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促进农林类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2023-01-14 00:42孙洪亮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林学业社交

孙洪亮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农林类高职学生是我国农业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生源多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业、职业选择、就业、人际关系时存在诸多压力。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特殊情境,让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实践体验,感悟活动中所蕴藏的理念,从而获得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知,应用到学习及工作实践中。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通往成功的桥梁。本文探讨拓展训练与农林类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传统理论研究为开端,以行动研究为手段,希望能弥补农林类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的不足。农林类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关系到农林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关系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农林类高职学校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人口学特征:文科学生38人,理科学生45人;一年级学生43人,二年级学生40人;男生41人,女生42人。实验中,性别、年龄、每周运动时长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未产生显著性差异,不再进入分析范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拓展训练与自信心培养的书籍及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拓展训练与自信心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完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验法

实验前对83名学生自信心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进行匹配式教学实验分组,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为减少其它不可控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教学内容、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主讲教师等相同条件下进行。

实验组41人,对照组42人,实验组完成系统的素质拓展训练课,对照组上常规体育课,分别进行16次,每次90分钟。两组被试对象在相同时段同时进行教学实验,保证被试的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无显著差异,实验期间控制所有被试对象不再参加其他突发性体育类活动;两组被试对象和课任老师在双盲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尽可能避免中途有学生退出。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作答、现场收回的操作方式进行。

3.问卷调查法

本实验采用车丽萍《大学生自信心调查问卷》[1],该问卷包括整体自信19 个题项、学业成就21个题项、社交自信12个题项、身体自信18个题项,共计70个题项,采用1-5分的5级层次进行评分,总分值越大表示自信程度越高[1]。该问卷具备良好的信效度,已被广泛使用。实验前对参与拓展训练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调查问卷》以及《大学生自信心问卷》的调查研究,实验完成之后,再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同样的调查。

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和整理,运用 Excel和 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自信心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体自信、学业成就、社交自信、身体自信及自信心总体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自信心情况差异性检验

(二)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自信心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实验前后在整体自信、学业成就、社交自信、身体自信及自信心总体情况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

表2 对照组实验前后自信心情况差异性检验(N=42)

(三)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自信心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后在整体自信、学业成就、社交自信及自信心总体情况显著提升,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身体自信方面较实验前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身体自信是与生俱来的,是体貌的外在反应,不是简单的教育活动能够提升的。整体自信、学业成就和社交自信是由内而外的,是可以通过环境及人为改变影响的,但它需要建立一定时间的干预基础之上。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自信心情况差异性检验(N=41)

三、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1.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农林类高职学生的整体自信

整体自信是学生个体对自身的性格、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自我能力的客观认定和评价。如一分钟拍掌极限挑战项目,参与实验的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能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一定要通过实践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参与者独立完成项目的体验、交流和总结,实施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同时跟进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失败,让他们养成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2]。实践表明,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自信力,更加合理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2.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农林类高职学生的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技术技能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拓展训练项目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在这种设定的挑战活动中能否及时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情感,果断和勇敢的跨出一步,是成功的关键。如高空断桥项目,参与者体验后往往会产生“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体会,促使其增强果断、自信、敢为的良好素质。这样正迁移应用于学业领域中,改善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活跃能力,提高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业成绩,获得自我成绩感,促进学业成就信心的提高。

3.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农林类高职学生的社交自信

社交自信是参与者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和角色。通过孤岛求生、解手链和穿越电网等拓展训练项目,让参与者切身体会到沟通、理解的重要性,进而帮助他们了解生活,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3]。同学们通过分享自身的感受及经验,潜移默化地养成主动和他人沟通的习惯,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改善自身的社交不足。通过交流和合作,不断激发自身的内驱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加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和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交自信。

4.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农林类高职学生整体自信心水平

自信心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拓展训练是一种以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动态教育模式,人们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4]。将拓展训练运用在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践中,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时刻让学生保持新奇感觉,令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另一方面也充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提高农林类高职学生整体自信心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不足

体育活动能够带动血液循环,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对个体的生理和精神两个层面带来积极的影响。研究者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发现结构化的素质拓展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对于学生的自信水平的影响显著高于常规体育课程,其原因在于素质拓展活动是结构化的,情景性的,互相协作,有大量情感投入的。但是,素质拓展活动所带来的自信水平提高的时效性是否存在,时效为多长,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由于疫情影响,本研究被迫中断,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素质拓展对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的量化分析。

四、建议

(一)加大农林类高职学生职业自信心的培养力度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宣传和教育自信心对自身未来成长和职业成就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自信心与职业发展的必要性[5]。大力实行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农林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做到自信心和“硬实力”齐头并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职业竞争自信心[6]。

(二)加强农林类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

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农林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评价体系,加强农林类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适合农林类高职学生拓展训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的设置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农林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农林类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

猜你喜欢
农林学业社交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艰苦的学业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社交距离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