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业为导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为例

2023-01-14 00:42肖华锋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儿童语言

肖华锋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我校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荣誉称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创新创业思路融入课堂,使专业知识散发时代的活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思路。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及地位被国家及社会认可,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已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多存在重形式、少内容,重大面积铺开、少精细钻研,缺少专业针对性,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不够紧密,呈现脱节现象。[1]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入创新就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前教育专业中可能存在的就业条件,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可能,同时在目标导向下的系统学习,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之一(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以往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理论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获得,在保证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课程教学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挖掘课程存在的创新点和就业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扩展学生的就业思路,使课堂散发出新的活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对学前教育与创新、创业、就业等已有研究的收集与分析,在创新就业纬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从宏观意识层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上分析论证

李蔚(2016)[2]主要说明政府对学前教育创新创业的重视,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和创新创业的可能性。张军伟等(2017)[3]就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的意识开展研究,研究中对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对如何建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系等进行了相关意识层面的研究架构。

(二)从专门的创业及就业教育实践层面进行对策及建议研究

如范裕(2015)[4]依据就业理论剖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相关就业建议与对策;周颖(2013)[5]等论述了改进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的有效措施,但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多是以宏观政策上面的指导为主。魏峰(2013)[6]探索了学前教育专业基层创业实践,从明确目标、制度建设、特色课程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就业创业教育管理与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上,多以就业管理部门为主,缺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缺少从专业教育中对就业创业的深入挖掘。

(三)以聚焦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就业研究

杜志敏(2017)[7]、张爱莲(2013)[8]、于淑贞(2012)[9]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学前教育创新能力或应用型人才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主要从管理层面上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体系及可行的举措上进行探析。

(四)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研究

主要是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例如手工以及玩教具设计与制作、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程为主的创新创业,或者有以实训室作为创业条件进行创业探索,比如李洪梅(2017)[10]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过转变实训室功能,将实训室作为对外早教服务中心进行专业知识转化的创业尝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收益,但是也凸显了学生的家园合作能力、幼儿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具体年龄特点把握不准、教学环节设计等专业技能不够等问题,索丽珍(2017)[11]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结合创新创业理念对艺术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研究立足将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环节,但从研究结果看,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导作用,课程中所存在的创新点仅表现在对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由此可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专业教育方面渗透创新创业等尤为重要。

创新就业作为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人才规格目标,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高校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平台,利用专业课的学习,在课堂中以专业知识点为抓手,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关职业的创新敏感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就业做有效准备。

三、以创新就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抓手,创业意识教育离不开教学这一主抓手。培养创新型、就业型学前教育人才规格应与相应的课程进行结构匹配[12],就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就业较创业更具有可行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入职后就业的稳定性,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幼师教育教学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内容,融入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教育研究,可以填补创新就业与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空白。

(一)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决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决定教学效果。将创新就业作为重要的教学思路融合教育教学全过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以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法课,课程关注学生对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掌握,结合年龄发展而进行的有关语言能力培养的教育措施,以及语言领域的教学组织能力,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就业方向的引领。通过有关学前教育中语言领域市场的调查,发现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蕴含着多维度的创新领域,教师结合市场调研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设计思路,将创新就业理念融入课程。其一,课程目标中将创新就业作为目标达成的重要维度;其二,在课程标准中将创新就业作为考核标准;其三,注重将创新就业思路糅合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

通过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中的二维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理论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加之创新就业目标。教学思路的转变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全面化,教学内容更具有丰富性,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教学评价更具立体化。

(二)挖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创新就业的价值点

将创新就业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融于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如何在合适的教学点自然融入,而不是生硬融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专业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交汇。

1.将理论知识重新梳理,散发其实践操作价值

以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停留在知晓儿童语言发生发展规律这单一的教学目标上,没有使理论学习发挥其指导引领的作用。通过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有意识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创新就业相结合,利用实训室进行场景模拟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家园互动、咨询帮助等市场需求相结合,使理论的学习成果与就业现场紧密结合。

2.把讲故事与线上APP结合,锻炼学生运用能力

儿童故事讲述能力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要求学生完成的重要学习项目,当前智能客户端多种多样,利用线上APP平台进行讲故事音频录制,有学生故事讲述能力较强,在网络上吸引不少粉丝,获得一定的报酬。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创新就业点,在平台上,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能力。

3.将绘本作为创新就业的新途径,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

绘本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重要的阅读载体,也是当前早期教育较受欢迎的学习媒介。在早期阅读章节中融入当前早期教育市场中流行的绘本元素,将做绘本、讲绘本、演绘本、玩绘本等方式展现在早期阅读中。结合学生文学及美术能力等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绘本策划——做绘本,同时引导学生结合音频及视频APP将讲绘本、演绘本作为作业进行上传。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学生的演绘本表现引起了当地幼儿园的注意,邀请学生入园进行有偿演出;以往绘本多是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缺乏动手做一做,而做一做这种实际操作是幼儿最为喜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绘本中可带领幼儿动手做的部分提炼总结出来,借助学校创业园的场地,开办好玩的绘本馆,鼓励学生将创新点投入到就业中。

4.“走出去”项目让平面化的学前儿童语言立体化

以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更多作为教法课进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使得这门课程相对平面化。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渠道的拓展融入该门课程,使其更加立体化。借助实习环节发动“走出去”项目,引导学生发现学前教育市场潜在的创新就业点,结合创新就业点,关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围绕每个可创新的环节,展开深入剖析与探讨。如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怎么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等。通过“走出去”项目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市场中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创新就业项目,让学生提前对专业能力需求有所了解,丰富教学内容,将课程的教学更加立体化。

(三)植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新就业融合

通过挖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中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就业渠道,将章节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整合与调整,使知识点与创新就业更加有机融合,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就业思想的引领在课程学习中“润物无声”的作用。

通过整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相关知识点,真正将创新就业价值理念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通,让专业课程学习活起来、创新思维能力动起来、就业渠道宽起来。结合学生对学前教育市场的调查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分析与讨论,划分每个章节的创新点以及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岗位的认识,为今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做准备。

表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章节中潜在的创新点及岗位需求

(四)落实创新意识和就业岗位

通过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就业理念的引领以及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所挖掘的创新点和就业渠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认知存在(自我反思、自我对话)、专业存在(专业支撑实践)和社会存在(职业认同),提高了学生从事幼教行业的自信心,为落实以及验证所挖掘的创新就业,通过实训室活动及顶岗实习,提供平台,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在实训室中主要结合有关早教行业、咨询类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比如早教机构对婴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训练,面对面或线上解答家长的教育问题等;顶岗实习中主要落实幼儿园潜在的创新就业点,比如幼儿园公众号中的育儿文章、幼儿园招生文创、幼儿园特色课程等。通过学生对不同岗位的观察以及尝试,发现专业的多元性以及自身的多种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保障高质量稳定就业

教育机构组织想要充满生机与动力,保持合理的教师流动可以使人才配置和使用达到最优状态,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明显高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流动年限低于5年,且流动率超过10%以上的失衡流动现象逐步凸显。[13]除了工资待遇等客观因素外,与学生在校内对于职业的认同、职业胜任能力有很大关系。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多通道扩宽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看到专业的辐射面,挖掘专业中存在的创新创业就业的点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匹配,在职业规划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减少入职后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流动。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幼儿沟通,但文笔较好,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让此类学生就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等进行创新文案创作;有的学生专业能力稍有欠缺,但善于与成人沟通,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创设家园共育中的矛盾冲突场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未来管理方面储备能力等。

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就业理念,使之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纬度,章节知识点成为创新创业理念落实的纬度,经纬交叉集合专业课程中的创新点,使学生看到专业中就业渠道的多种可能,发掘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为提升专业自豪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奠定基础,保障高质量稳定就业趋势。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儿童语言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