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

2023-01-11 09:38钟宏伟卢再光高启程张月玥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高职学校

钟宏伟,卢再光,高启程, 张月玥

(1.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已迈入了新时代。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院校要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训办法》,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上述两个文件都要求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劳动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劳动教育认知不充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很多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鲤鱼跳龙门”,通过上大学摆脱体力劳动[1]。再者,社会上还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认知上轻视劳动,行动上蔑视劳动,有些学生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要从事“体面”的工作,以“白领”为目标,缺乏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但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任何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比如淘粪工人时传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国家主席接见,让很多人羡慕。

(二)劳动光荣观念缺失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2]。就家庭而言,父母溺爱孩子,连简单的洗衣、刷碗都不让做,也不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任何劳动,学生看到父母包办了所有家务,就认为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从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究其原因是家长认为家务劳动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些家长需要端正对孩子劳动教育的行为和心态。片面以孩子的学习为第一要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将普通劳动者当反面教材刺激孩子,比如“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要么种地、要么打工”,言语中透出对劳动的偏见,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做会造成孩子对劳动的藐视,将学习与劳动割裂开来,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有些学校把学生就业当成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忽略了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多侧重于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不重视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养成,没有根据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改进、完善其内容和方式、方法[3]。比如,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将劳动当作惩罚手段,犯了错误就让打扫卫生、清洁厕所等,这样的劳动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促使其厌恶劳动,对劳动产生逆反心理。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没有规章制度且形式分散,仅仅依靠间歇式的活动,如“植树节”“劳动节”等来展开。这种方式看着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能短暂激发劳动热情,但容易“走过场”,使学生的劳动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起不到春风化雨般的劳动教育效果。

二、劳动教育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劳动行为和态度,应当从家庭、学校的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多种劳动机会,培养其劳动兴趣。首先,发挥家庭尤其是父母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4]。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当带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的热爱,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避免由于溺爱使孩子缺少劳动意识和机会、缺少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对劳动的兴趣,同时应更多进行“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等正面教育,介绍劳动致富的人物,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另外,父母要认清学习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劳动亦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二者并不是相互割裂、单独存在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劳动能锻炼身体,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发挥学校的引领主导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劳动内容陈旧,跟不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从劳动教育规范化完善课程体系,针对学校特点融劳动教育于社会实践和课程当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抓好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劳动教育融于专业教学活动,营造尊重劳动的氛围。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围绕劳动教育主旨,打造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得到劳动的乐趣。介绍大国工匠、我身边的能工巧匠及优秀校友,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也能成才、劳动受人尊重,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

社会氛围对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是接受劳动教育的主要外部场所,影响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育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要想推进劳动教育生根发芽,就必须大力在社会上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熏陶和感染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当中,拥有职业荣誉感和劳动成就感,心甘情愿从事生产一线劳动工作,并以此为荣。要让全社会都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样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结语

劳动托起“中国梦”,汗水浇开“幸福花”,“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高职学生正处于有理想、有追求、敢于行动的重要人生阶段,只有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确劳动教育,将来才能成为国家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社会中乘风踏浪、勇往直前,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猜你喜欢
劳动高职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