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汉百戏图画像石

2023-01-14 00:38薛继珍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百戏吕梁市画像石

薛继珍

(吕梁市博物馆,山西 吕梁 033000)

画像石是绘刻在祠堂、墓室等石质建筑材料上的纹饰和图画,产于西汉初年,消亡于东汉末年,历300余年。汉代的人们用浪漫简约的手法,将“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付诸刀笔,把人间的百景与神仙世界融合为一个整体,在石块儿上生动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浓缩成一幅隽永的历史画卷。山西吕梁地区是全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这与其历史是分不开的,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郡治在平定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由于南匈奴的叛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迁西河郡治于离石,离石当时虽地处汉代北部边陲,但却是北方军事重镇和重要的贸易通道,东汉政府实行的大规模屯田制,使得农牧业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20世纪初以来,吕梁市辖区的离石、柳林、中阳和方山县发现了大量东汉中晚期的画像石【目前发现最早汉画像石的纪年是和平元年(公元150年)】,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技法、完整的资料、确切的纪年,呈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在汉代画像石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中的一些历史故事通过刀笔勾画着墓主人的理想抱负,更是耐人寻味。

山西省吕梁市博物馆现珍藏着一块严重残损的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如图1、图2),左高69厘米,右高86厘米,宽95厘米,厚12厘米,1997年5月经过国家文物局派遣的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实物鉴定,被定为一级文物。从此,它备受推崇,被称作“镇馆之宝”。

图1 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

图2 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拓片

一、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所体现的历史故事

这块陈列在吕梁市博物馆内的画像石,上部绘刻有一排古朴典雅、线条流畅的蔓草状勾连云气纹边饰;下方自左至右分别刻有一左游的鱼,一符拨,一左立的骏马,一左向张嘴曲颈、卷尾上翘遨游的应龙。

原山西省博物馆高维德在《左元异墓汉画像石浅析》一文中指出:“汉承战国之余风,重游侠,尚气节。尤其燕赵一带,自古以来即不乏慷慨悲歌之士。”具体到该画像石(如图1)中部左半部分绘刻着一彪壮的武士侧蹲跨步、右手持一柄上扬的长剑迎战一俯首翘尾、角缚长刀的冲牛的场面,被高维德先生推测为火牛阵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六国联军大举伐齐,仅用半年时间,就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和莒城(今山东省莒南一带)两座孤城还在苦苦挣扎。当时的即墨城外,百万雄兵陈兵列阵,杀气腾腾,城内人心惶惶,加上守将战死,城池危在旦夕。就在敌我悬殊的关键时刻,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齐国守将,临危受命,用一千头角缚尖刀,身批诡异图案,尾绑火把的火牛做先锋,趁夜掩杀,一举击溃六国联军,并且乘胜追击,收复了齐国失陷的所有城池,在中国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写下了他的名字——田单,而他独创的“火牛阵”战法,对后世影响巨大,甚至在汉代被做为一种图腾,绘刻在祠堂、墓室内,昭示墓主人的雄才大略。

中间一块不规则的物品,右边有二人右向,其中一人头戴平顶冠,留有胡须,着长袖宽衣,跪坐于前,一人着长袍,腰佩长剑,左手展开作推指状,右手执一圆锤与长剑交叉,衣带飘动,似在迈腿靠近前者。高维德先生认为此应为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窃符救赵”,执锤者可能是朱亥。

离石在战国时期属赵国,受这些故事影响,也是合情合理的,笔者高度赞同。“火牛阵”、“窃符救赵”、鱼、符拨、骏马、应龙“同框”,绝非偶然,墓主人把自己比作“田单”,比作“信陵君”,他的“仁义礼智信”跃然石上,梦想着通天地、入大海,神通广大,彰显着墓主人的理想抱负与智慧,充分显示了汉代的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二、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的流传经过

有关这块汉画像石的出土情况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据《离石县志》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县城西二里之马茂庄,水冲毁古墓,首批发掘出汉画像石52块,墓表1幢。数年后被王家坡一妇女出卖给古董商,运走画像石40块,墓表一幢……”;第二种,据卫聚贤《汉左表墓石画说明书》:“……于民国十三年被水冲开……余次石画十三块……现在离石县城文庙内保存。”;第三种,据1952年《文物参考资料》中崔斗辰《离石县文物勘察》之《马茂庄附近汉墓勘察》一文:“……一九一九年有刘寡妇勾结古董奸商……将刻字石柱等先运走……后来奸商再来将余下有画无字的十二块也收买去,已运至离石县东关,将要上车,县绅刘廷俊等出面拦阻起诉,将墓石交存高等小学校明伦堂内。”无论发现过程如何,而保存地确定是唯一的,即离石县立小学校(与文庙是同一地点)。

借着水力,这座沉睡千年的珍贵汉代墓葬被启封, 这也是山西省的汉代画像石首次面世,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的严重匮乏,墓葬一经面世就遭到哄抢,致使墓葬的形置和随葬品遭受灭顶之灾,只剩下12块型大体重的画像石和部分墓砖也被当地村民用驴车驮回家中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墓葬现世消息,不胫而走,北平的一位古董商行动最快,第一时间到达离石,经过十余天的探访,挑选到那两块最具价值的铭文石柱运回北京。目前这两块价值极高的铭文石柱和四块横额汉画像石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了第一次的获利后,奸商对这批文物念念不忘,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再次来到离石,勾结当地不法文物商贩将其余的12块画像石进行了买卖,就在将要运走的时候,当地县绅和一些村民及时赶到截获了这批汉画像石,后存放在离石县立小学校库房内。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证这12块汉画像石免遭日本军队劫掠,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秘密将其转运保存,由于石质巨大沉重,当时情况紧急并且转运工作在夜间进行,转运后发现有2块汉画像石被遗漏了。1950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开始后,山西省文化厅崔斗辰老先生来到离石,由政府保存下来的这10块汉画像石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1951年,崔老再次来到离石,将这10块墓石调往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1980年,贺昌中学图书馆(原离石县立小学校)整理库房时,发现了两块已经落满了灰尘的大石块,立即报告了当时的吕梁地区文物工作室,工作室杨绍舜、刘起印两位同志听闻消息,即刻赶往现场进行勘察辨认,并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根据石块上的纹饰和图画,确定这两块画像石就是当年出自离石左表汉墓、在转运中遗漏的汉画像石,印证了当年保存这块画像石的事实。一块是绘有“火牛阵”图案的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一块是绘有“羽人戏龙马”图案的汉画像石。令人痛心的是“火牛阵”已伤痕累累,残缺不全,“羽人戏龙马”已断裂为两块。

2001年,这两块汉画像石和其他千余件珍贵文物由吕梁地区文化局一并移交新成立的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2002年10月,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2021年更名为吕梁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后,这两块汉画像石做为陈列精品一并展出,因其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2004年10月28日,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先生来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进行考察,指出这块百戏图汉画像石值得研究。

三、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的墓主人及其影响

当年与东汉百戏图汉画像石一起出土的两块铭文石柱,分别刻有“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塻”与“和平元年西河中阳光里左元异造作万年庐舍”,正是最终认定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

左表,字元异,中阳人。根据谢国桢《跋汉左元异墓石陶片拓本》和赵元《吕梁左表墓汉画像石题铭考释》对左表汉墓的考释,其官职为“使者持节中郎将”的一名“莫府奏曹史”,“使者持节中郎将”即当时的使匈奴中郎将。由于自汉光武以来,匈奴南侵,为防卫和处理好民族关系,而置有“使匈奴中郎将”。“莫府奏曹史”似为中郎将幕府中随事增置之椽史,其官职虽卑,而所任事权则颇为重要,是一个美差肥缺,主要负责管理匈奴,收受贡品,上传下达,口衔号令,颁布诏令文书等事权。左元异能胜任这么一份重要职责,恐怕与他的智慧和豪爽是难以分开的。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及经济的空前发展,“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东汉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公元150年,区区“莫府奏曹史”却能建造如此高大奢华的墓葬,也间接反映出东汉中晚期社会日益突出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与官职的设置,也印证着汉武帝决心击败匈奴,扫除边患,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的辉煌战绩和影响。

四、结语

以“火牛阵”为代表的左表汉墓百戏图画像石,再现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四百年大汉荣光,他们颠沛流离的坎坷经历,也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珍视民族瑰宝,共同保护文物,积极研究利用。作为文博单位、文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助力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用社会力量保护好国家的每一件文物,近年来,我馆先后接受社会捐赠汉画像石14块。2020年,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汉画像石的保护工作,委托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对全市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保护扫描工作,以更好地留住汉画像石的真实“容颜”,为它们更生动地“活起来”做好准备工作,为更科学的研究吕梁汉画像石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百戏吕梁市画像石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