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2023-01-11 13:35赵蔚光王小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轮训军医参训

王 瑞,赵蔚光,刘 涛,王 芬,张 冬,王小霞*

(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务处,陕西 西安 710038;2.空军参谋部作战保障大队,北京 100080;3.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陕西 西安 710038)

做好军队全科规范化培训,既是落实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过渡的重要举措,达到与地方职业医师教育并轨,提升职业医师能力培养目的;又是衔接军事职业教育,完成军医人才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1]。军队原四总部自2010年至2013年先后制定并下发多份文件,确定了军队有资格的医院对应届毕业的基层“准”军医开展全科轮转、部队实践、专科进修“1+1+l”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我军基层军医主要来源于军医大学毕业生和地方大学国防生以及少量地方医学院校特招入伍生[3],以上人员毕业后即被分配至军队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大多仅完成了医学院校本科教育,部分人员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参加短期的任职教育。而当前国际上形成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终身教育紧密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认同[4]。因此,军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势在必行。自2018年起,空军组织首批新毕业基层军医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做好后续人员的培训工作,对首批参训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103名参加全科轮训的基层军医为研究对象,101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22~28岁。

(二)研究方法。

在参训人员完成为期52周的培训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培训管理、培训需求等进行调查评价。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2份,应答率99.03%,对回收的102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二、结 果

(一)培训效果的评价。

(1)对培训必要性评价:认为“有必要”有94名(92.16%),“可有可无”5名(4.9%),“没必要”3名(2.94%);(2)对轮转安排评价:认为“合理”38名(37.25%),“基本合理”59名(57.84%),“不合理”5名(4.9%);(3)对带教老师教学评价:表示“满意”70名(68.63%),“基本满意”31名(30.39%),“不满意”1名(0.98%);(4)对出科考核方式的评价:认为“规范”64名(62.75%),“基本规范”38名(37.25%),“不规范”0名;(5)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表示“满意”67名(65.69%),“基本满意”35名(34.31%),“不满意”0名。

(二)培训需求的调查。

(1)培训内容:认为重点应该在“影像学读片”77名(75.49%),“心电图诊断”75名(73.53%),“常规检验报告判读”72名(70.59%),“康复理疗技能培训”70名(68.63%),“急救技能培训”66名(64.71%),“查体和物理诊断”62名(60.78%),“战创伤救治”51名(50%),“其他”16名(15.69%);(2)培训时限设定:“1年”9名(8.82%),“2年”3名(2.94%),“3年”90名(88.24%);(3)培训时机选择:“毕业后即刻”58名(56.86%),“毕业后半年”22名(21.57%),“毕业后1年”19名(18.63%),“毕业后2年”3名(2.94%)。

(三)培训管理的评价。

(1)培训重视程度评价:认为“重视”93名(91.18%),“一般”8名(7.84%),“不重视”1名(0.98%);(2)组织管理评价:表示“满意”85名(83.33%),“一般”15名(14.71%),“不满意”2名(1.96%);(3)信息沟通评价:表示“满意”84名(82.35%),“一般”18名(17.65%),“不满意”0名;(4)科室设置评价:设置“合理”75名(73.53%),“一般”24名(23.53%),“不合理”3名(2.94%)。

三、讨 论

军医是军队卫生系统的生力军,随着新时期军队卫勤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军人的卫生需求已经拓展到预防、保健、急救、康复等多个方面[5]。这就要求基层军医的培养更侧重于全科医师的培养。2018年空军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干部局组织开展的首批新毕业基层军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提供了新途径。

(一)全科轮训干部的特点。

首批参训基层军医为应届毕业分配至基层单位工作3个月后的干部。其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需求有所了解,因此,参训意识比较强烈,培训目标要求比较明确。

(二)全科轮训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培训目标和要求。

在首批空军全科轮训开展前,我院曾先后接收19名干部进行全科轮训培训,在以往培训过程中,已结合基层需求进行了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论证,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此次培训仍沿用以往培养计划实施。同时,总结经验进行了部分内容的改进,此项培训周期仅为52周12个相关科室轮转,且要求参训干部初步具备基本战创伤救治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独立诊治能力,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对承训医院是巨大的挑战。为解决培训时间短、人员多、轮转科室少、要求高等问题,在完成既定科室轮转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是制定了专题讲座制度和专项技能培训计划,进行未轮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专题讲座,弥补未轮转科室临床知识短板,开展临床思维、急救技能、军事心理学等专项培训及考核;二是结合基层需求,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协同学校卫勤教研室分批分组组织战(现)场救护技能及基本战创伤救治技能专项培训,针对性补强疾病诊治、卫生勤务组织、心理宣教等岗位任职能力短板;三在补充以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首届参训人员为应届毕业生的特点,加强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专项辅导。

(三)首批全科轮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调查发现参训干部对于培训的必要性比较认可,认为有必要的占92.16%,对于轮转安排、带教质量、出科考核、培训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对培训管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培训效果评价,主要体现在轮转科室设置的评价,认为设置合理的仅占73.53%;对培训时限大多数人员认为应该在毕业后即刻进行,且轮转周期为3年。通过培训实践以及多次调研,我们认为此项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1.全科轮训培养方法研究有待深入。全科轮训属于任职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单位、带教教员对培训的定位、培养目标认识仍处于摸索阶段,对培养方法、基层一线卫生干部任职需求调研还有待深入,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地方规培生等尚未加以区分,尚未完全满足参训干部实际工作需求。

2.全科轮训培训效果有待提升。通过调查培训的必要性及培训效果得到广泛认可。通过访谈了解到对于轮转安排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因参训干部大多服务于基层官兵,工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不依赖大型仪器设备检查和操作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基层部队常见疾病及医疗设备等实际,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减少手术科室的培训,加强训练伤防治的培训以及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病、康复理疗科等飞行员常见病诊治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超声科、放射科(X线等)等实用性技能培训。

3.全科轮训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基层军医临床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保障打赢的能力。结合培训内容调查结果以及培训目的要求,承训医院应加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耗材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影像医学、心电图诊断、常规检验结果判读、康复理疗以及急救技能培训等的培训,适当延长相关科室的培训周期;需要进行基层疾病谱的调研,结合实际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预留教学实践床位,确保培训所需。

4.全科轮训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加强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应根据全科轮训管理工作实践,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卫生主管部门应深入基层调研实际需要,结合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总之,为适应新战争格局,为军队输送一批合格的军事医学人才,各级培训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大量空军一线部队调研结果,针对空军各地域、各兵种,紧跟岗位需求、卫生勤务发展,调整阶段培训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设计。对于参训干部,原单位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是受训人员立足岗位反馈单位预期的基本出发点,培训管理部门和承训单位应不断探索日常反馈、定期研讨的沟通机制,架起对接组训单位与选送单位的联动桥梁,确保院校把准培训方向、部队满意、参训人员有所收获。长期以来,军队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仅局限于单纯的临床轮转,没有紧密贴合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更没有体现军事医学特色[6]。培训学科、内容、方法等需要根据部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任务及岗位需求,科学论证,尤其要关注军事医学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的设计。

猜你喜欢
轮训军医参训
军医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关于构建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的研究与思考①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浙江启动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
永济市: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机关轮训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