促进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部分农民工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不仅会影响产品生产质量,还可能会产生违法行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公共财政体制,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2.4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可持续财政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所以应积极开辟更多的渠道进行资金筹措,具体可以充分展现出非政府组织的实际作用,或者可以大力发展金融组织贷款等,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进行捐款,为重点项目提供更多的民间资金,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同重点领域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例如农业、科技以及教育等方面,真正实现对于上述领域财政支出的扩大。创设更加优质的环境条件,积极获取国际金融组织所提供的贷款,对我国财政供给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同时优化改变现有的财政支出格局及运行体系,不断同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应。各个地区需要充分实现同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根据本地区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制定,建立高效可行的收入机制,为公共财政提供充足的资金,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3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推行公共财政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对现有的公共财政收支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从多渠道着手筹措资金,为实施公共财政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从根本上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县域财政
试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的决策机制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