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2023-01-11 09:38衷凤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育劳动精神

衷凤英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前大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娇生惯养,几乎没有参加过劳动。进入大学之后,虽然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很多大学生对劳动还是不够重视。许多家长和学生虽然知道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当前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仍面临着各种问题。

一、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面临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劳动精神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改革开放之前,国家贫弱,老百姓物质贫乏,彼时的劳动精神以吃苦实干为主。自我国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劳动精神不只是吃苦,而是融入了崭新要素,如文化知识、科技创新等。劳动精神融入时代精神,不仅品质可贵,而且力量庞大,能够极好地助力实现中国梦、破解发展难题[1]。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难以实现创造财富的梦想,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在一部分大学生眼里,劳动不再是光荣的代名词,劳动人民也不再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有所偏颇,没有深刻领悟新时代劳动精神,很多年轻人崇尚工作轻松、赚钱又多的职业,如明星、主播等,对于脚踏实地的劳动却缺乏应有的热情。而当前形势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工作需求。因此,部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认为都大学毕业了还从事工资低又辛苦的工作丢人,找不到既轻松又赚钱的工作还不如宅在家。这其实是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所造成的。

(二)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对劳动价值的心理认同

当前网络上的新闻铺天盖地,大学生缺乏对资本逻辑辩证理解的能力,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醉心谈论社会成功人士和成功业绩,关心什么行业最赚钱,但并不关心劳动过程,有着不劳而获想法的大有人在。劳动精神提倡奋斗、精益求精,他们对这些理念却不认同,出现一些“佛系青年”。反之,一些大学生看到劳动者权益未被保障的案例,把这些负面现象人为放大。而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还没完全形成理性思辨能力,对于这些不良社会现象还不能正确认识,认识不到劳动的意义与重要性,劳动认同受到打击。

(三)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劳动实践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直线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的收入也直线上升,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好,大部分学生经济生活无忧,从小没有经历过磨难,更是很少参加劳动。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劳动实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学时期,很多学校对学生提出了劳动要求,引导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轮流值日,每天安排学生擦黑板、扫地板、扫厕所等,但是由于这些劳动是强制的,学生并没有真正从内心爱上劳动;中学时期,虽然素质教育讲了很多年,但还是离不开应试教育,而且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更重,学校重视升学率,对劳动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对违纪学生施以劳动惩戒,这样学生就更加不喜欢劳动了;大学时期,劳动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已提出劳动教育的号召,各高校也把劳动作为一门课程排进课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劳动实践体系[2]。尤其在生活劳动方面,现在很多高校的服务设施都很完善,能为学生提供周全的生活服务,比如宿舍有洗衣机,公共卫生有保洁阿姨,吃的可以点外卖,从头到脚的生活服务使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依赖,对劳动不积极,认为只要掏钱很多需求都可以满足,导致大学生生活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虽然目前劳动教育已经纳入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但是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上主要是加强劳动思想教育,基本很少安排劳动实践,学生体会不到“劳动增长知识”的乐趣,劳动技能得不到培养。所以,新时代大学生缺乏劳动实践,无法孕育出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等劳动精神。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路径

(一)从家庭角度而言,家庭应成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第一课堂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受到家庭影响,其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首要的是重视家庭教育。

一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要改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重点的劳动教育。比如: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叠衣服、收拾自己玩具、洗碗等技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打扫卫生、植树等技能;在中学阶段,让孩子重点体验生产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特别是孩子升入大学之后,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和学校,这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造成了不利影响。长期以来,教育“唯分数论”甚嚣尘上,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包括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这种教育观念深深伤害了孩子,无数案例证明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可怕,大学生仅有完善的专业综合素养是不够的,还需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3]。家长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除了重视孩子的智育,还应有意识地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正面的价值观念,如劳动精神等思想品德的培育等,才能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得孩子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良好的品格。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帮助国家培育出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二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三观”的树立,良好的家教必会滋养出优秀懂事的孩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大多是通过家庭教育,尤其从家长言行继承来的。所以,在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当中,家长要起榜样作用[4]。例如,父母应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穿于家庭劳动教育中。一个家庭离不开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很琐碎但又很重要,因为里面蕴藏着诸多生活技巧。为人父母者,都愿意为孩子做各种事情,但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应该只让孩子读书,而应引导孩子爱劳动,每天学会一点点,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一个人,无论什么年龄,不管在哪里生活,每天都离不开衣食住行,首先从“衣”开始,先从洗衣裤、鞋袜开始学;“食”可以从煮饭开始学;“住”可以从扫地、拖地开始学等等。如果把这些基本家务劳动都学会了,而且形成了做家务的习惯,那么这个孩子既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又更能体会家长的艰辛,从而更加孝顺懂事,读书也会更自觉,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有新闻报道,部分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优秀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被学校劝退,也有一些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净再快递到学校,这都是被父母惯坏的结果。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孩子学业压力很大,但是父母不能唯分数论,而应合理分配时间,劳动、学习“两不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二) 从学校角度而言,挖掘时代内涵,丰富劳创融合的内容体系

高校是盛产人才的摇篮,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可以重塑品格。高校应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劳创融合,丰富劳创融合的内容体系。例如,融入以勤俭为基础的新时代劳动精神,促进大学生尊重劳动。将培养勤俭的劳动精神融入“双创教育”中,既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勤俭精神,又让学生在辛勤劳动中意识到财富来之不易、领悟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融入以奋斗为核心的新时代劳动精神,激励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将以奋斗为核心的劳动精神融入“双创教育”中,培育学生诚实劳动、科学劳动的价值观[5]。

(三)从学生角度而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内化劳动精神

要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小觑,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热爱劳动,大学生才能真正在劳动过程中激发劳动精神。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的能量支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择业观,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育遵约守信的劳动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劳模故事,主动地去感知劳动精神。

其次,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打造真功夫。青年学生承担着祖国的未来,有着远大理想固然好,但也要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的劳动。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有理想还不够,除了理想信念坚定,还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辛勤的努力。所以,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辛勤劳动,在劳动中加强技能,增强真本领。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该校探索开展了“四生”劳动教育与实践,即针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构建以生命教育与实践、生存教育与实践、生活教育与实践、生产教育与实践为内容的“四生”劳动教育实践模式,通过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其中:生命教育与实践包括野外求生(野外生存训练)、安全防范(防震、防火、防溺水等)、生命救护、强身健体、心理调适等;生存教育与实践包括捕捞(捕鱼钓鱼)、种植(校园树木、花草、瓜果、蔬菜)、收割(采摘)、节俭(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活教育与实践包括衣(衣装设计、缝制、搭配)、食(烹饪、烘焙)、住(家装设计、维护维修)、行(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驾驶)、卫(公共卫生、公益劳动、家庭卫生、宿舍整理、个人卫生);生产教育与实践包括专业实习、工程实训、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

三、结语

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除了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协作教育,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多方合力,实现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渗透教育,从而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培育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