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驱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3-01-20 18:22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李庄幼儿园王兴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纸筒四联滚筒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李庄幼儿园 王兴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使之更好地成长成才。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幼儿园面对丰富的游戏材料,怎样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生发出各种富有创意的游戏玩法、体验创造与实践的快乐呢?

1 联想相似材料:触类旁通游戏玩法

在国家大力支持与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变得尤为丰富多样,甚至许多材料都有相应的玩法与步骤指导,幼儿可以根据操作步骤进行游戏,而这样的游戏方式却固化了幼儿的思维,他们认为只能按照步骤游戏,一旦有了其他玩法,便会引来其他幼儿甚至教师的制止。怎样让幼儿面对熟悉的材料创新出新的玩法?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比如常见的滚筒,通常的玩法是让幼儿在滚筒上面走,或让幼儿爬上去往下跳,这一玩法让人心惊胆战,却不由得惊叹连连。但滚筒只有这样的玩法吗?小班的教师和幼儿将滚筒随意合并摆放:有竖着的,有横着的,俨然自建的迷宫,幼儿在“迷宫”里玩得不亦乐乎;中班幼儿在活动室里玩起了“捉迷藏”,这会儿又来到了操场上,瞧,滚筒区立刻成为了幼儿的战场,滚筒的创新玩法让“捉迷藏”游戏变得更加趣味无穷;大班幼儿将滚筒“组合”成各种形状的障碍物,幼儿在其中自由穿梭,有的幼儿还给滚筒披上迷彩网,将滚筒区变成了自己的野战场……幼儿的创意让滚筒游戏变得更有生机,他们在滚筒间或站或蹲或趴下……你听,幼儿的笑声在操场上不断回荡着。滚筒还是那些滚筒,因为受到自建迷宫、野战场及障碍物的影响,教师稍加点拨,幼儿就能触类旁通,尽享游戏的自主与创造的喜悦。又如竹梯,我们可以把它竖立起来,让幼儿向上攀爬;也可以平放在地上,让幼儿跳格子(可以逐步调整格子的高度,增加游戏难度);还可以将竹梯平放架高,让幼儿从底下匍匐前进——这样的创新游戏不断拓展幼儿的思维,创新着游戏的玩法。

2 联通相近环境:不断丰富游戏情境

情境教育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提出的教育思想,情境课程的实施是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中介,其中不乏各种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玩耍”“体验”形式,且活动场所不限于活动室。幼儿喜欢游戏,我想他们真正喜欢的应该是沉溺于游戏情境的过程。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使幼儿乐在其中,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玩具,设置到某种情境中,玩具就会被赋予生命,幼儿也会积极主动地与玩具互动、与情境互动。

晨间活动时,幼儿在操场上快乐地运动着、游戏着。欣欣和朵朵蹲在地上、嘴巴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好几名幼儿从旁边经过,她们都没有动。于是我站在一旁安静地观察着——两人一会儿低头交流,一会儿“咕咕咕咕”,一会儿哈哈大笑,我被她们的可爱行径所吸引,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走过去轻轻地问道:“欣欣,你们在玩什么呢?”“我们在生蛋!”“哦,原来如此!”我这才发现她们放在屁股下的软布球,而嘴巴里发出的“咕咕咕咕”正是母鸡的叫声。这时,朵朵叫了起来:“咯咯哒、咯咯哒,我生出鸡蛋了!”然后她抱起“鸡蛋”飞快地跑了起来。欣欣也跑了起来:“咯咯哒、咯咯哒,我的蛋宝宝好大呀!”一会儿,“母鸡生蛋”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她们一会儿停下生“蛋”,一会儿护“蛋”奔跑,一会儿互相追逐,一会儿相互夸“蛋”,一会儿蹲下轻摇蛋宝宝睡觉……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软布球价廉物美,是幼儿园中常见的自制玩具。幼儿自由创想出“生蛋、溜蛋”的情境,让游戏充满了趣味。

相近的游戏环境不断丰富着游戏情境,教师的放手让幼儿放飞想象,让游戏更有趣、更自由。

3 联合相关材料:无限挖掘游戏创意

又一次游戏活动开始了,这次的游戏材料是纸筒。幼儿将木板和纸筒结合起来,小汽车、跷跷板、小舞台应运而生。四个纸筒倒下变成车轮,上面再放一块大木板,一辆小车就做好了,一名幼儿坐上去,摇啊摇;一个纸筒倒下放平,再放一块长木板上去,幼儿一脚踩一边,尝试让两只脚踩两边,左右滑动;或者选用更长的木板放上去,一名幼儿踩一头,另一名幼儿尝试踩另一头,跷跷板玩起来喽;幼儿不断地调整、尝试,选用了许多一样高、一样粗的纸筒或竖立或平铺,形成舞台的底架,上面放上一块木板,小舞台应运而生,幼儿手拿细纸筒站在舞台上尽情地歌唱,一脸的幸福与满足。

实施课程游戏化以来,我们不断整合我园的游戏材料,发现我园的游戏材料非常丰富,该如何让这些材料真正地为幼儿所用呢?我们认为区域内的材料是可以互通的,区域间的材料应该也可以互通——那就将这些材料整合起来,让幼儿从中挑选,但我们又担心材料整合后,幼儿不会收归材料,区域内会变得一团糟。大班的刘老师做了尝试,他鼓励幼儿将建构区的材料搬到角色区或表演区,这样幼儿就可以自由组合游戏。幼儿特别感兴趣,立即忙碌了起来——小插塑变成了钱,可以去小卖部置换物品;积木拼装搭成玩具、蛋糕、点心、勋章……甚至变成了超市的外卖,特别地受欢迎;有的幼儿还将积木变成了围墙、小区、大舞台;幼儿还在游戏中自然地变成了快递员、安保员……吆喝声、叫卖声、取货声此起彼伏,真可谓是热闹的早市场景。

材料的大变革让幼儿非常兴奋,一开始实施起来他们还小心翼翼,后来我们发现幼儿可以根据游戏材料自由发挥——幼儿的创意得到了尽情展现,一切材料在幼儿手中都被赋予了活力。游戏结束后,幼儿分工合作,将各类游戏材料收拾妥当,各就各位,丝毫没出现教师之前预想的混乱现象,因为幼儿心中有规则、收拾有时间。

4 联接游戏内容:引发深度游戏学习

无论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落实到一线教师这里,就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对于幼儿来说,玩就是一种学习,因为他们在游戏中会不断思考、尝试、交流,当然这也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种“学”,其学的内容包括认知、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而在幼儿园,我们幼教工作者一直秉承的课程理念也是“一日生活皆课程”,那如何利用低结构材料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呢?

就拿常见的沙池游戏来说,幼儿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或抓、堆、撒、挖、吹、筛、画,或与锅、碗、盆、壶、水管、纸筒、筛子、竹篮、沙漏等各种材料互动……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不断拓展思维的边界,在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快乐分享中,不断探索沙子的秘密和特性,他们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游戏过程中,只要有教师的一句肯定、一句提醒、一句建议,幼儿便会在玩沙漏的体验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在沙雕的过程中感受形状、大小、数量、空间等变化和关系,幼儿甚至还能学会排序,掌握规律。

再如玩纸筒,幼儿会将纸筒排成各种规律,然后在规律间穿行、在规律中跨越、在规律中挑战、在规律中学会商讨与合作……在游戏中,幼儿开始探索如何实验、设计、创造、构建,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在这种主动探索、愉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游戏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作为教师,应该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与各类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尝试和探索,这样他们会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方法永远都不止一个,他们会因此变得更有创造力,思维更具灵活性,与此同时,幼儿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也得到了满足。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学习和体现自己能力与发展水平的一种自然形式,所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发挥材料的独特作用,根据的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主操作、实践探索,不断积累游戏经验,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纸筒四联滚筒
我们成功了
带式输送机不同结构形式传动滚筒的性能分析
分析Hp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安全性
滚筒洗衣机
纸筒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大型拖拽绞车滚筒优化设计
结实的纸筒
结实的纸筒
纸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