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国医学史在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优势*

2023-01-10 02:24冯丽梅张文平薛芳芸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冯丽梅 张文平 薛芳芸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重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行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是培养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大学应有的使命与责任。加强中医药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医药大学的职能。

山西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自信研究,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从2019级新生开始“中医药文化自信集中教育”,以课程模块、报告模块、实践模块、影视模块为内容,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为主线,突出提升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通过实施前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5个维度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升效果显著。但只依靠1个月的集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将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到所有中医药课程中,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不断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热爱中医药,愿意为中医药发展奉献力量。

中国医学史是中医院校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在中医教学的整体构架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本课程以介绍历代中医药学发展史为基础,使学习者了解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熟悉历代名医名著及重大的医事活动等,探索中医学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中国医学史同时具有文化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介绍的特点,对于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中医事业的精神及高尚医德情操,开阔学生眼界,洞察医学现实,培养唯物史观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利用医学史课程特点加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

1 医学史可以培养中医药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意味着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他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清楚它的来源与生成的过程,明白其特点和发展的方向。这种自知并非“文化回归”,它不是文化的复旧,更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的目的在于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在面临新环境、新时代做文化选择时保持主动的地位[1]。从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定义可以看出,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而言,文化自觉必须经历对文化的了解、掌握、认同、否定与肯定的一系列不断上升的过程,即是说文化自觉首先是文化认知,其次是文化选择,再次是文化发展。从功能方面而言,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觉在于使人明晰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文化功能与作用,文化的未来及其发展方向。

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早在1954年就说过:从医学史中认识中医学的伟大,把中医学文化遗产发扬光大[2]。中国医学史就是一门介绍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中医学文化体系的形成、特征及规律的课程。通过中国医学史学习,可以了解中医学来源于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是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创造、不断改进积累而来的重大成果。在医药起源的学习中,了解原始社会祖先面对生老病死,解决衣食住行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有了最早的卫生保健,有了最早的药物、针刺法、外治法。在采摘食物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植物的根、茎、叶、果对某些症状能起到治疗作用,于是有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对于医药起源有4种说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查资料,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这种讨论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们对医药文化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经过各个时期中医药发展史实的学习,学生会了解社会发展各因素是如何影响中医学的发展的,本草、方药、针灸及临床各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通过医学史的学习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会步步深入,清楚中医药的前世今生,增强文化自觉。

2 医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文化自信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存在方式之一。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基础上的更新、改造和创造。中医药一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历代医家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曾在文章中指出:从中医学发展史中可看出它的创造性和巨大的科学成就[2]。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到《本草纲目》,药物品种的增加,分类方法的进步,药物性能认识的深入。从伤寒学派、金元学派到明清温病学派,是不同时期医家遇到不同状况时,深刻认识到“古法不能今用”的大胆实践与创造。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以讨论或问题形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来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认识新的学术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医家的精神及素养等。如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是如何形成的?每一位医家学术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会较为深刻感受到每一次医药学术的进步,都是医家传承精神、尊重实践、勇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结晶。纵观整个中医发展史,中医学的发展在于不断继承与创新,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继承与创新是推动医学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 医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自信

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如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了疟疾用青蒿绞汁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其关于青蒿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而改变了方法,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隋唐时期我国医学全面发展,日本、韩国多次遣使节前来学习,大量医学书籍传入日韩两国,日本后来形成了“汉方医学”,韩国效仿唐朝建立自己的医政制度。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比欧洲最早的医学校——意大利萨勒诺医学校早200多年。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蜚声中外,先后被翻译成日、韩、俄、英、德等多种文字,成为各国审理死伤案件的参考书,在世界法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学者三木荣称它为亚洲法医学的源泉。明代发明的人痘接种术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国,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人痘接种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凡此种种,不可尽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成就,看到了中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中医的前途充满希望。中医药目前在海外得到认可,学生了解中医药在海外发扬光大的情况更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党史重要性中多次提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同理,对于中医药来说,医学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医学史通过其史学特点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学生认识到中医学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提升创新意识,逐步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教师要认识到其课程资源优势,利用好有效时间,丰富教学方法,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渗透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