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2023-01-20 18:53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外高中生新课标

宋 宜

(吕梁开放大学,山西 吕梁 033000)

纵观近年来新课程之下的高考试题,有一个特别突出趋势,就是试题“脱离教材”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组成试题的诸多材料,几乎完全取自教材以外,甚至个别的观点和结论,看上去还似乎和教材的观点相悖离。但假若能再认真研读诸如此类的试题材料,却能感觉和认识到,其实这些材料试题,在实际上是和教材知识又有一定关联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每每是由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常常缺乏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而必要的挖掘,缺乏一种对课外历史知识的必要和有效的拓展,以致学生们在应答高考试卷的时候,常常感觉仓皇失措、无从下手。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明确地昭示我们,在整个高中的历史教学中,绝不应该仅仅依赖教材,而必须是要在教师的耐心且倾力的指导下,学会并能够较为熟练地以教材为依托,加强和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对教材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从而提高历史的认知能力,学会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高中师生的这种努力已经势在必行。

一、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新课程改的推进,历史课的教与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更新和转变,开始由以往的以老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由重视教师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新课标早已实行的背景下,新课标对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转变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中,高中学生不仅需要把握基本历史知识,还需要提高阅读能力、运用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明确了解历史学习的一般流程;把握历史学习的根本路径;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在广度、深度以及教学时限的长度等多个方面存在客观局限性,这些教学目标很难仅仅依靠老师教授教科书而完成。而历史课外阅读广而深的特点再加上一定的自主性,正好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适应新高考的必然举措

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其宗旨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试题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作铺垫,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灵活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去提取有效的关键信息,凭借自己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在历史知识基础上对历史问题所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去分析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而后组织语言完成答案。所有这些能力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活动,而其他如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答等都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适应新高考的必然举措。

三、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完善和整合教材历史知识的迫切需要

当下的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依据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分为三本历史必修教材,分类叙述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状况,人为的比较生硬的割裂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尽管侧重了空间上的横向比较,但忽视了时间上的纵向连贯,虽然这种模块形式,便于教师组织和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教与学。但对于一直把历史视为“副科”,基础特别薄弱的高中生来说,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知识体系的全面认知,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阶段性的历史特征的完整把握。三本教材学习下来,有的学生甚至于连基本的朝代顺序,都不能够完全熟练的掌握。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历史老师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教材的知识体系,但这繁多的内容在短暂的课堂上,其实是难以完成和做到的。这就需要高中生进行大量的历史课外阅读来填补这些空白。阅读大量的课外历史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便他们能够有能力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构建起完整的新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主干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和整合,形成新的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从而强化学生对每个历史阶段的相关历史特征的整体掌握。毫无疑问这应该是提高和增进高中生学习技能和历史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在新课标、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历史课外阅读,完善和整合教材知识网络的迫切需要。

四、加强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是提升学习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历史这门学科,广而博,大而深,教科书里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仅仅是浩瀚历史知识海洋里的冰山一角,仅仅依靠教科书是很难学好历史这门课程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那些除了教材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一定数量的历史课外阅读,一方面拓展和加深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涵。持之以恒,无疑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学习实效,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正所谓“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无疑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好历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历史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拓宽历史视野,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面临高考的人生关键时刻,有效地进行历史课外阅读,是提升学习实效性,并在高考中取胜的最佳途径。

总之,能“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论是从高中生近期面对的关键任务而言,还是从高中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学习而论,强化他们的历史课外阅读都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培养和强化高中生的历史课外阅读呢?鉴于高中生的时间有限、学习任务繁重的实际,笔者认为必须多方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首先,要及早动手提前准备,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思维习惯,再加上功利主义色彩的深刻影响,学生们都经常把历史当作“副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也不重视,常常是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到考试了就连蒙带猜的应付。如果说这种死记硬背的办法,在初中的时候,可能还可以勉强过关的话,那么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新试题的呈现,已经完全不可能应对了。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从高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历史课本,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历史兴趣。而如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有完美的图片、具体的地图、精彩的史料、深动的故事,在客观上提供和具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有意扩充一些趣味性和故事性强的历史知识,逐渐培养学生们课外历史阅读的能力与兴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其次,学校要创造相应的图书和阅览条件,利用有效的形式,开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和环境。

正如教育家所言:“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们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同时也可以举办多种活动,比如有效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参观、走访和学习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课外历史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选择有一定纪念性的日子,比如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开展历史课外阅读感言大赛,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一定的奖项,激励学生参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而爱上历史课外阅读。

第三,还要发挥历史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和筛选课外历史阅读的书籍,尽量把握好历史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益。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够识别课外书质量的优劣,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历史课外书籍进行甄选。历史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争取把那些优质的、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对学生有帮助的历史课外资源推荐给学生。同时由于能力和认识所限,高中生在历史课外阅读上可能会存在诸多范畴、方法和理解上的困难,历史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以便真正提高历史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课外高中生新课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满课外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