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双文化图式构建

2023-01-11 09:38霞,周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图式母语跨文化

刘 霞,周 荃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高职英语是高职高专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该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双文化能力及双语言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高职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经过多年努力,高职英语教学已经慢慢从传统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变成当前的“语言+文化”教学。然而,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最终的考试评价等,都呈现出了西方文化专属的现象。为使英语教学迅速迈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双车道”并行的形态,应将双文化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英语课堂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双文化图式的内涵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核心概念。霍尔将文化视作交际,也将交际视为文化[1]。然而,文化的相关界定却多种多样。泰勒认为,文化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如信仰、法律、道德,以及其他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习惯与能力[2]。窦卫霖将文化视作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包含价值观、行为及物质成果等[3]。从广义上讲,文化主要指的是人类所创建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主要是一个民族的社会观念、价值观、文化风俗、文学艺术等。图式属于一种认知模型,表征着与特定而又反复的情境有关的知识和信念。刘明东将文化图式定义为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体大脑通过以往的经验形成的一种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结构,可以将其用来对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感知和理解。立足于此,双文化图式可定义为学生脑海中与中、西方文化相关的知识结构块,是通过早先的认知结构形成的与中、西方文化相关的知识组织模式。双文化图式可以实现对不同的中、西方文化进行感知和理解。

二、高职英语教学构建双文化图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高职英语教学构建双文化图式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科目,是安排学时最长的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英语教学不仅能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完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作为语言学习和价值培养相结合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虽有加强文化教学的倾向,但重视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母语文化疏离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习需求到课程考试,均存在“西方文化强势,中国文化弱势”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的同时,忽视了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疏离的归因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导致学生母语文化疏离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引导力、人才培养缺少对母语文化的关注、英语教材中的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失衡等因素。

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引导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强调教育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5]。然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这一方面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人才培养缺少对母语文化的关注。通过对搜集到的一些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几乎每个学校都针对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然而,实际上却未关注到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结合。

英语教材中的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呈现出了失衡状态。自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英语教育一直建立在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尤其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充满英语文化知识,久而久之母语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模糊和边缘化。

2.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疏离的消解

语言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载体。因此,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通过构建双文化图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自信,消解学生的母语文化疏离。

一是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回归本分、初心、梦想。所以,学校须在教育部门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教学中双文化图式的构建能让学生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色,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进一步增强文化鉴别能力。

二是提升母语文化自信。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主要是建立在巨大成就和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且成熟的自信。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让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理性对待英语文化。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双文化图式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西方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如向学生讲述西方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西方小说风格等。尽管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若能将多样的文化形态(如传统节日、中国菜系、京剧、武术等)融入英语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定能拉近学生与英语课堂之间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对本国文化充分认知基础上,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本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他国文化,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引入,以双文化图式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双文化图式的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性

成功实现双文化交流主要取决于对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性。因为人类文化存在较大的共性,交际双方的文化图式在某些时刻会呈现出两种对等现象,即完全对等和交叉对等。

完全对等的文化图式主要指交际双方利用当前文化图式对对方文化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因为它们之间存有关联性和相似性。比如,“血浓于水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可以让人想象到骨肉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又如,“趁热打铁与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鹦鹉学舌与talk like a parrot”“自食其果与eat the fruit of one’s own doings”“祸不单行与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等,它们之间都呈现出了对等。

交叉对等的文化图式指的是语言文化中尽管包含了相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意义却有所不同。比如,形容一个人狂欢,中文有“牛饮”一词,而在英语中却使用“drink like a fish(鱼饮)”的方式进行表达;再如,中文的“壮如牛”,英语表述为“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马)”。

教师可灵活运用上述两种文化图式,促进学生跨文化适应性培养。

(二)强化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语言表达传统文化

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同时也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因此,学生必须要提高利用英语表达我国本土文化的能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适当融入教学,让学生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更好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播。

(三)改革高职英语测试中的中西文化配比

英语测试是为了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同时,它也具有某种导向作用。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测试中,中华文化的比重通常较小,未来需要在高职英语测试中适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好助力英语教学中的双文化图式构建。

总之,积极创建双文化图式教学模式,加大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的融合度,积极对学生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图式母语跨文化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